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美國在中東耍橫,無辜者在白白流血

當地時間1月8日凌晨,幾十枚導彈在伊朗上空升起,越過國境線飛向伊拉克,目標是美國的軍事基地。

戰事看上去一觸即發,全世界都在緊張觀望。美國五角大樓很快發佈消息稱,伊朗襲擊美軍基地,有伊拉克人員傷亡。

雖然白宮沒說美軍在此次空襲中的傷亡,但根據伊朗媒體的報道,此次空襲造成了至少80名美國軍人死亡和200人受傷。

傷亡,在美國與伊朗的交鋒中頻頻出現卻又總是被忽略。許多人已對中東的流血司空見慣甚至無動於衷。

譚主多次去過中東,對友好的中東人印象很深,但就是他們,長久生活在動亂的恐懼之下。在過去的百年間,中東不斷承受著血腥纏鬥。如今,新年的喜悅還未散去,中東又再度陷入了不確定性的陰雲。

美伊“熱戰”會來麼?

將軍被襲擊之後,伊朗外長扎裡夫的兩次表態讓很多人覺得伊朗方面有意軟化立場。

“我們不尋求事態升級或戰爭,但將保衛自己不受任何侵略。”

“自衛行動已經結束,不尋求戰爭。”

對美國的襲擊,伊朗會尋求和解麼?先後8次訪問伊朗的學者王文問過很多伊朗人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伊朗那麼全面反美?伊朗官員、媒體人、學者、普通老百姓的回答出奇一致:“我們是獨立的、有尊嚴的國家!”


美國在中東耍橫,無辜者在白白流血

伊朗民族很有性格,美伊關係已經冰凍了幾十年,伊朗對美政策也從未真正軟化過。譚主也在上篇文章中分析過,伊朗已經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中東各地。美國作為域外大國長期干預中東局勢,伊朗一直不滿。

將軍之死點燃了引線,但預判衝突走向,還要先看兩國的軍事實力。

論總體實力,美伊差距懸殊。2018年,美國的軍費開支是伊朗的49倍。2019年全球火力指數排名,美國最強,伊朗排在第14名。

看幾個數據對比,感受會更明顯。美國擁有13398架軍機,伊朗僅有509架;美國有128萬名常備軍,48422輛坦克,伊朗常備軍則有52.3萬名,3979輛坦克。

在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員王悠看來:

“雖然美伊兩國戰備力量對比懸殊,並不意味著伊朗在對戰中處於絕對劣勢。”

戰場畢竟在中東,伊朗並非沒有還手之力。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裝備各型導彈近 2000 枚。射程最大的 “流星-3”型中程彈道導彈,不僅可以攻擊整個阿拉伯半島,而且還覆蓋整個以色列與大部分的埃及。

如果觀察這兩天兩國的“交火”,其實也能體會到一些端倪。伊朗已連續針對阿薩德空軍基地進行了兩輪火箭彈襲擊。

不過,伊朗也很清楚,常規作戰,地面衝突對伊朗來說不太現實,畢竟實力懸殊,殺傷效果有限,這也是為什麼伊朗外長聲明不尋求戰爭升級,但不服氣的伊朗不會善罷甘休。

伊朗更可能依賴在中東地區的支持者、依附性力量,對美國的支持者進行報復。

伊拉克正是伊朗的依附力量之一。這一輪美伊衝突,無論是襲擊伊朗將軍,還是伊朗回擊,所有衝突都發生在伊拉克的領土上。

很多人都很好奇,伊朗是怎麼進入伊拉克的?又是什麼讓伊拉克成為了“四戰之地”?

