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贾母为何没把鸳鸯嫁出去?

润杨阆苑



红楼梦里,鸳鸯是贾母的首席大丫鬟,与她从小就是好闺蜜的平儿、袭人私下都叫她“姐姐”,她的年龄应该比平儿、袭人都大。且贾赦都想到要娶鸳鸯做妾了,贾母为何没把年龄偏大的鸳鸯嫁出去呢?综合来看,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鸳鸯自幼是贾母亲自调教的,感情非同寻常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女儿,全家都在贾府当差。她很可能与晴雯一样,还没留头时进贾府被贾母看见,贾母喜欢她漂亮伶俐,就留着伺候自己。

鸳鸯与袭人、紫鹃一样,自幼是贾母调教的。众孙子孙女里,贾母最疼宝、黛,把袭人、紫鹃分别送给了他俩,鸳鸯当然会留在自己身边。贾母离了鸳鸯饭都吃不下,鸳鸯也觉得不知跟老太太什么缘法,彼此依赖,感情很深。

二、鸳鸯才德出众,贾母身边离不开她

贾母不仅教出了贾敏、元春这样出色的晚辈,调理丫鬟也调理得像水葱一样聪明灵透、出类拔萃。

鸳鸯心细,深知贾母的脾气、喜好,王夫人、凤姐若对贾母的事情有疏漏的地方,鸳鸯会暗地找王夫人、凤姐儿处理好,贾母遂心,王夫人、凤姐儿也省下更多精力管其他事情。

贾母的衣物、首饰、私人积蓄都是鸳鸯掌管,但她并不借此中饱私囊,反而尽心尽力,不让别人诓骗。贾府上上下下,除了她,别人都不敢反驳贾母,贾母对她的意见也是完全采纳。要是其他人,早就借着贾母的名义找其他主子勒索钱财,仗势欺人,可她一直待人公道,也常常替人说好话。

贾母打牌、行令都是鸳鸯提着,王夫人不会说酒令也是鸳鸯代说。刘姥姥在贾府小住时的起居、离开时的所有琐事都是鸳鸯负责。

鸳鸯容貌不如晴雯,“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在众丫鬟中不过算二等,李纨说老太太屋里少不了鸳鸯;平儿说鸳鸯:“那是个好的,我们哪里比得上。”惜春说:“老太太说她比我们都强呢!”

鸳鸯作为丫鬟,上下称赞,在贾母看来比自己的孙女都强,她过人的办事能力,善良、正直、无私的品行,让贾母离不开她。


三、鸳鸯无家人疼爱,贾母不忍让她受苦

鸳鸯父母在南京看房子,她的父亲痰迷心窍,她发誓不嫁人前夕已人事不知。她的母亲是个聋子,父母就算再疼她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她的嫂子是贾母处负责浆洗的头儿,她哥哥金文翔在贾府仆人中的位份应该也不低。

鸳鸯有个姐姐,因“血山崩”早逝了,金文翔夫妇就剩了鸳鸯一个妹妹,并没如父母般真心关爱妹妹,也丝毫没为妹妹考虑过。贾赦要收鸳鸯做姨娘是他们眼中天大的喜事,妹妹不过是他们攀附权势的一块敲门砖。

袭人、平儿并无亲人一起在贾府,看起来比鸳鸯孤苦,其实有亲人的鸳鸯比袭人、平儿更凄楚,亲情对她来说太稀缺了,幸亏她由贾母教养,没染上她哥嫂的市侩、俗气。

鸳鸯在贾母身边多年,全家又是世代旧仆,她家里的情况贾母应该比较清楚,肯定不会把鸳鸯放出去,任她兄嫂摆布、折磨。

四、贾母有心奈何时机未到,清醒刚烈的鸳鸯发誓不嫁

贾母开玩笑说过要王熙凤把鸳鸯带回去给贾琏做妾,也许贾母曾经想过等鸳鸯大些了把她送给自己疼爱的某个孙子放在屋里。

贾母在贾府五十多年,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有些事当然不能过早表明立场,况且鸳鸯掌管着贾母的私人积蓄,这些不能过早让人盘算走,这也是贾母得知贾赦强要鸳鸯后气得浑身乱战的一个原因。

