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王陽明對現代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他用一生的戰無不勝的功績,驗證了人在“不著意”“不思辨”以後,人的感知能力反而能達到最高值的事實。

人的思維模式可分為四個層級,最高一級即第四層級思維模式是“感知的主體”在隱性人體中擺脫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掌控以後進行的思維。

這一層級思維模式的特點是:“不動”

如果我們把“感知的主體”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的意識(Consciousness)中的狀態定義為“動”,那麼,在第四層級思維模式中,“感知的主體”的狀態,就是

“不動”

“感知的主體”在隱性人體中,擺脫了隱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掌控以後,就處在一種“不動”的狀態中,寧靜地看著顯性人體意識(Consciousness)在“自然動”的狀態下掌控顯性人體在生活、工作的常態中運行。這種狀態就是“不著意”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在遇到特殊事情與人的時候,“感知的主體”依然保持這種“不動”狀態,“潛意識”就會發揮作用,會給“感知的主體”投影一個“全新的意識影像”

這個“全新的意識影像”基本上接近事情或人的真實情景,裡裡外外的各種關係、情景都清清楚楚。“感知的主體”這時只要把這個“全新的意識影像”看明白,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這種狀態就是“不思辨”

只要“感知的主體”在工作動態中,能守住“不著意”、“不思辨”的狀態,自然就能體驗到王陽明所說的“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心智系統轉換”的高端練習就是在第四層級思維模式的基礎上,訓練“感知的主體”從隱性人體中脫離出去,進入“重疊結構世界”隱性世界部分。

“感知的主體”進入這部分隱性世界以後,就能直接感應事物在這部分隱性世界中的“系統自動力”。

《Get高端思考》:

揭示“重疊結構世界”原理和“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為現代人提供實用、高效的開發思維潛能的訓練方法,有效提升人在現代職場、生活中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能力

第二十七篇最新發布,點擊獲取:

瞭解更多,請關注【心智玩家】專欄《Get高端思考》: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思維狀態

為方便查閱,請把本專欄加入今日頭條APP的書架中,快捷觸達乾貨。

連載小說《十里梧桐鳳凰飛》是一本學習用“意識影像”進行“戰略思維(ST)”的情景模擬案例,大家可以跟著主人公關瑩瑩一起學用“意識影像”思考,在這些思考過程中形象地感受思考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