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东汉末年,各方势力角逐中,大多数的人角色,要么是辅佐一方诸侯的能臣,要么就是自己有一方诸侯,不过有一些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有一些人其实同时具备两个资质,其退可以为能臣,进可以为诸侯,比如今天的主人公,陈登,大家对他应该有些印象,在三国演义中,力劝刘备接管徐州的是他,背后捅吕布一刀的是他,迎接曹操入徐州的是他,遏制江东孙氏北上的人还是他。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陈登家世还是可以的,父亲是沛相陈珪,陈珪的叔父又是东汉的太尉陈球,可以说陈家父子在徐州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东汉末年的局势中,多少成为了徐州本土士族豪强的代表,所以说陈登前期在风云变化的局势中,都在专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稳固自己势力,在乱世中给徐州找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伞。这也就是为何,他屡屡找寻新主,为的就是能够让徐州一直有一个强有力的有发言权的人物存在,当然在历史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陈登和他的父亲,也是有选择标准的,袁术吕布就是被遗弃的,而刘备曹操则是他们认可的。

《三国志.袁术传》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

当时袁术还尚未称帝,但是陈珪也是察觉到了袁术觊觎帝位的野心,哪怕袁术拿自己儿子做威胁,陈珪也是没有妥协的,当时陈珪回信给袁术,妥妥的给袁术上了一场爱国教育课,直接回绝袁术了。

而陈登在这位伟光正父亲的影响下长大,绝让他在乱世中有了一个为人的底线,既然自己暂时无力平定乱世,那么守护一方百姓还是能做到的,在陶谦入主徐州之时,陈登这位文物全才也开始了自己的虽然短暂但耀眼的仕途。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先贤行状》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陶谦本来是一位还算不错的能够守护徐州的人,但是不巧的是,他是一个年老的野心家,同时又有些认不清现实,虽然陶谦入主徐州前期,天下各地流离的百姓大量逃到了徐州,这对徐州的发展强大是有利的,可是陶谦却无力真正保护徐州,两次被曹操暴打,徐州百姓遭到曹操血洗,而陶谦更是在袁绍主导的反董联盟解散之后,自己想要借朱儁的名头再一次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反董联盟,可以说他想要的绝非徐州一州之地,所以才会后陶谦有儿子,但是在他死后刘备被快速扶立为徐州之主的事情,刘备其实是客啊,他是为了帮助陶谦对抗曹操才来到徐州的,在徐州没有根基,但是好在有皇室后裔的名号,加上刘备上位,对徐州士族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所以当时陈登也是极力支持的。

《三国志.先主传》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献帝春秋》陈登等遣使诣袁绍......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当时记载中,支持刘备接管徐州的有糜竺、陈登、孔融,糜竺是商人出身,他是打算在刘备身上投资的,孔融之前和刘备又旧交,只有陈登是真心辅佐刘备坐上徐州牧这个位置的,而且陈登做得也很细致,他成为了当时刘备主张“外交”的官员了,

陈登派人把刘备入主徐州的事情告诉了最为强大的袁绍,可以说从这件事上看,就知道陈登是真心想帮刘备。

毕竟当时汉献帝已经被曹操迎接到许昌了,按理说得到最合理的认可,应该是去到曹操那里,可是如果直接去了曹操那里未必会得到其认可,毕竟徐州也是曹操梦寐以求的地盘,就这么便宜刘备,曹操不能接受吧,而且但凡陈登看不惯刘备,他完全可以向后来对待吕布那样,表面上位了刘备出使于曹操,之后背地里和曹操联合对付刘备,陈登没有这么做。

他第一个找到的是袁绍,其实刘备入主徐州用得着袁绍承认了,袁绍以何种身份承认呢?说白了就是,陈登知道袁绍肯定会认可刘备的地位,毕竟袁绍和曹操已经是死敌了,在曹操后方拉拢一个队友是很重要的,陈登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在袁绍认可刘备地位后,曹操就算有再多的不愿意,也只能认可刘备的地位,曹操不会傻到,在袁绍强敌在前,还要找刘备麻烦的地步,而曹操承认刘备的地位,必然是以汉室正统的身份承认刘备入主徐州的事实,陈登已然以一人之力,帮助刘备创造了最好的外部环境,减弱了外部袁绍曹操两大劲敌,可是刘备的确是不争气些,被袁术和吕布联合窃取了徐州。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吕布入主徐州陈登以及其父亲不支持的,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只能暂时和吕布联合,表面上支持吕布,但是实际上干的都是拆吕布台的事情,可以说,吕布本来有很好的筹码,手里以后徐州,无论是支持曹操,还是支持袁术,还是保持中立从双方手里换取好处,都不会败的那么惨,可在袁术僭越称帝后,吕布活脱脱被陈登父子玩残了。

《三国志.吕布传》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

当时吕布是打算和袁术联合的,但是陈珪说服吕布成功,让吕布和袁术断绝了关系,毕竟陈珪看的明白,吕布和袁术联合,吕布这就是拿徐州的未来做赌注,赢了,获利的是吕布,输了,徐州就会惨遭战火屠戮,而徐州本土的士族也是难以躲避此难,在切断了吕布和袁术之间的联系后,陈登也是出使于曹操。