贾母还没等到合适的时机,贾赦就闹出了强讨鸳鸯的尴尬事,鸳鸯誓绝鸳鸯偶,全力抗争,贾母就再也没了开口让鸳鸯做某个少爷的姨娘的机会。

贾府的丫鬟年龄大了后有三条路:一是配家里的小厮,夫妇继续在主人家当差,多姑娘就是赖妈妈家里的丫鬟,配给了晴雯的表兄;二是仁厚的主子开恩放出去由父母自己选人家,如春燕及其母亲向往的那样;三是实现阶级逆袭,成为半个主子,如赵姨娘一样。

鸳鸯拒绝了做贾赦的姨娘,发誓终生不嫁,这三条路都被堵绝了。鸳鸯伺候贾母多年,早就深知贾府不为人知的各种黑暗。贾府外面架子虽然还没倒,内囊已经尽上来了,家底快被掏空了。


脂粉英雄王熙凤被邢夫人刁难,暗地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在鸳鸯看来也可怜得很。管家媳妇们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鸳鸯可能最初也想过自己以后嫁个普通人家,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

鸳鸯对平儿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大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贾赦这样不学无术、贪财好色、品行败坏的人,鸳鸯是怎么都不屑于嫁的。

平儿、袭人打趣鸳鸯:“跟老太太说把你许了琏二爷或宝二爷了。”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大骂她俩:“两个蹄子不得好死!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鸳鸯与平儿、袭人从小儿都是亲姊妹一般,长大了也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看待她们。在她们面前,她没必要装。她又骂她嫂子:“难怪成日家看了人家女儿做小老婆眼热,如今把我也往火坑里送。”贾府的不肖子弟太多,身份再尊贵,翻身成姨娘再风光,鸳鸯也不想嫁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冷漠的原生家庭,大厦将倾的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主子,专管生事挑拨的奴才,鸳鸯冷眼看着,心也早就冷了,加上贾赦的逼迫,鸳鸯只能坚守誓言,总不与宝玉说话,也不浓妆艳饰,贾母当然不会强迫她。

随着贾母去世、贾府败落,鸳鸯最终只能一死了之或青灯古佛伴一生。曾经的繁华苍凉,都被遗忘在尘埃里,仿佛不曾来过。


少读红楼


《红楼梦》中,贾母一直是人生阅历丰富,为人和善慈祥又不失大智慧的存在,对许多事情的考量都非常周全,只她对身边鸳鸯的终身大事不置一词一件事儿,让众多读者对她的想法猜不透了。

大家都知道,鸳鸯从小就在贾母跟前长大,是贾母身边最贴心的人儿,无论贾母要吃什么穿什么,基本都要靠她来打理,所以贾母不提要给她配人的事儿,很多人说是贾母的自私心在作祟。事实上呢?愚以为有可争议之处有三:

一、年纪尚幼,尚不达标

林黛玉去贾府的时候,年龄大概是七八岁,泪尽而死的时候,也就是刚及笄,十五六岁上下。而鸳鸯、袭人、茜雪、紫鹃等在贾母屋里长成的丫鬟比黛玉也大不了两三岁,所以一开始,贾母没有想到她的终身大事,更大的可能是她还没到婚配的年龄。

就像是她的好姐妹袭人,虽然早就得了王夫人的准话,预备做宝玉的妾室,可迟迟也没得了准话,可见他们当时年纪尚小,不够婚配的标准。

更何况,鸳鸯是贾母身边仅剩的知心人儿,思量着让她在身边多待几年,不舍得放她嫁人也是人之常情。

二、左挑右选,掂量过度

鸳鸯虽然表面上是女婢,但在贾母跟前儿的体面不差,就连风风火火的王熙凤也戏谑的称呼她为“鸳鸯姐姐”。如果鸳鸯出嫁的话,只能是嫁给府中得力的管事或小厮,首先得力的男仆少之又少,贾母左右掂量也没能找到能与之匹配的人;二来,鸳鸯一旦嫁人,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再不能全天候的陪在贾母身边,贾母虽然有私心,却也有慈心。

鸳鸯在平常生活中,享受到的体面是极高的,如果贾母真的有私心的话,完全可以将她给了长子贾赦,或者将她送给政客世交家做妾室,人情。可贾母没有这样折辱她,而是给了她自由选择的权力,让她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这何尝不是一种体贴?

