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风是脑出血吗?

宋燕儿


您好,中风其实也称为“脑卒中”,而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而脑出血则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为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疾病。


出血性脑卒中虽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0%,但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出血性脑卒中同样不可忽视。


目前易诱发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可谓是脑卒中公认的高危因素之一,尤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是脑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病因, 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硬化, 发生脂肪玻璃样变, 可形成微动脉瘤, 脑内动脉解剖学特点是外膜不发达, 且无外弹力层, 中层肌细胞少, 管壁较薄,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出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 当用力、 激动等外加因素致血压骤然升高时, 易因压力变化使此分支动脉破裂出血。


情绪激动

情绪的波动变化较大,尤其是在紧张和过多应激环境中, 应激反应可通过垂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使血管强烈收缩血压突然升高而致脑出血。

季节变化

季节变换容易致气温的波动,强烈的问题容易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血管收缩, 小动脉持续痉挛致血压升高,加上人们活动减少, 血流缓慢, 而低温环境下人体内的肾上腺水平升高, 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发, 同时肾上腺素又使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然而在诸方面的 因素综合作用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超越人体的适应能力时诱发出血性脑卒中。

吸烟酗酒

烟酒有害健康我们都知道,特别是长期吸烟及大量酗酒 尼古丁可刺激神经系统增快心率及脉率,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长期的血管收缩和血液循环减慢, 可使血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壁 , 导致动脉硬化,而酒精具有增压作用, 若每日酒精过量摄入,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不喝酒的2倍。

因此健康的生活同样是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一步,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小卢药师


娜娜是我的一个患者的闺女,多年前她母亲住院我抢救过,给我打电话,说她爸中风了,问能不能帮帮忙。

我说先打120,到医院再说,她说已经到医院,医生还得让做CT,她不想做,想先住院再检查……


吃过早点娜娜爸爸突然摔倒在地,整个左侧身体不能动弹,也不会说话了。娜娜马上给她爸吃了几片阿司匹林,因为她知道脑梗死是血栓,要马上吃阿司匹林急救。同时娜娜用针刺爸爸的手指头脚趾头放血,据“中医砖家”说,这样放学能根治中风,没有后遗症。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并没有效果,搞的满地满衣服是血,这才想起打120。

到了医院,医生说先做脑CT,因为急诊报销需要先垫付,她又不愿出钱,想办完住院再做检查,这样走医保方便,于是才想到给我打电话。

我告诉娜娜必须做CT,要不然怎么知道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呢?


怎么中风还有脑出血?娜娜很是疑惑,当然是这样,中风是传统医学的一个概念,现代医学称之为卒中。但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也就是一种是脑血管血栓堵塞,引起,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可是表现几乎完全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单纯看外在表现来判断是不是脑出血或是不是脑梗死。

脑中风经常表现为:不住东西,比如掉筷子,掉杯子;或者两手的力量较之前明显下降或不对称; 头晕,头痛,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走路偏斜,走路不稳; 吐字不清,所问非所答; 意识丧失,智力障碍;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恶心呕吐或呃逆; 面瘫及舌瘫、偏盲、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这些表现都可能是中风表现,可是到底是出血还是梗死,只能通过CT检查才能看出来。

CT结果回报脑出血!

这下子娜娜懵了,她给父亲吃了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哭的一塌糊涂。随后她又说是不是放血能弥补自己的过失。我告诉他,目前传统医学对于中风抢救方法,有一部分人确实这样提到过。但到底有没有证据,也就是到底有没有用,目前没有过多的观察数据。

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怀疑中风,通过放血,到底能救多少人?到底救过多少人?比起不放血来说,到底能不能对比一下,给老百姓一个说法。不能说一个医生行医50年,通过放血救活过一个人,就认为这个放血的方法有效,治病救人是针对大多数的,不能盯着救好那一个人,说不定放血耽误了时间,导致更多人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呢,只是他不愿说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不要争论,争吵毫无意义,实事求是才是关键,您把数据提供给大家,大家自然信服,无需争论。

反问一下,如果放血能去根,那么目前我国1300万脑卒中,每年200新发脑卒中,这些真是得到了福音,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看到坐轮椅,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了。

可是为什么我们每天总能看到轮椅患者,半身不遂患者呢?

