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疫阻击战中的媒体人

内容摘要: 抗疫阻击战中的媒体人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群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媒体人,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全员战时报道状态,深入防控一线,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疫情阻击战的最新动态,传递客观真实的一线信息,为打赢“战疫”凝聚信心和力量。

——题记

闻令而动

今年春节,原打算是值了初二、初三两个班,扎扎实实休息一下,感觉有太长时间没有睡到自然醒了,不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我的假期计划。

大年初二,县里通知,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前结束春节长假,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县里不发生疫情输入的底线!

我在县电视台微信群、QQ工作群发出通知,请全体记者、播音员、制作人员提前到岗到位。

通知刚发来,家住兴义、已在州医院住院十多天的女记者罗用岚(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大岚)秒回:“已经在回晴隆的路上!”

紧接着,家住云南的、六盘水的、兴义的其他采编播人员,想方设法赶回晴隆——当时,所有的班车均已停运,我没有一一细问,他们是如何准时低达工作岗位的。

采编播群相

初二当天,县委、县政府领导率队兵分三路,前往县域北、中、南部督查疫情防控工作。电视台台长往南部,我往中部,女记者徐艳香往北部。而北部采访,路途远而弯道急,对许多会晕车的女记者来说,是对体力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我刚上车,县领导就递来一个口罩,说为了我们的健康安全着想,早有准备。从早上出发,晚上近十点方才归家,我明显感受到,全县上下抗击疫情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电视台共有十名记者,其中五名驻村,辛勤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余下的五名记者,一男四女。其中,到县疫控中心采访的大岚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县疾控中心医务人员被称为“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是疫情战“疫”的最前沿,是抗击疫情的“排雷兵”。对集中留观人员的排查,是他们“扫雷”的第一步,也是防止疫情输入最关键的环节。采访中,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医务人员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大岚也做好了充分的防护准备。随行拍摄图片资料的还有县摄影协会主席陈亚林,他们配合默契,对医务人员开展的为留观人员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采样、送检以及消杀、会诊等全过程进行实地采访,如实写下了《他们,奋战在阻击疫情最前沿》的新闻报道。

事后,陈亚林坦言:“当时心里还是有点发慌的。”

我在工作群里说:“大岚确实是勇气可嘉!”

大岚回复:“记者们都辛苦,只是我接到的采访任务稍微特别一点而已。”

大岚还采写了《晴医最美“逆行者”——曾洪梅》《最美逆行,勇士出征——晴隆县人民医院选派唐林海增援贵州省职工医院》等新闻,真实再现了白衣天使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大爱点燃奉献,真情诠释价值”的感人场景。

女记者徐艳香已连续几年值春节班,在这次抗击疫情采访报道中,有时一天连跑几个采访点,回到单位累得话都不想说,直到前几天,在采访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方才稍作休整。

而女记者黄丙凤、文敏在台里人手紧缺的状况下,都是当作男记者来用。下乡村、进田间、入农户,都常见她们扛着摄像机在忙碌奔走,只有如此,方能跟上防疫宣传的高频率、快节奏。有时,一篇新闻稿才写到一半,接到新的采访任务,又匆匆上路,很晚回来是常事,来不及休息,接着白天未完成的新闻稿件继续挑灯夜战,笔耕不辍……

作为台里现在唯一的一位男记者小桂,主要承担县里重大新闻的采访报道任务,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期间,责任重、压力大、要求高自然是不言而喻,其结果必然是成倍的辛苦和付出。2月16日,小桂随州领导赴距县城100多公里的北大门长流乡和中营镇采访“州级全面实地督战晴隆县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回到县城已是傍晚6点过,夜里又接到采访任务,说是大厂镇3名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志愿者凌晨一点回到晴隆,他又扛着摄像机前往莲湖酒店隔离观察点,采写了新闻《千里驰援大爱无疆 为平凡的英雄点赞!》,新闻播出、发布后,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反响强烈。

一条新闻的播发,采访、摄影、撰稿只是成品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播音和制作环节。

县电视台资深女播音员李丽彬,每天早早来到单位,以流畅、准确、快捷的专业素养,把记者的稿件配好音,交给男播音员王兴主持和出镜。2月6日晚7点,接到县政府办通知,要求必须当晚播出县人民政府元宵节禁令。我电话打过去,李丽彬和制作人员龙英丢下家务活,迅速赶往制作室配音制作。晚上近8点,又接到县政府办电话,禁令有细微改动,须重新制作。已返回家中的李丽彬、龙英二话不说,又急匆匆奔向制作室,确保了在当晚的晴隆新闻后准时播出元宵节禁令。女播音员张福丽虽然怀有9个多月的身孕,但只要台里的其他播音员忙不过来,就随时顶上。

县电视台制作的防疫知识、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等,在县城、在乡村、在广场,随着播音员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传递到千家万户,在增加公众对防疫动态、政策规定、防疫知识有更及时、更全面了解的同时,提升了大家打赢这场全民之战的信心和决心。

左清作为台里唯一留守的新闻节目制作人员,在人手减半、工作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在坚持、坚守和付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尽心出力。

至于我,每天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记者的调度、新闻稿件的编辑、审片,还要兼顾在县政府网站、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翠华晴隆报修改发布各类消息、通讯、疫情通报等,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几乎就没有在凌晨一点前休息过。偶尔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想想曾洪梅、张光敏、毛晓霞等主动请缨赴武汉,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疫魔零距离搏斗的县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就觉得自已的这点付出,实在不值一提。

战斗仍在继续

付出和回报多成正比。截至2月20日,由县电视台记者和通讯员采写或参与参写、提供素材的疫情防控新闻稿件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州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151篇;在县政府网站编辑发布相关新闻、通告等277篇;中共晴隆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编辑发布193篇;县电视台播发视频新闻87篇。在让公众及时了解抗疫进展的同时,传递和坚定了全县上下打赢必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一线记者传来的报道给了公众力量和希望,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纵深推进,加之今年是晴隆脱贫攻坚的全面决战决胜之年,县里提出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打好打赢‘两场战役’”的号召,这就意味着全台采编播人员肩上担子会更重。记者们将在这两场战役中继续负重前行!

最后,我想用湖北日报社记者胡蔓的话作为文本的结尾:“可以说,医护人员是在拿命来拯救患者。这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奔走在抗疫报道一线,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