三、心有顾虑,照应不到

贾赦在她不知情的状况下看上了鸳鸯,不管他是看上了鸳鸯的容貌,还是看上了鸳鸯的身份,贾母都不可能同意将鸳鸯给他。但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心里清楚,贾赦的无耻和蛮横贾母心知肚明,自己在的时候尚且能够保全鸳鸯,一旦自己有什么不测,鸳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贾赦虽然好色纨绔,但好歹也是贾母的长子,也是儿孙满堂,有脸面的人物,鸳鸯再受看重也比不得他的分量,贾母终究是有所顾忌的。在血亲和心腹之间寻求诡异的平衡,贾母也是费劲了思量。

贾赦再无能也是有官职、有权利、有狠劲的人物,鸳鸯想要在他的眼皮底下安生嫁人,是不可能的了。老太太虽然伤心,但鸳鸯若是不坚决,她也不一定会折了儿子的脸面。

可是鸳鸯从小在大宅院里长大,见惯了贾府老少爷们私底下的小人心思,魑魅魍魉比比皆是,她怎么可能愿意身陷其中?就算是“少年英才”的贾琏、贾宝玉兄弟,在她眼中也并非托付终身之人,可见她对事情看得分明。之所以跪在贾母身边诉衷情说终身不嫁,也是她心中明白,自己“嫁不出去”了。

贾母死去的时候,贾府荣华尚在,也算是善始善终。而贾赦和鸳鸯却成了留下的人,无论是红楼的传统悲情,还是贾赦的心胸狭窄,鸳鸯的力有不逮,都说明鸳鸯都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除了一条命。

就像是后来宝黛爱情的夭折,并非贾母不愿做主,而是已经无力回天。面对鸳鸯的事情也是如此,非不愿也,是不能也。


如意间


如果对贾府的丫头进行排名,鸳鸯怕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她是贾母的左右手,连贾府大管家王熙凤都礼让她三分。

放在现在,鸳鸯肯定是一个称职的私人秘书,称职到连主人都离不开她半分。以至于大儿子贾赦要鸳鸯做自己的小妾,老母亲都不舍的,还把自己儿子臭骂了一顿。

可以讲,贾母是很在意鸳鸯的,为啥最终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归宿呢?以贾母的能量和影响力,完全可以这样做?以至于最终鸳鸯殉主,为贾母陪葬了。

很多人会认为贾母是一个自私薄情的人,只想着自己,不为他人考量。我觉得不是,在贾府上下的所有人中,贾母是一个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一个可爱的老祖母形象,她看淡了富贵,所以对刘姥姥非常的欢喜,她挚爱着自己的孙子辈,所以对宝黛都非常的疼爱。

但是在大家族中,表面的风光抵不过内心的孤独寂寞冷。尤其是老人,更是经不起长久的离别。鸳鸯是一个一直侍奉在她身边的人,知冷知热,贾母对她的依赖超过任何一个人,相信平日里贾母对鸳鸯也不赖,才会让鸳鸯掏心掏肺的对贾母好,年纪大了,内心容易孤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好,那这个人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这也是当下很多年老的空巢老人,对很多传销人员那么信任的原因。所以在贾府之中,看着荣耀无比,但人情上,却是寒冷如冰,所以贾母,把鸳鸯看的比自己的儿子还要重要,在就是年老之人,最受不了别离,送走一个自己深爱的人,或许要脱一层皮,这也是为啥一直留着鸳鸯在身边的原因吧。



大野泽的风


这个问题,曾反复思考过。

贾母为什么不趁着人还健在时,做定了鸳鸯的婚事,让她有个归宿?

乃至于让鸳鸯在她她去世后,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不得不自杀身亡。

总结起来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贾母在情感上过于依赖鸳鸯。

文本内王熙凤说:

“老太太离了鸳鸯,饭都吃不下去”。

文本内不止一处写到贾母离不开鸳鸯,名为主仆,却情如知己,又似骨肉。尤其是文本七十六回,贾母对鸳鸯的依赖,已然如同幼儿眷母。

请看文本:

凸碧堂品笛感凄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贾母家宴赏桂花闻幽笛,闻笛声贾母年高带酒之人不觉泪下。与众人说着家事时,

只见鸳鸯带了软巾兜与大斗篷来说:“夜深了,恐怕露水下来,风吹了头。需要添了这个。坐坐也该歇了。”

看一下贾母此时是怎样回答鸳鸯的:

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

贾母这番话,细细品来,温暖中有心酸。

整个文本里,贾母睿智,慈爱,冷静,圆润,且已经年高,怎么也不是任性的年纪。

面对着逐渐败落的贾家,一群不肖还暗暗算计她的儿孙,孤苦伶仃倚望她的黛玉,暗中默默对抗自己的儿媳,以及靠她保护周全的最喜爱的丫头鸳鸯,她都默默恐惧自己已年老体弱。所以,她故意想撑到天亮,大抵也是想给贾赦王夫人等看看:“我还健壮着呢?”

