12.07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村位於石屏縣城西邊10公里的寶秀鎮赤瑞湖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2008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有“雲南第一村”的美名。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在明洪武年間原名普勝村,系傣族聚居的村子。明初,明軍後裔由雲南紅河州蒙自進入普勝村,傣族被迫遷往元江及西雙版納。鄭姓漢族遂將普勝村改名為鄭家營。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人來自杏花煙雨的江南,把那裡濃厚的文化氣息播撒在滇南赤瑞湖畔,小橋流水人家,營造著對遙遠故鄉的記憶。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全村有403座四合院,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28幢。古村內有以姓氏和地理環境命名的三街九巷,街道是青石路面,民房多是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三街呈東西向橫貫於村前、村中和村後;九巷呈南北向縱穿於村中,三街九巷如經緯交織,把一幢幢民居聯繫在一起,構成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群。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村內的宗祠、樓閣、學校和典型的民居建築,集寶塔古剎的巍峨壯觀,宮殿寺廟的氣宇軒昂,樓閣亭臺的玲瓏別緻,古典園林的幽靜淡雅,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村中的正街是一條長約700米,寬3-5米的由青石板鋪成的道路,將村子劃為上下兩半。漫步其上,隨處可見文人雅士的匾聯和提字,保存完好的陳氏宗祠、鄭氏宗祠、陳家大宅、司馬第等分佈其旁。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村裡民居房屋以土木結構的四合院為主,全村有房屋190座,方位皆坐南朝北。鄭營村民居房屋建築很有特色,其中比較著名的古建築有陳氏宗祠、鄭營村鄭氏宗祠、武氏宗祠、陳氏民居、鄭氏民居、武氏民居、司馬第、鄭營小學等。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村中著名的建築陳氏宗祠、鄭氏宗祠規模宏大,建築裝飾的木雕工藝精湛,雕刻、書畫均展示了較高文化水平。陳氏宗祠建於1925年,佔地面積2577平方米,在鄭營古建築中最為壯觀。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陳氏民居以陳躍星民居、陳美芝民居、陳載東民居最為著名。祠門為牌坊式,磚石結構。其房屋特點皆為木石結構,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坐南朝北。建築樣式奇特,有中西合壁的款式。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當地有一句民諺“對門兩翰林,三步五進士,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說明人才之富集。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村鄭營小學位於村子西北端,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852.83平方米,四合院。始建於1912年,鄭營村校門立有“教育先導”橫匾。這座校園屬古典園林式建築,為陳鶴亭先生倡辦。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斑駁的土牆,深深的車轍印,褪去了色彩的朱門,腐朽的花窗,給人以滄桑的感覺,需要用一種穿越了時空的眼光來透視,來聯想曾經有過的輝煌。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鄭營村依山傍水,景色如畫。村內的宗祠、樓閣、學校和典型的民居建築,集寶塔古剎的巍峨壯觀,宮殿寺廟的氣宇軒昂,樓閣亭臺的玲瓏別緻,古典園林的幽靜淡雅,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鄭營村被建設專家稱為"我國明清民居建築的博物館"。

被譽為雲南第一村的鄭營村,有舉人滿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