至少目前,我们发现身体不舒服,怀疑脑中风,第一时间拨打120,然后让患者待舒服,把嘴里异物掏干净,别堵塞气道。

不要随便吃阿司匹林,至于要不要十指放血,您自己决定,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做,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娜娜爸爸住院好多天了,目前肢体还是不能活动……


心血管王医生


中风是中医词汇,是指突然晕倒,肢体偏瘫、口角歪斜、感觉麻木这类疾病,对应到现代医学的疾病,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当然属于中风,脑梗塞也属于中风。只不过脑出血是出血性中风,而脑梗塞是缺血性中风。怎么理解?


脑出血就是脑部血管破裂了,血流出来,那么局部的神经元就会受到压迫,并且有炎症刺激等,导致周围的神经元会发生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肢体瘫痪、麻木、昏迷等一系列症状。


而脑梗塞则是脑部血管堵塞了,血流过不去,导致远端的脑组织神经元缺血,缺血时间长了,就会坏死,从而出现大脑功能障碍。


所以,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都属于中风,都属于脑卒中。


脑出血的多发生在有高血压的患者,患者有脑动脉瘤的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可能有硬化,粥样硬化,那么血管容易破裂,当情绪激动、血压很高、受寒冷刺激等的时候,血压彪高,这时候就可能冲破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导致破裂出血,这就是脑出血。为了预防脑出血,我们高血压患者就必须控制好血压,一般要通过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少吃盐,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使用降压药控制好血压,一般控制在140/90以下,如果可以的话,130/80mmHg以下更好,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否则会头晕的。除了控制好血压,还要控制好血糖、血脂,把这三高都控制好,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太紧张焦虑激动,这就能最大程度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李鸿政医生


我们经常听到某人中风了,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者是手、胳膊、腿都抬不起来了,一下子不能说话了,或者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或者一觉醒来面瘫了,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中风。那么,我们俗话中的中风究竟指的是什么病?

中风其实是中医里的称呼,中风的范围很广,对应的是西医里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种,而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所以中风不完全是脑出血。中风疾病中常见的以缺血性中风为多,而脑梗塞是缺血性中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医院里一般会首选头颅CT,排除脑出血的可能,再行头颅MRI具体辨别脑梗的部位。

脑血管疾病在中国以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花费而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疾病。根据其性别、年龄,以及伴随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等疾病史以及家族遗传病史,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同。有效控制上述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将中风的发生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中风可由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诱发,发生时多有预兆,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言语困难等症状。医生会首先采用FAST法来初步判断中风的程度,F即观察患者是否口眼不对称,A是检查患者的肌力是否下降,最直观的表现是四肢没劲抬不起来,S即观察是否有言语困难,包括言语不畅,表述不清,没有逻辑等,T是指确定发病时间,前三步均和患者发病之前的状况对比作出诊断。行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疗措施。

中风患者多有后遗症,如肢体的偏瘫,也就是俗话说的半身不遂,以及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除了前期的急性处理,后期的康复锻炼和家人的细心照顾也特别重要。

本期答主:李平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中风是老百姓常说的口头语,是中医的病名,主要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病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可见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脑出血是西医的病名,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伴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出血,简单说,就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死亡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二者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过去我们不知道有脑出血疾病,由于先进的检查设备特别是CT机器的使用和普及,让脑出血变得诊断更快。



根据中风的临床表现特征,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近,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比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以参照中医的中风进行辩证论治。



因此,总结一下:中风包括脑出血,还有其它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以二者不能简单等同。换句话说,中风不一定是脑出血,还有脑梗死,但是脑出血是中风的一种类型。


杏仁健康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部缺血或者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中风其实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例如脑梗塞、脑血栓),另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也就是由于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中风。

中风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目前,关于脑中风,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发现治疗、预防。大家一定要知道脑中风的征兆是什么,以便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及时就医,减少伤害和后遗症。

中风的症状

1.头痛。在发生中风之前,不管是发生脑出血还是脑梗哎,头痛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也是脑中风的一个信号。

2.呕吐:一般呕吐的症状是和头痛一起出现的,大多数会出现喷射状呕吐。如果呕吐物为咖啡色或者酱油色,那么表示病情十分严重了。
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以上的中风征兆大家一定要加以注意,中风发现和就诊越早,对病情就越有利,后遗症也会相对较少,病人恢复快。