她对鸳鸯说话的语气,似孩童般任性,刁蛮,不是亲近至极,年高体面之人,焉得做这番言语。



第二个原因是:鸳鸯难嫁。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时,她是怎么说的:

....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说完又赌咒绞头发为证。这就导致日后别人难以强逼她婚配了。而且后文又补充她,从这次后不再盛妆,亦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俨然是尘心已死。

做为贾府的首席大丫鬟,鸳鸯身份不低。她进王熙凤家里传个话,王熙凤等得站起来听。

偶尔也坐下与尤氏,王熙凤同桌吃饭,而平儿一次与王熙凤却是跪着半腿的。

所有贾母的财物全部是她保管,贾府的经济周转不过来,贾琏向他弄老太太一时查不到的金银铜铁家伙去典当,鸳鸯也默默应承。

当然,她背后会回过贾母,但允诺之前贾母可不知情,这里可以看出鸳鸯虽是丫鬟,却比一般的主子都有实权。

这也是贾赦想把她弄到手的原因。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寒微的出身,却又手握实权,外又有贾赦的威逼压迫,都形成了鸳鸯难嫁的困境。

试想,贾母离不开鸳鸯,离开鸳鸯饭都吃不下,形成了鸳鸯纵然要嫁,也只能嫁在贾府,或是做姨娘,或是做奴仆,依旧当差服侍贾母。

但是,贾府的少爷里,贾赦要不来的人,谁敢要呢?

少爷们都不敢要,奴才们更不敢想了,这是鸳鸯难嫁的真实困境。



第三个是鸳鸯情系何人。

文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

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凤姐儿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鸳鸯道:“呸!这也是作奶奶说出来的话?我不拿惺手抹你一脸,算不得!”说着赶上来要抹。凤姐忙央道:“好姐姐,饶我一遭吧”。

这里虽是凤姐与鸳鸯说笑,但是曹公向无虚笔。鸳鸯对贾琏有好感,甚至连凤姐都有察觉,才有这番戏言。

这是凤姐在试探鸳鸯,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让贾琏娶鸳鸯,而是为了借当。

鸳鸯对于这件事的反应并不愤怒,反而有些女儿家的娇憨之态,证明王熙凤猜对了。


后来,贾琏也确实是利用了鸳鸯对她的好感而开口借当。

贾母也曾戏言,叫王熙凤把鸳鸯给贾琏带回去,王熙凤笑着拒绝了,也更加证实鸳鸯对贾琏有好感是贾母都知道的小秘密,但是王熙凤不同意,所以贾母不好相强。

鸳鸯的婚事,就因为这三个原因而被耽误了,最终也随着贾母去世,鸳鸯亦无奈自尽身亡。


书灯幽见


《红楼梦》中的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她不仅管理着贾母的衣食住行,还掌管着贾母的财政大权。贾赦曾一度想收鸳鸯为妾,邢夫人还亲自张罗着说和此事。最后在贾母的极力反对下,贾赦便在外面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收场。贾赦是真的喜欢鸳鸯吗?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想通过鸳鸯霸占贾母的钱。鸳鸯真的有那么大的权利吗?那是当然。在七十二回里,贾琏和王熙凤就通过鸳鸯,拿了贾母的东西当了一千两银子。王夫人说:“连老太太的东西你都有神通弄出来……”这“神通”就是收买了鸳鸯。可见鸳鸯在贾母处可是一人之下呀!


