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此人本是林黛玉最信任之人,卻將她待價而沽賣於權貴

此人本是林黛玉最信任之人,卻將她待價而沽賣於權貴

副標題:林黛玉最後寶黛愛情失敗淚盡而亡的始作俑者不是王夫人,而是一起相處兩年的他

賈雨村竟然有兩次護送林黛玉進京的經歷。一次是林黛玉進京,賈雨村作為老師護送林黛玉進京。一次是林黛玉奔喪後賈雨村竟然又一次隨林黛玉一起進京,這兩次進京都有賈雨村陪伴,不能不說暗含深意。


此人本是林黛玉最信任之人,卻將她待價而沽賣於權貴


林黛玉第一次進京,賈家來的三等僕婦和一干家人,林如海只派了一老一小兩個丫頭婆子跟隨林黛玉進京。主要託付賈雨村代為照顧。有讀者覺得奇怪,為何林如海會信任託付賈雨村。這裡邊有幾個當時不是問題,現在人卻有點費解的原因。簡單聊聊。

第一,賈雨村是林黛玉老師。

古人對老師的身份特別重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重要性不啻父母。所以古人對待老師的尊敬和信任是毋庸置疑的。

賈雨村作為林黛玉的老師,一兩年的時間,足夠林如海瞭解賈雨村的為人。這種瞭解不需要深層次的。只需要知道賈雨村不會對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起異心的信任就足夠了。可以說賈雨村是林黛玉當時除了林如海外最信任的人。

第二,賈雨村和林如海讀書人互相信任。

古代讀書人是一群難得保留最後一絲天真之人。很難說他們之間的信任從何而來。儘管每個人善惡不一,可信重然諾是讀書人普遍的價值取向: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


此人本是林黛玉最信任之人,卻將她待價而沽賣於權貴


林如海和賈雨村同為進士出身,可謂知根知底,相互之間就算各有秘密,但託付一個女兒護送之誼是絕對有的。林如海甚至不需要過多考慮安全問題,就以賈雨村同為讀書人,同為進士出身,就可託付身家而不會有過多猶豫,更何況,賈雨村還有不得不盡心盡力護送的理由。

第三,賈雨村必須將林黛玉安全完好的護送到賈家。

林如海之所以放心賈雨村,除了對讀書人,對老師信任,最主要是賈雨村不得不盡心盡力。林如海為了酬謝賈雨村,託付賈政代為保薦賈雨村復出為官,這是他對賈雨村絕對信任的保障。林如海自己不保薦,卻託賈政代為保薦,就是暗示賈雨村,必須將林黛玉完好安全法送到賈家,才會得到一張重新仕途的邀請函。林黛玉有一點問題,賈雨村都將失去這次機會。如此,不怕賈雨村不盡心盡力。畢竟,護送一個孩子安全,並不是難事。


此人本是林黛玉最信任之人,卻將她待價而沽賣於權貴


林如海讓賈雨村護送林黛玉進京一點不奇怪。奇怪的是林黛玉二次進京竟然還是與賈雨村同行。曹雪芹雖然隱寫了這一段,只不過一筆帶過。可不寫也沒所謂,寫了顯然大有深意。賈雨村第一次遇到林黛玉不過一個小女孩,只有幾歲,可第二次再見,林黛玉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十二三歲也算豆蔻青春,試想作為林黛玉的老師,看到自己這個聰明的弟子出落得如此風姿,以賈雨村豺狼一般心性之人,雖然自己不可能對弟子有異心,但若林黛玉可以作為賈雨村仕途進階的踏腳石,我相信賈雨村一定不會放棄。

賈雨村那副對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似乎影射這一句。所謂“玉在櫝中求善價”肯定說的是林黛玉,脂硯齋也證實了這一點。那麼林黛玉有什麼待價而沽的?無疑可以佐證林黛玉被賈雨村作為籌碼而利用的事實。

林黛玉八十回後有沒有被強權求親這事見仁見智,我認為有非常大可能。無論林黛玉判詞,賈雨村與林黛玉的關係,包括“玉在櫝中求善價”都可能暗示賈雨村甚至賈家最後為了自身利益出賣了林黛玉。而這也是林黛玉最後淚盡而死,寶黛愛情無疾而終,賈寶玉對家族徹底失望離家遠走。這一切都與賈雨村密切相關,不能不說這事無風不起浪,有很大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