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的戰列艦,網友們最有印象的是哪一艘呢?正常來說,頂著歷史上“最強最大”戰艦的光環,大和號是戰列艦巔峰的代表作,其實其他日式戰列艦風格比較明顯,都有很“高大上”創意,雖然大多很“坑”,但確實很“日式”。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日式戰列艦:高大上的“巨物思維”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法國、德國戰列艦,其設計風格和建造特點都是以本國國情和潛在對手為參考的,法式戰列艦為了控制噸位而採用炮塔全部前置,2座四聯裝炮塔保持前向的火力密度,德國戰列艦更重視破交戰,火力、速度和防護相對均衡,逮到“軟柿子”一頓打,看情況不妙也可以跑。

而日式戰列艦也比較符合日本當時的國情,日本在取得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勝利後國力大漲,軍國主義思想佔據上風,“配合”著日本傾舉國之力造戰艦的熱情,在主力戰列艦建造時,體現出戰艦一定要造比潛在對手要大的“巨物思維”,主力戰艦在海上對戰是要有一戰就能消滅對方的“決戰思維”。因此,日式戰列艦大多都感覺比較“高、大、上”。

1、“超高違章”:扶桑危樓高千丈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作為超高的“違章建築”代表作,扶桑級戰列艦最具有“話語權”,扶桑級的扶桑號和山城號分別於1915和1917年完工,其實在俊赫君看來,剛剛建成兩艘戰艦外形還是“中規中矩”的,356毫米主炮,加上305毫米厚的裝甲帶(當時日本無法造出305毫米厚以上裝甲)。

也許日本人認為,中規中矩的戰艦沒有威懾力吧,應該像日本武士那樣穿上盔甲嚇人,於是開始在了扶桑級的超高艦橋改造(這是笑談,實際上是因要適應海上遠距離炮戰,擴增艦橋以便提供觀察與指揮)。

經過大改裝後,超高的“違章建築”扶桑級就呈現在了人們眼前,看起來有些歪歪扭扭的粗大艦橋,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也成為了後來人們談論這款戰艦時最大的話題之一。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扶桑級戰列艦看似高大上的威風外表,反而問題很多,其耐海性非常差,實際參加的戰鬥不多,最終倒黴的扶桑號被驅逐艦用魚雷擊沉,山城號則1打6輸了,被美國戰列艦們一頓“老炮伺候”,最終沉沒。

2、“粗大”的迷戀:大和、長門主炮口徑壓“群芳”

長門號是大和號服役之前日本最知名戰艦,1920年建成的它,在日本民間名聲極高,幾十年中都是日本國民心中的“圖騰”,1920年完工的長門號,裝備了同時代戰艦最大口徑的410毫米艦炮,滿載排水量達到4萬2850噸,側舷裝甲彈藥庫部分厚度達508毫米,理論上可以做到一對一打敗所有同時代戰艦的能力。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而1941年服役的大和號,是二戰前日本人一直“憋著”的大招,保密程度極高,一心想要給世界一個“驚喜”,大和號正式登場時確實讓人吃驚,大和級460毫米主炮配合超過7萬2000噸排水量的艦體,擁有擊敗任何已經建成的戰列艦的能力,直接讓其成為了世界戰列艦歷史上的第一位。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不過,由於大和號“憋大招”的時間太久,等到它閃亮登場想要“主炮壓群芳”的時候,發現海戰形態已經悄然改變,而引領改變的正是用航母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自己,大和號最後拖著巨大身軀與幾百架航母艦載機對打,這種“金剛打飛機”式的場景,成為了戰列艦巔峰最後的縮影。

3、“飛機場”上戰艦:伊勢平尾彈飛機

伊勢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於1915年開始建造的超無畏級戰列艦,兩艘艦分別為伊勢號和日向號(是的,這個艦名如今已經復活了,俊赫君有句MMP想說),1943年以前的伊勢級是很“正經”的戰列艦,在中途島海戰後日軍航母不夠用了,於是開始打這哥倆的主意,將它們改裝為“航空戰列艦”。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改裝後的伊勢級航空戰列艦,滿載排水量超過3萬8千噸,仍然保留四座雙聯裝8門共356毫米主炮,很創意的將尾部鋪平改為水上飛機甲板,擁有飛機22架,賬面實力很不錯。

但是,同樣是在1943年,美軍新一代航母已經開始不斷服役,伊勢級這種改裝方式只能算是“趕驢上磨”,不僅載機數量有限(與護航航母相當),但是艦載機的性能差距卻很大,同時水上飛機的起飛和操作效率太低(簡單理解就是彈弓彈出去,回來落水了,再慢慢撈起來),並不能滿足激烈海戰的要求。


日式“巨物思維”:戰列艦充滿“高大上”創意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二戰中的日本戰列艦有著很濃的日式風格,總結起來看就是,戰前重視高大上的性能(可以說是“要的就是面兒”),改裝時實驗的意味大於成熟的技術選擇(可以說是改著看),到戰爭進入困難時期,戰列艦改進更像是病急亂投醫,(可以說是“飢不擇食”外加“縫縫補補過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