鸳鸯不想离开贾母,大概是看到了贾母对她的重用,她是想通过服侍贾母将来挣个好前程的,这个前程当然得贾母来安排了。但其实贾母临死也没有提起安排鸳鸯的事,鸳鸯害怕没有了贾母的庇护落入贾赦的毒手,最后上吊为贾母殉葬了。 鸳鸯服侍贾母一场,跟着贾母享尽了荣华富贵,被贾母调教得跟水葱儿似的。在第七十五回,尤氏还能将就着吃下人的白梗米饭,说吃这个就够了,鸳鸯却说:“你够了,我不会吃的。”让人去把探春的米饭取了过来。可见鸳鸯在贾母这儿养成的小姐习性还不少。可是千不该万不该,鸳鸯不该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做事没有平儿低调,平儿只做善事,从来不背着王熙凤干出格的事。鸳鸯就不同了,她背着贾母啥都敢做。就比如背着贾母偷偷让王熙凤当东西的事,做的再机密王夫人还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贾母年龄再大也不会一点儿消息听不到的。



鸳鸯还有一个毛病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在贾母心中的位置。贾赦想讨鸳鸯为妾,贾母不愿意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想让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丫头离开自己,另一方面是顾惜贾赦的身体。贾母讨厌贾赦吗?比起贾政,当然不喜欢贾赦了。但是贾赦作为贾母的嫡长子,贾母是不会太嫌弃她的,虽然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他想讨鸳鸯,鸳鸯不愿意,贾母也不愿意。鸳鸯因此恨贾赦,但贾母可没有这样的情绪。鸳鸯跟贾赦比,贾母对贾赦的感情那是血浓于水呀!鸳鸯就没有看清这点,在贾母面前有意挑拨人家母子的关系。比如在第七十五回,她在向贾母汇报各房孝敬的菜时,就说:“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使得贾母命人把贾赦送的菜又送了回去……这对贾赦来说多没面子啊!贾赦再混蛋,菜是厨子们做的,她们敢糊弄贾母吗?糊弄贾母的只有鸳鸯。贾母一时不了解真相,事后回过味来,能不生鸳鸯的气吗?



在中秋佳节击鼓传花时贾赦讲的“偏心”的故事,贾母还能听不出什么意思来?鸳鸯的挑拨离间,已经让贾母、贾赦母子之间产生了嫌隙。一个丫头竟能如此,贾母的不动声色已经说明了对鸳鸯的讨厌。 贾母对鸳鸯只是利用,绝没有怜惜。一个主子的残忍,在贾母的不声不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林外传


贾赦讨鸳鸯一回的回前有评语:〔庚辰评:此回亦有本而笔,非泛泛之笔也。〕评语提示:贾赦讨鸳鸯,实有其事,并不是作者妄拟。

作品将鸳鸯设置成年轻的丫头创作,不时也会透露出鸳鸯的特殊身份。鸳鸯的原型已不是年轻的丫头,而是年龄与史太君相当的老奶奶,贾府上上下下将鸳鸯当成主子同等对待。

原文:凤姐便拉着鸳鸯:“你坐下和我们吃了罢,省得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第40回)

原文:凤姐儿笑道:“你这小蹄子,要掂多少过子才罢。看我病的这样,还来怄我。过去坐下,横竖没人来,咱们一起吃饭是正经。”……平儿屈一膝于炕沿之上,半身犹立于炕下,陪凤姐儿吃了饭,伏侍漱盥。

鸳鸯当着家里众多奴才,毫不客气,与凤姐、李纨上桌一起吃饭,摆出的是一副主子的架式。平儿与凤姐一起吃饭,凤姐存在各方面的顾忌,没外人的时候才能和主子吃饭。平儿和贾琏的奶娘赵嬷嬷跟主子一起吃饭,还不能象鸳鸯一样与主子上桌平起平坐。原因:鸳鸯原为侍女,后来的身份甚至高于下辈的主子。

原文: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也坐下……(第40回)

作者借王夫人之言,向读者透露出鸳鸯已是老人,小丫头子应称呼鸳鸯为奶奶。

原文: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跟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第71回)

鸳鸯跟李纨提到凤二奶奶,鸳鸯直呼凤丫头,居然还可怜贾府当家人凤二奶奶。鸳鸯这口气,哪象丫头说的话,而是凤姐、李纨上辈主子的口气。

原文:袭人、平儿忙道:“你倒别这么说,他也并不是说我们,你到别牵三挂四的。你听见哪位太太、太爷封我们做小老婆?……”(第46回)

袭人和平儿和鸳鸯的嫂子对话当中,莫名其妙给荣国府突然搬出一位“太爷”来,而且,娶个小老婆,竟然还用“封”字。

袭人和平儿在该文中称贾赦为大老爷,称贾政为二老爷。作者用“太爷”二字,是有意透露贾赦讨鸳鸯的事,发生在荣国府太爷还在世时期。也就是说,鸳鸯的原型已是老妇人了。

邢夫人说“金子终用金换”,是因鸳鸯姓金,贾府隐写大清皇室,贾赦的原型是金门里的金子。所以,袭人和平儿才有“封小老婆之说”。

鸳鸯是个家生奴才,誓死孝忠史太君。假如鸳鸯是年轻丫头,史太君将他嫁给宝玉或贾琏,难道鸳鸯要反了天跟史太君对着唱反调不成?