康复汇


中风,医学上称“脑卒中”,是脑血管病急症,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不仅是脑出血,还有脑缺血。所以,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按民间的说法,就是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大头。

缺血性中风又分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脑梗死和“脑栓塞”。当然,脑栓塞的后果也是脑梗死。

缺血性中风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也可以发病就是脑梗死(中风)了。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原因,心脏病(心瓣膜病、房颤)的血栓掉下来造成的栓塞(心源性脑栓塞),大约占了15%,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脑血管病变、脑梗死,比如脑血管的炎症、淀粉样变等;其他栓子(脱落)也可以引起脑栓塞,比如细菌栓子、肿瘤栓子、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等。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有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也有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引起的出血,当然也有其他病变和原因(血管炎、肿瘤、血液病、药物等,脑外伤引起的就忽略不谈了,那是硬伤)。高血压患者多是前一种情况(占50%),中青年患者多是后一种情况。但现在随着心血管病的年轻化,年轻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也多了。

缺血性中风也会转变为出血性中风,脑梗死的病人还会发生梗死后出血,就是梗死的病灶内发生出血,这是一种病情演变。

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因为在脑壳这个骨性硬壳壳里,脑组织一出血、一脑水肿就没有地方扩展了,就会挤压到生命中枢的脑组织,就会有生命危险。脑组织坏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即使好了也会留残疾,所以,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一旦发生,就很危险。

根据近些年的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死亡居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高于心脏病,高于恶性肿瘤。

我们前面说了,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都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预防脑中风的基础是控制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胆固醇、抗血小板)。对于有心脏血栓风险的患者,还要做好抗凝防栓治疗。

脑出血、脑梗死的诊断,临床上(病史、症状体征等)虽然有一些鉴别方法,但是,有些情况到底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仅靠医生经验判断是很困难的,而且治疗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借助影像学(CT、核磁)检查来帮助诊断。

急诊时CT检查的目的是排除脑出血(下图),因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要到发病24小时以后才明显起来。所以,发病后短时间就看到的梗死病变一般来说不是本次的病变,有时需要24小时、48小时后再做检查的。因此,要理解这不是过度检查,而是诊断治疗的需要。

脑血管病的发病有时很急骤,有时也有渐进过程。无论如何,一旦发病,不要迟疑、拖拉,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的时间段(时间窗)。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脑中风是一种很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性命,就算是治疗及时,也会遗留很大的后遗症,给患者后续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

如何预防脑中风?

方法一,定期体检

对于有脑中风高危因素存在的人群,定期检查颅脑CT或者其他超声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脑血管细小的变化,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另外,体检还可以发现血液内凝血物质的异常情况,及时使用抗凝药物。

方法二,控制好原发病

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脑中风,例如高血压病、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因此要想预防脑出血,就一定要通过规律服药,极力把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脑中风的典型症状是“三偏综合征”,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以及偏盲。出现类似的症状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脑中风情况下,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为病情的发展埋下不利因素。


39健康网


中风不仅仅是脑出血,中风是因为血管受阻而导致脑部缺血或者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即将坏死,其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风的先兆症状

中风的先兆症状是指大脑血管被压迫等导致血流中断,局部组织缺血,影响神经中枢的功能。一般的症状是口角歪斜、流涎、偏瘫、语言功能丧失等,严重可以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风先兆

1.头晕

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眼前发黑或头痛固定在一-侧伴 有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常预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2.肢体麻木

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3.眼睛突然发黑

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原因不明的跌跤

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 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的说话不清、视物模糊、- -侧肢体麻木无力,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典型表现,此时预防脑血栓形成就刻不容缓了;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重视。



5、说话吐辞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断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7、精神改变

如嗜睡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 -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8、流鼻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老年人预防脑中风的饮食方法


