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每年,都有很多家長會提前來幼兒園給孩子報名。很多家長會問老師:“老師,我的孩子還差幾個月就滿三歲了,能不能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呢?我的孩子很聰明,會念很多的唐詩,還會數數。”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家裡教孩子很多的知識,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培養。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力很強,所以就想讓他們提前上幼兒園。

但是通常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都會勸家長們,還是按照正常的年齡入園。也就是等孩子滿了三歲以後再來上小班。如果差一、兩個月的話那問題不大。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滿了三歲才行?孩子年齡只不過就相差幾個月,有那麼嚴重嗎?

很多時候,父母看到的只是相差幾個月而已,但實際上,在一個班級中,孩子的年齡與其他孩子相差幾個月的話,各方面都會有較大的相距。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家長在幼兒園排隊給孩子報名。


一、為什麼不提倡孩子提前上幼兒園呢?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在動作發展方面有差距。

年齡滿三歲的孩子,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動作發展能力。比如他們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比較協調,而且靈敏,他們能夠自主地進行走、跑、跳、爬等動作。但是有時候這些孩子開展活動或做遊戲的時候,由於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廣泛擴散,內抑制和控制能力不夠,容易出現動作上不是很協調和準確的情況。

如果年齡不滿三歲的話,他們的平衡能力會更差。四肢的力量也不夠。這些孩子往往會站不穩,如果有人碰一下這些孩子的話,他們馬上就會失去平衡,會摔跤。

以前在我班上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那一年我正好帶小班。班上有一位男孩沒滿3歲就進來了。據說是這位孩子的父母強烈要求進來的。這個孩子的名字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他很愛說話,但是有點說不清。而且接受能力還比較好。孩子媽媽一直反覆強調孩子很聰明,想讓他早點上幼兒園。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但是這個孩子的個子很矮,而且走路總是會一搖一晃的。有一次孩子們一同去上廁所,這個孩子就在廁所裡摔傷了,而且還摔得挺嚴重的。當時保育員在身邊,但是來不及扶起他。後來我們瞭解到,孩子只是因為被別人碰了一下就摔到了腳踝。最後我和另一位老師都向家長賠禮道歉,好話說盡,還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營養品,家長才消了氣。

一個班這麼多孩子,本來摔一跤也是很正常的,可沒想到這個孩子卻摔得那麼嚴重。他自己也因為年齡較小,平衡能力太差,所以很容易摔倒。說實話,老師很難時刻照顧到每一個孩子,而家長也同樣很心疼。如果孩子的動作發展較好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了。

2.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差距。

三歲的孩子詞彙量開始增長,他們能用一些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聽懂別人說的話,並且能夠作出回應。也願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能夠大方地與他人打招呼。

不滿三歲的孩子,他們的詞彙很有限,有的孩子不能夠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主動的與別人交流。當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就會用哭來表示。我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孩子,當老師問他:你為什麼哭呢?孩子就不說話。這讓老師感到很著急,有時候就會去猜測他的想法。他是想上廁所呢?還是想喝水?或者是有哪位孩子欺負了他?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影響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孩子愛哭。


3.孩子的接受能力會有差距。

小班的孩子在幼兒園也開展集體活動和其他的遊戲活動。在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一般就是給孩子上的五大領域的課程。這五大領域的課程有語言、健康、社會、藝術和科學。接受能力好的孩子當老師在上完一次課後,他回家就會跟爸爸媽媽說今天上了什麼課程。而現在的父母也最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不滿3歲的孩子,他們的接受能力相對來說還是要差一點。而且注意力也不是很好。有時候孩子回家了,爸爸媽媽會問他們:“今天老師在幼兒園教了什麼呀?”孩子想了半天,說老師什麼都沒有教。有家長第二天就跑來質問老師:“你們幼兒園是不是什麼都不教啊?整天就是玩。”

於是老師耐心地和家長解釋一遍。很多孩子在上完第一節課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完全掌握課程的內容。比如:兒歌,數學課或是奧爾夫音樂,要在第二次複習以後,他們才能記得更清楚、掌握地更好。而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就量多有點難了。

孩子沒有學會,家長就會與老師產生一些誤會。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孩子的接受能力較弱。


4.個子小的孩子容易受到欺負。

相對來說,不滿三歲的孩子比三歲多的孩子個子要小一些。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成為其他孩子欺負的對象。我們在班級中,經常發現那些愛打架的孩子,都是個子比較大的去欺負個子小的孩子。