原文: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辈子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前。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鸳鸯毫不顾及贾家三代主子的面子,干脆拉上宝玉说事,是公开煽史太君、王夫人、凤姐、宝玉的耳光子。鸳鸯要是个年轻丫头,绝不可能跟主子如此说话。鸳鸯已是一位老人,嫁给宝玉、贾琏这些子孙辈的事只是假语存,绝不可能发生。

史太君已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誓死孝忠史太君的侍女鸳鸯,将死在史太君之前当成是自己的造化,是因鸳鸯的原型比史太君原型的年龄大一岁。鸳鸯要是年青女孩,怎么可能把死在自己忠心的老主子之前当成造化呢?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逛大观园时,史太君应该将自己不穿的衣服命人给刘姥姥换上,鸳鸯也完全可以作主拿出史太君不穿的衣服给刘姥姥穿上。可是,作者偏就先写鸳鸯将自己的衣服让刘姥姥换上,又后才写鸳鸯将史太君从没穿过的衣服给刘姥姥。刘姥姥穿鸳鸯的衣服之文,作者的目的也是透露鸳鸯的原型人物已是年纪和刘姥姥差不多的老人。

文本里面还可以找到一些证据,不再啰嗦。史太君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鸳鸯原型是苏麻喇姑,所以,史太君才没将鸳鸯嫁给贾赦。


夜舞风花雪夜


不管是续书,还是研究者,恐怕不会有人认为,鸳鸯在贾母死后,能得到一个好结局。自杀而死,几乎是她唯一的下场,虽然上吊、自刎、吞金、撞墙这些具体操作方式无法确定。

按理说,贾母这样疼爱鸳鸯,应该给她安排一个好的归宿。可是并没有。一种可能是,贾母去世时,贾府已经败落,来不及安置心爱的丫鬟了。但是即使贾府未败,贾母也不可能给鸳鸯一个好归宿。

丫鬟的归宿,多半是“配个小子,还是奴才”。志大心高的鸳鸯,当然不会以此为满足。另一种是“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大概像周瑞的女儿,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有人说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低,那是另一回事,总不会比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才更低吧?所以“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应该是不错的结局。再有就是嫁给贾琏、宝玉等年轻的少爷作妾,总比跟着贾赦强。

问题是贾赦早已有言在先:“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拒绝过父亲(伯父)的烈女子,哪个少爷还敢要?“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愿娶丫鬟作正头夫妻的只会是小门小户,将来还脱不了贾赦的报复。有贾赦的威胁在这里,贾母想发嫁鸳鸯容易,想保全她嫁后的平安就很难了——正常情况,贾母总会比贾赦早死。

另一方面,在权力争夺的时候,贾母与贾赦是敌对的双方。一旦争夺的矛盾缓和,他们仍旧是血浓于水的亲生母子。

鸳鸯拒绝贾赦,表面的理由是“横竖不嫁人就完了”,抱独身主义。贾母能够维护鸳鸯,也是基于此。而此后贾母要把鸳鸯嫁给别人,鸳鸯又没有拒绝的话,“横竖不嫁人”就落了空,也就是向世人昭告:鸳鸯拒婚,不是独身主义,而是看不上、看不起贾赦这个人。

帮助丫鬟宣告看不起儿子,你当贾母真的老糊涂了?


栖鸿看红楼


依吾陋見,贾母压根儿没有嫁出鸳鸯的意思!