1、补钙、补钾、补镁。补钙可以调解血压,常喝牛奶、吃豆制品、海产品可补钙。同时补钾、补镁也对血压下降有好处,钾还具有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与心肌收缩、舒张和能量代谢,因,此适当多吃一些含钾高的食品如土豆、黄豆、黑豆、绿豆、香蕉等食品。镁对稳定血压,调解、维护脑细胞钙平衡,保护大脑,预防脑中风也有重要作用。含镁多的食物有玉米、西红柿、海鱼、海带、香蕉、各种坚果(杏仁、腰果、花生)、干豆中的黄豆、黑豆、黑麦、小米、大麦等。必要时可补充善存银片每日1粒。

2、补VC、。VC和VE是抗氧化的维生素。VC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防止发生血栓,脑出血;VE可防止有害的物质对脑血管的破坏,保持血管弹性,防止中风发生,因此要养成多吃蔬菜、水果类食品,适量吃坚果食品和植物油。必要时可每天补充VC、VE制品,以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中风的发生。每天500毫克VC可降血压。

3、严格限盐。食盐中的钠盐摄入过高是诱发脑中风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盐饲料可诱发实验鼠脑中风,其机理是导致高血压。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少吃盐的习惯。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每人每天应限制在5克以下,有高血压或脑中风家族史的应限制在每日3克左右。

4、低脂、低胆固醇。高血脂是弓|起动脉硬化的元凶,同时又是中风危险因素之一。 在饮食上,要多吃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及菌藻类食品,主食以粗杂粮为主。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脂肪分解与排泄,减少脂肪的吸收。另外,茶、醋也有降血脂的作用,可适当饮用。蛋白质食品可适当增加深海鱼类食品。少吃含胆固醇高、脂肪高的动物性蛋白质食品(深海鱼类除外),鸡蛋可每天1个,牛奶不限量。

5、水和木耳降血黏度。高黏滞血症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而使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出现血栓形成而引发中风。因此,最好的食疗预防就是要多吃木耳。木耳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把木耳水发后用开水烫2~3分钟后,直接控干水分,用芝麻油、醋和少许盐、味精拌着吃,最好晚餐吃这道菜效果更好。除此要大量喝水,茶水、酸饮料、鲜榨果菜汁及矿泉水、凉白开或绿豆汤都可以作为水分进行补充。养成每1~2小时喝1杯水的习惯,对预防血滞黏稠十分有效。

6、适当偏食。对中老年人,尤其有中风和高血压、高血脂症家族史的人来说,根据.上述营养理论原则,适当的偏食有好处,它可以有效地干预动脉硬化的产生、发展,降低血脂和血黏度,从而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

谢谢大家的浏览,我是助健康之完美张医生,如果想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记得关注我哟!


助健康之完美张医生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中医中的称谓,在西医的叫法中,中风也叫脑卒中、或者急性脑血管病。中风也好、脑卒中也好,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但不管是哪一种中风或者脑卒中,都是以脑损害或者脑实质对应的功能区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如言语不利、肢体偏瘫、口角歪斜、昏迷不醒等等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疾病特点,在临床上其与冠心病、癌症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二、脑出血是中风吗?

脑出血当然是中风的一种,也被成为出血性脑卒中,其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引起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伤性脑出血:外伤所致的脑出血,在交通愈来愈发达的今天,交通伤导致的脑出血尤为常见。外伤性脑出血也是脑出血中的常见一类原因。

2、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也非常常见,占据了脑出血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血压患者的越来越多,而且高血压也有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达标率低的特点,所以,高血压的增多也会使得高血压脑出血越来越多。

3、脑血管畸形性脑出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多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脑动脉瘤的比例相当的高。

4、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脑出血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见的除外前三种以后,还有很多的原因,诸如脑占位、脑梗塞后、药物、凝血机制异常等疾病导致的脑出血等等。

三、怎样预防脑出血?

预防脑出血,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占据了脑出血中的大部分,所以控制好高血压,可以大大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率。

2、预防相关疾病:疾病导致的脑出血,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脑梗塞后的脑出血,做好脑梗塞的预防,便可预防相关疾病所致的脑出血。

3、及早发现出血原因:比如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出血,许多通过体检等方式是可以发现的,而且脑动脉瘤的栓塞技术日趋成熟,栓塞后的脑动脉瘤,其出血概率则大大降低。

其实,脑出血如果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许多预后都是相当不错的,但仍然有许多脑出血,因为发病较急,位置较差或者处理欠妥,导致其预后极差。


脑出血,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