《先贤行状》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陈登上任广陵时间建安二年,为了帮助曹操击败吕布,陈登将广陵打造成了一个基地。

《先贤行状》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馀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在大概一年的时间里,陈登在广陵收纳流民,安抚海贼,这让其可以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此时的陈登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文臣了,他有了自己得到武装力量,同时广陵郡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其是徐州扬州交接,广陵郡和已经掌控江东的孙氏隔江相望,当时的陈登表面上是吕布部下,暗地里是曹操的部下,但实质上, 他已经是可以影响一方的小诸侯了。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先贤行状》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布刺奸张弘,惧於后累,夜将登三弟出就登。

建安三年在曹操讨伐吕布的时候,陈登成为了曹军的先锋军,围困下邳,吕布希望用陈登的三个弟弟作为和谈条件,陈登果断决绝,当然如果我是陈登的弟弟,当时心里也是要凉一下的,再怎么说这三个弟弟一直都是陈登用来麻痹吕布的吧,在吕布被击败后,曹操仍然让陈登驻守广陵,其实这个时候,曹操是占据了徐州大部分,但是徐州显然是被分割为两部分,南部以广陵郡为主,在陈登管辖地盘,随时都有反叛的可能,这就要看陈登的选择了,他完全可以选择成为第二个孙策,因为陈登在广陵郡,也就是江淮一带备受百姓拥戴,如果陈登说要反曹,曹操也是没有办法的。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个人觉得那个时候,陈登多少是有些割据一方的心思的,曹操在击败吕布后,袁绍已经不会再给曹操太多的喘息时间了,因为袁绍在曹操消灭吕布的次年也击败了公孙瓒,袁绍大军已经准备开始南下了,曹操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北方了。

《三国志.武帝纪》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先贤行状》布既伏诛,登以功加拜伏波将军,甚得江、淮间欢心,於是有吞灭江南之志。

可以说曹操并未沉浸在击败吕布的喜悦中,便快马加鞭的开始建立北方防线,曹操集团在未解决袁绍集团之前,没有时间也没以后资源能够用于向南扩展,所以说曹操后悔没有听从陈登的建议,早入南下过江夺取江东,其实就算曹操知晓了未来,他也是不会支持陈登南下的,那样的话倒是帮了袁绍大忙,在这曹操也不是个傻子,如果倾尽资源让陈登南下击败孙策,那么占据江东的陈登,又有江淮一线的百姓支持,曹操就不怕自己扶立另外一个孙策吗?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曹操之所以放心的让陈登继续担任广陵太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陈登遏制孙策北上的态势,起码在他和袁绍死磕的时候,后院不会失火,而遏制孙策北上最关键的地区就是江淮一线,显然陈登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选择,不然的话,曹操完全可以在击败吕布后,给陈登一个高官,之后调离广陵,

或许也是曹操抓住了陈登的心里,因为之前的陈登都是在保徐州,所以曹操认定,陈登不会和孙策联合,那样的徐州就会再次饱受战火摧残,同时,孙策对江东士族杀伐太重,那么作为徐州本土士族代表的陈登就更不会和孙策联合了,曹操果真是天命所归,就是运气好,就是收到上天的照顾,关键时刻,有陈登这么合适且唯一的人选。

《先贤行状》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

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陈登扼守广陵,主要击退了孙氏的两次进攻,第二次还是孙权率军,值得一提到是,当时的吴军不是后来五次征讨合肥不下的吴军,当时是孙策时期,最具扩张能力的吴军,战力也是几近处于巅峰的吴军,可是即便如此陈登仍然能够抗住吴军的进攻,可见其军事指挥能力也是不凡的,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再给陈登几年的时间,陈登也是完全有能力尝试渡江南下作战的。

而且陈登也是有计划的,作为能文能武的人,陈登想要让孙氏的后院起火。

《建康实录.太祖卷上》建安五年四月,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阴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余党,于会稽图取策。策密知之,讨登,至丹徒。


曹操的真实想法暂且不论,但是陈登显然是打算削弱江东孙氏的实力,趁机南下的,而孙策无论是和陈登的私怨,还是想要北上奇袭许昌,夺走汉献帝,都是打算解决陈登这个眼中钉的,但是尴尬的是,当年他就遭遇刺杀,重伤不治而亡了,而这正好是陈登可以南下的时机。


《三国志.吴主传》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陈登,退可为能臣,进可为诸侯;有吞并江东之志,但被曹操所猜忌

孙权接管江东之处,江东内部是不稳定的,对于素有吞并江东之心的陈登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机会,可是在同一时期,陈登被调离了。

《先贤行状》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

广陵郡在江苏,而东城郡在河南,曹操这是彻底的将陈登从其根基之地调离,将其大概调到了官渡前线附近,显然曹操是察觉到江东孙氏无力北上袭扰自己后方之后,找机会将陈登调到官渡前线了,一来是可以避免陈登割据一方,另一个也是要最大化的利用陈登的才能,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被曹操所猜忌的。

只是陈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壮大,如果他有机会南下,并且在江东立足,那么陈登还会久居于人下吗?那时他就不是单纯的徐州士族了,必然成为了可以和其他势力争夺天下的一方诸侯,那样的话,天下割据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吕布传》《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三国志.吴主传》《三国志.袁术传》《先贤行状》《献帝春秋》《建康实录.太祖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