贾府小厮、丫头的婚配是有计划、有例可循的。如第七十回有:

因年近岁逼,诸务猬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凤姐看了,先来问贾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议,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缘故: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那日之后,一向未和宝玉说话,也不盛妆浓饰。众人见他志坚,也不好相强。

“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可見鸳鸯不嫁,是她坚定的意思表示,拒嫁或是因“那日”(贾赦欲纳鸳鸯,后者勇敢抗婚日)削发明志誓绝鸳鸯偶,或者因她心高气傲不屑作小厮之妻。总之,她的拒嫁得到了主子的支持:众人见他志坚,也不好相强。这样,似乎鸳鸯决定了自已的命运,是一个幸运的奴婢。其实不然,贾府的奴隶谁能决定自己命运?晴雯、司棋、四儿、芳官谁不是任主子宰割的羔羊?就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袭人一心想为宝玉守节,还不能呢。

鸳鸯能否出嫁归根结底取决于贾母,看看贾母对鸳鸯的依赖就知道即使鸳鸯想嫁也是万无可能。第四十六回,贾母肚中蛔虫般的凤姐就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哪里就舍得了?”第四十七回,贾母对邢夫人的一席话更表明了她对鸳鸯的赏识、依赖:

“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他那么一个真珠的人儿来,不会说话也没用。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留下他服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进了孝的一般。”

贾母眼中的鸳鸯是无人可替的,她也是须臾离不开的。她向贾赦表示:要钱可以,要鸳鸯万万不可能。“留下她服侍我几年”,几年?显然,贾母是要鸳鸯陪伴终身的。她怎么能允许鸳鸯出嫁?

贾母对平民刘姥姥、清虚覌的小道士都曾展示了她了慈悲的一面,但作为封建贵族的“老封君”,她一方面葡伏在皇权之下,另一方面,面对奴隶,她又强势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统治者的冷酷。第五十四回,袭人母亲没了,因有热孝,没有随侍宝玉。母女,可谓人际之大伦也;忠孝也是统治者极力提倡的。然而,贾母对袭人的热孝在身却大不以为然:“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一切以主子的利益为重,奴才是讲不起人伦规矩的,那么作为人类再生产的规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规律,贾母自然也是不讲的,遑论尊重。她的一切需要,都是奴婢的天命。


玄真子桑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贾母的丫头鸳鸯是个可人儿。贾母一刻也少不了的人。但有一个疑问,鸳鸯到底多大年纪了?贾母为何不将鸳鸯放出去嫁人?

一,鸳鸯多大年纪了?

鸳鸯作为贾母的实际管家,年纪应该是众丫头中年纪偏大的。四十六回,鸳鸯和平儿说话,应该可以大概知道鸳鸯的大概年纪。

鸳鸯红了脸,向平儿冷笑道:“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

这表明鸳鸯和平儿袭人等年纪差不多,这些人从小一起长大,年纪仿佛。鸳鸯就算大,也不过大一两岁。那么她到底多大?原文没有说,但袭人年纪比宝玉大两岁。贾赦要鸳鸯的时候,大观园中只有宝钗过了十五岁生日。宝玉应该也就十四岁左右。这样,袭人十六岁的样子,我认为鸳鸯绝不会超过十八岁。这个年纪应该可以放出去了。但就是这个节骨眼,发生了贾赦求鸳鸯的事,鸳鸯也彻底绝了出去的机会。


二,鸳鸯发誓不出去。

七十回,林之孝拟了一个年满二十八岁的小厮应该娶妻的名单到里边。

凤姐看了,先来问贾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议,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缘故: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第二个琥珀,又有病,这次不能了。彩云因近日和贾环分崩,也染了无医之症。

这里说个题外话,后边来旺媳妇求的丫头就应该是彩云,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写成了彩霞。扯远了。我们虽然不知道贾家的丫头多大年纪放出去嫁人。但小厮二十八岁才娶妻是一定的。这应该也是贾家的规矩。每年都有适龄小厮需要婚配,贾家作为主人都要管。主要婚配人选是自给自足。各房适龄的丫头放出去结婚,成家立业。既是主子的恩典,也表明了人性(这个规矩对所有丫头一视同仁,变相说明贾宝玉房中为何会有竞争。年纪到了还不出头就要被放出去嫁人了)。七十回之前的鸳鸯年纪还不到,所以没有放出。而发生了贾赦求鸳鸯事件,鸳鸯年纪到了,却发誓不出去了。


三,贾母对鸳鸯的婚事不作为。

贾赦要鸳鸯的时候,鸳鸯已经十七八岁的样子。若是大家小姐早该结婚了。但奴才显然需要主子的恩典。鸳鸯再好也是奴才。她不可能得到贾母一视同仁的待遇。贾母需要她,她就需要一直呆在贾母身边。哪怕十七八岁了,贾母依然说:

