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李益民:傳承婺學文脈 打造“宜學”新高地

【編者按】1月22日,“成長成才建功業•愛國愛黨建家鄉——蘭溪學子歸巢行”活動舉行。會上,蘭溪市教育局局長李益民從蘭溪的教育淵源講起,回顧了名家輩出的光輝歷程。而今天的蘭溪教育,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以“學在蘭溪”教育品牌為載體,成績斐然。

未來,“學在蘭溪”品牌又該如何讓蘭溪成為金華教育的新高地,留得住、引得進、培養得好人才,讓青年的力量在這片欣欣向榮的土地上蓬勃發展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2018年9月,黨中央召開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去年3月、5月,省、金華市又相繼召開了教育大會。在此背景下,蘭溪也召開了千人教育大會,提出打造“學在蘭溪”教育品牌。“學在蘭溪”教育品牌作為落實“強工興市、擁江興城、文旅興蘭、環境興人”四大戰略的具體舉措,意在通過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信心,優環境、聚人氣,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從人才資源上實現“擔當追趕、再創輝煌”。

李益民:传承婺学文脉 打造“宜学”新高地

蘭溪教育源遠流長,歷史上名人名家輩出,有南朝徐伯珍、宋代範浚、金履祥,明朝的蘭溪教育更是全國聞名,同學們都知道,當時全國只有兩所大學,北京國子監,南京國子監,在十六世紀,蘭溪先賢章懋、趙志皋、陸可教先後擔任這兩所學校的祭酒也就是校長,陸可教還在兩所學校都擔任過校長。章懋是當時聲望最高的理學大師,是婺學最後的集大成者,他“道學、功業、文章”的“擔三”精神作為蘭溪一中的精神內核延續至今。近代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是在蘭溪企業家的資助下完成學業,所以行知學院落戶蘭溪,是有歷史淵源的。今天的蘭溪教育,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以“學在蘭溪”教育品牌為載體,全面打造浙中宜學新高地。

“學在蘭溪”是在全市、全省、全國優先發展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提出,是為滿足蘭溪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美好向往的客觀要求,盡我市“擔當追趕、再創輝煌”應有之義的主動作為。“學在蘭溪”要體現:這裡的學生是優秀的,這裡的學校是一流的,這裡的學風是正氣的,這裡的城市是宜學的,這裡的人民是尚學的,它是蘭溪對外的一張金名片。

“學在蘭溪”教育品牌提出之後,蘭溪教育的變化是明顯的。

李益民:传承婺学文脉 打造“宜学”新高地

一是教育獲得感明顯提升。全市千人教育大會上,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意見》及《加強教育保障工作十三條舉措》,2019年落實“十三條”增加財政支出資金2600餘萬元,2020年新安排預算5400餘萬元,全年預算達到11.75億元,真金白銀投入到教育事業的“刀刃上”。重點保障教師待遇提高,2019年度全市教師人均收入增加1萬元以上。

二是合作辦學全面開花。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錦繡育才教育集團、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浙江師範大學附屬蘭溪實驗中學已掛牌,學軍中學名師工作站落戶蘭一中,實施與浙江錦繡育才教育集團合作辦學項目,舉辦中學、小學、幼兒園各一所。

李益民:传承婺学文脉 打造“宜学”新高地

三是教育基礎取得進步。遊埠初中綜合樓全面完工,永昌小學主體工程完工。上華、梅江、蘭江大埠張公辦幼兒園開工建設,新建6個教學點,撤併12所“低小散”幼兒園。小學“四點半課堂”、初中“課後託管”全面鋪開。

四是特色工作亮點紛呈。開展“愛國、愛黨、愛家鄉”思政課系列教育活動,承辦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全省現場會和全省教育系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現場會。

李益民:传承婺学文脉 打造“宜学”新高地

流年笑擲,願未來可期,蘭溪教育鏗鏘的步履不會停滯。“學在蘭溪”的總體目標是,到2021年,創建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兒童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4%,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打響“學在蘭溪”品牌;到2035年,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讓蘭溪成為金華教育的新高地,留得住、引得進、培養得好人才,讓青年的力量在這片欣欣向榮的土地上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