誰在攪亂中東

伊朗和伊拉克的關係一直不好,上個世紀末,一度爆發戰爭。

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代表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倒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

為了制衡薩達姆舊部的勢力,美國讓什葉派在伊拉克掌權。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在此之後,伊拉克和美國死敵伊朗的關係開始好轉。2014年,伊朗和伊拉克居然成為了一個戰壕裡的兄弟。

拉近關係的正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恐怖主義。


美國在中東耍橫,無辜者在白白流血

2014年6月,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被“伊斯蘭國”(ISIS)攻佔,50萬民眾逃離。不久後,“伊斯蘭國”(ISIS)的先頭部隊抵達巴格達郊外,首都岌岌可危,伊拉克民眾紛紛逃亡,一貫人流如織的巴格達幾乎成為空城。

此時的駐伊美軍態度消極。伊拉克曾請求美國出動無人機對抗極端組織,但被斷然拒絕。危難之際,救星悄然而至。早在摩蘇爾被佔領的第二天,一支小規模先頭部隊抵達伊拉克,這支部隊隸屬於伊朗革命衛隊。不久,巴格達前線出現了伊朗精銳部隊“聖城旅”的身影,率領他們的正是名震中東的伊朗戰神——蘇萊馬尼。

3年後,隨著“伊斯蘭國”(ISIS)在伊拉克的最後一個根據地被攻克,伊拉克和伊朗同時宣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已經被剿滅。

戰爭勝利,兄弟般的友誼已經建立,伊朗軍隊也因打擊恐怖主義在中東其他地區獲得聲望。

不過這觸犯了在伊拉克另外一個大勢力——美國的利益,一雙嫉恨的眼睛正在盯著伊朗。伊朗與美國的矛盾更加激化。

矛盾的承受者卻是伊拉克。無論是“伊斯蘭國”(ISIS),還是美國和伊朗的衝突,不同國家,不同派系之間的武裝力量,都是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橫行,讓夾在其中的伊拉克人流血。


美國在中東耍橫,無辜者在白白流血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伊拉克?誰讓伊拉克成為“四戰之地”?

是美國送來的“自由民主”。

這種看起來很美的理念,成為伊拉克人的“美式苦咖啡”。

近日,美國在巴格達的襲擊行為引發了伊拉克各界的極大憤怒,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不以為意,他在跟伊拉克議長通話時表示:

“我們想要一個自由,獨立,有主權的伊拉克。”

17年前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美國也這麼說過。

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送來的是殺戮,無家可歸和貧困。

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統計,2018年伊拉克仍有約250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伊拉克有700萬貧困人口,全國失業率達到11%,其中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失業率超過20%。

1月5日下午,伊拉克議會召開特別會議,投票要求美軍離開,但是他們“抗議無效”。

美國總統稱:“美軍不會離開伊拉克,除非伊拉克償還數十億美元的空軍基地費用。”

去別人家搶東西還要別人付路費。這樣看起來,美國給伊拉克帶來的“自由”更像是奴役,帶來的“主權”就是殖民!

軍事手段沒有出路

美國唯恐天下不亂,擁兵伊拉克,挑釁伊朗,中東亂局更加動盪不安,世界也被推上了戰爭的邊緣。

要說美國是霸權慣了,完全不把別國人命、主權當回事,似乎也不太準確。因為美國只是敢做,但不敢當。

就在明天(1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將召開會議討論中東局勢。本來,伊朗外長扎裡夫將在會議當中發言陳述蘇萊馬尼遇難一事,但美國又使出陰招,拒絕向扎裡夫發放簽證。

美國可以肆意殺害別國領導人,但別國卻沒有為自己發聲的權利。可笑的是,讓別人閉嘴的,正是最信奉“言論自由”的美國。

美國還知道心虛,想必也清楚自己所說的“自衛”行為並不合法,襲擊蘇萊馬尼將軍後續的所作所為也都不得人心。

沒有人能承受戰爭惡果,在美國街頭,反戰示威者連日上街喊話美國政府:“把收我們的稅用於學校,而非戰爭。”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言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阿聯酋能源和工業部長馬茲魯伊也都在呼籲雙方剋制。

中東不想要戰爭,世界也不要動盪。攪動中東的黑手,請你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