孩子從兩三歲起就會開始無意識地在集體中劃分“階層”,他們會有選擇的與一些孩子在一起玩。接受自己認可的成員,排斥自己不認可的個體。而且他們還知道哪一些孩子是比較弱小的。因此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搶走對方的玩具。在做遊戲的時候會故意搶對方的位置。到了青少年時期,這種“同輩壓力”的情況則會愈演愈烈,形成殘酷的“叢林法則”。

因此這些年齡小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等他們讀小學中學後,如果在學校裡發生校園暴力的話,這些孩子也同樣容易成為被施暴的對象。這些霸凌者都是有意識的去挑選一些容易下手的人為對象。

看看我們現在發生的眾多的校園暴力,他們挑的很多施暴對象在被打時都不敢還手,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施暴者懂得挑選什麼樣的人下手。個子小的、平常不愛說話的、膽小的等等。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容易遭到別人的欺負。


二、如何讓孩子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中?

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甚至讓孩子提前讀書,素不知這樣是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環境中。他們要與這些比他們年齡大的孩子競爭學習成績。等他們進入小學和中學後,還可能成為學校霸凌的受害者。因此,當父母想要超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時,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問題。也許有的孩子智商確實很高,但是在其他方面也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才行。父母要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處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呢?

解決方案1】

讓孩子按照法定年齡入學,和自己同年齡段的人相處。這樣孩子之間相差就不會很懸殊。而且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也不會出現一個孩子總是成為贏家,而另外一個孩子總是成為輸家的情況。

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他們之間的能力都差不多,很少出現誰特別弱的情況,這樣對一些能力差的孩子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打擊,失去自信心。有的孩子提前上幼兒園,在進入小學後,會發現學習開始跟不上,於是,父母花錢給孩子補課。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課,這一補就要補到高中了,孩子累,父母也身心疲憊。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同齡孩子在一起玩。


而且在學校裡,如果有霸凌的情況發生,霸凌者”偏好選擇同自己個體差異大的人作為“受害人”。比如:有的孩子長得很漂亮、有的孩子是領袖人物、還有的孩子是“邊緣”。“邊緣人”指受到獨立和歧視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說話說不清。這樣的孩子就容易成為“邊緣人。”只要一個孩子足夠的不同,又還不夠強大到能保護自己,他/她就有可能成為被“邊緣化”的犧牲品。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讓孩子在穿著打扮和行為習慣上要和同伴類似,不要太突出。現在孩子之間攀比心很嚴重,條件特別好的孩子容易成為別人嫉妒的對象。這樣才能有效地融入到這個集體的中來。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孩子要融入到集體中。


解決方案2】:

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幫助訓練以加強孩子的語言能力,讓他/她有能力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強硬地反抗,大聲拒絕,並學會向師長和父母求助。

在孩子出生以後,要讓他們體驗到充分的愛與信任感。根據教育界著名的“依戀理論”,如果在嬰兒時期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了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們之後的人格健康發展有顯著積極的影響。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任何事情都願意告訴父母。以前有的孩子因為和父母關係不好,就什麼也不說,在被別人施暴後也只是把委屈寫進日記裡。

孩子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要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因此,父母要教會孩子做到主動有效的社交,與其他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讓孩子體驗到充分的愛。


【解決方案3】:

家長要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告訴你,他在學校遇到的一些煩心事時,要耐心傾聽孩子把話說話完,去理解他們的感受。有些事,在父母眼裡並不認為很嚴重,會否認孩子的感受,這樣,以後孩子就不再願意與父母說了。

比如:孩子告訴媽媽:“媽媽,今天我和一個同學玩,但是他不願跟我玩。”

媽媽回答:“不玩就不玩,有什麼了不起的。別難過,可以找別人去玩。”這樣的回答是沒有理解孩子的情感,沒有與孩子共情。孩子感到難受,是希望媽媽能知道他此時是很傷心的,而並不希望媽媽來幫他解決問題,他還是很想多交一些朋友的。


父母提前讓孩子上幼兒園,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

要理解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感受就是:你可以難過,我願意陪著你。

孩子需要與同年人進行接觸並玩耍。父母要做到“信任”和“共情”這兩點,就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融入集體生活,不僅不容易受到欺負,還很有可能會成為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成為伸張正義的“領袖人物”。

說了這麼多,在讓孩子幼兒園之前,您考慮好了嗎?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諮詢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