…就只这个丫头不能。留下她服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尽了孝的一般…

贾母的想法很明显,就是让鸳鸯在自己身边,直到自己死!贾母离不开鸳鸯,鸳鸯就不会有任何机会出去。这是作为奴才身不由己的。古人结婚虽然早,但也只对于身份自由的人,鸳鸯这样的奴才,需要主子恩典才可以。主人开恩,年纪到了愿意不愿意都要出去。主人不开恩,或者离不了,年纪再大再想出去也不可能出去。

这一点其实大多数人没看明白,唯有四几个丫头看透了。第一是小红,第二是鸳鸯,第三是司棋。还有袭人和麝月。袭人努力有归宿了,不提。其他几人看明白了,也为此有过谋划,但与封建制度抗争她们都为此付出了代价。小红,鸳鸯,司棋是贾家真正有反抗精神的丫头。坠儿太小了,不好说她的偷窃行为是否有想退路的想法。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却是三个大丫头的共识。小红成功了,得益于贾家突然被抄家;司棋失败了,因为太不幸运;鸳鸯看透了,所以发誓绝不出去!至于麝月,我对她一直很好奇,这里不多说!她们的命运都不由自己。贾母对鸳鸯好,是因为她少不了鸳鸯。贾母的身份也决定贾母绝不会从鸳鸯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主奴有别,鸳鸯的宿命!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鸳鸯的婚事,并不简单,先是丫头配小子的时候,因为鸳鸯错过了时间,加之鸳鸯实际上是贾母的秘书,她掌管着贾母的钱财进出,如果一时换个人,哪里去找这样贴心细心,聪明的人来替呢?正如王熙凤说的,老太太离了鸳鸯,都吃不了饭。


而且按照老太太的意思,她未尝没想过把鸳鸯嫁给贾琏或者是宝玉。只有丫头给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或者是孙子,这才是她疼爱自己丫头一场。

而且鸳鸯是老太太的左右手,贾赦讨她作姨娘,不全是因为鸳鸯漂亮,而是鸳鸯掌管着贾母的小金库,我们看到贾琏和凤姐玩不过来的时候,也曾叫鸳鸯弄出老太太的东西,当钱转手。那么贾赦的意思也就是很明显,如果老太太有心,就该愿意把鸳鸯给他,因为他是长子,只有他是继承爵位的。同理,长子也是该继承大份额的财产的。所以鸳鸯之争,并不是单单的小妾问题,也是试探老太太的财产分配问题。


精明的贾母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以大发脾气,骂了邢夫人,又骂王夫人。贾赦心里也有气,因为他作为一个长子,居然住了偏院几十年,而小儿子贾政却住了荣府的正院。为此,他一怒之下,就说鸳鸯怕是想嫁给年轻的少爷,要么是宝玉,要么是贾琏,但是不管是谁,凭她嫁出去配了小子,他看上的人,是不会让别人得到的。这一句话,就是逼死鸳鸯了,鸳鸯嫁出去给外人,除非是官职比贾赦大的。

可是朝野上下有几个人比贾赦官大的,嫁了不也是做小妾么,而且以他的交际能力,要弄一个妾回来很容易。而嫁给比他官大的正妻是不可能的。为此这里就是贾母母子斗法了。贾母偏心小儿子,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薛姨妈也就说了,她的意思是劝贾母把鸳鸯嫁给贾赦,这样就可以母子和解,虽然薛姨妈并没有明说,只说了一句,老太太偏心了。


鸳鸯多年在贾府的生活,早已经明了,有权有势的,必然要喜新厌旧,而没权没势的,同样是没法保住自己的妻子的,而她多年在贾母身边,又怎么瞧得中那种贫穷无能的人呢,所以她也是眼界太高,而挑不到好的男人了。她除了知道自己嫁人无望之外,也不是不知道贾母的处境,所以她也就发誓不嫁,这样也就是给了贾母退路。

可是,毕竟她贾母是府中的最高者,面对贾赦逼迫,她也不是不懂,但是她如果屈从了这次的逼迫,贾赦下次绝对有理由要贾政搬家出去,这样,她多年疼爱的贾政就会失去势力,在家族无脸。所以她要顾及自己的小儿子的脸面。同样也要维护鸳鸯,所以她反对了鸳鸯嫁给贾赦。如果她把鸳鸯强行嫁出去,不止是驳了大儿子的面子,也是把鸳鸯推的更远,她最后还是掏钱给贾赦买了一个妾,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了下来。只能说鸳鸯不幸,处在这样的地位,也是她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