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为何有这样不一致的风格?

历史一书生



蒙古人之所以杀光金国皇室是因为他们是世仇,而宋朝皇室本来和蒙古无恩怨自然理应被放过,相反蒙古对宋的战争却是不义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是蒙古几度挑起的,导火线是由宋朝的端平入洛开始,元太宗窝阔台首先以此为借口发动对宋朝的战争,面对蒙古如此庞大的入侵行动,最后看到得不偿失,由于攻打四川和荆襄失利,在长江一线处于僵局,不得不全线推兵。可是另一方面对欧洲用兵一路告捷,进入多瑙河流域一直打到维也纳附近。

从窝阔台开始,蒙古将南方的宋国给盯上了,由被动变成主动,在中原大范围圈内,它之所以把宋当做眼中钉主要还是想一统天下,所以对于蒙古本身而言,宋国和它同受金国伤害,现在灭了金国,反咬宋国,道义上过意不去。蒙古明白宋朝曾受靖康之耻导致金宋世仇,在中原占有大多数宋人示宋国为正统,也包括原北宋领土的臣民,金国灭亡一定程度是由他们导致,由于当初金太宗完颜晟恶意将钦徽二帝俘虏到北方,当众人面进行侮辱,还给宋徽宗起了昏德公,宋钦宗起了重昏侯,残害掠来的大宋皇室,这对于宋人当然不可容忍,这就有为什么宋朝执意要和蒙古联合会灭掉金国,目的就是想洗刷靖康之耻,他们不顾金哀帝唇亡齿寒和蒙古狼子野心的警告,一一孤行,重蹈宋金灭辽覆辙,主要不是考虑不到位,而是想报仇,眼看大金已灭随便捞一把油水,把河南收回,可结果战后蒙古并未妥现承诺所以就有金国端平入洛这回事。


蒙古在当初杀光金朝皇室,不是为宋朝报靖康之耻之仇,而是为自己报仇,在早些年,蒙古一直受金国约束,为了不使蒙古威胁自己,金国人故意让蒙古人自相残杀,还时不时在草原减丁。在压制蒙古崛起的同时,金熙宗联合塔塔儿人残忍处死了成吉思汗上两代首领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汗目的教训他们不效忠的后果,所以就有和宋国一样对金的仇恨非同一般。后来成吉思汗解除了与金朝的关系,他将对金的胜利示为人生一大胜利,这就有后来十五年的蒙金战争,蒙古为了报先祖之仇,将金国皇室处死是情有可原的。


而善待宋朝皇室除了上述同命相连以外,最主要还是蒙古后期杀戮的减少所致,忽必烈当上蒙古大汗后,一改以往,采取怀柔,他建立了元朝,将帝都迁到大都,主要重心偏向中原,所以就要考虑广大汉地,元朝灭宋后,善待宋皇室,一则可以把自己变成仁君,二则可以稳定人心把民心笼络到自己手里,天下就可以长治久安,在他的之前善待大理皇室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现在用到宋朝身上,更显得明智。


龙文说史


蒙古灭金之时,曾经有一个『唯完颜氏不可赦』的命令,结果金朝皇族完颜氏除个别改名换姓、潜逃隐匿之外,基本上被屠杀殆尽。而蒙古灭南宋之后,太皇太后谢氏、太后全氏、宋恭帝赵㬎(xiǎn)等南宋高层都获得了宽贷,甚至有相对比较优越的待遇。

这种差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这是因为金朝是蒙古的世仇和死敌。当年金朝全盛时期,每年都会组织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前往蒙古高原实施『减丁』,所谓『减丁』就是杀光成年男子、掳掠妇孺为奴的种族灭绝政策,在金朝的这一残酷手段下,不仅普通的蒙古百姓遭到屠杀,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继承者俺巴孩汗也被金人钉在木驴上处死。蒙古和金朝的血海深仇,决定了灭金之时的一个都不宽恕。


第二,金朝统治集团虽然承平已久早就汉化,但是毕竟是少数民族出身,和蒙古存在同生态竞争关系。北狄虽然有蒙古和通古斯的差别、游牧和渔猎的差别,可是打回原形的女真贵族还有机会依托自己的部落族群组织以另外的形式复兴,成为蒙古帝国未来的心腹之患,所以斩草除根十分必要。

反观南宋灭亡之时(1279年),大一统的元朝已经建立(1271),薛禅汗(元世祖忽必烈)是想要成为华夷一家的跨族群跨文化的君王——不管能否做到,其初心本怀如此——因此希望不再马上治天下的他无论从征服笼络人心还是从未来实际可能的危害性角度,都没有必要和理由诛戮南宋皇族。


谈古论金


蒙古与金朝是你死我亡的世仇,金熙宗将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金世宗为了控制蒙古人的人口发展,每三年就组织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前往蒙古高原大杀一阵,谓之“减丁” ,就是杀光成年男子、掳掠妇孺为奴的种族灭绝政策,——金国骑兵在蒙古草原上奔驰,见到蒙古人即杀,给蒙古人造成深重的灾难,同时结下了蒙古人对金朝的死仇。

俺巴亥汗给子孙留下遗言,任何一个活着的蒙古人,都必须拿起马刀砍向大金狗。蒙古军继承先人遗志,宁可错杀千人也不可放过一个,一定要把杀死自己祖先的女真人亡国灭种。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厉兵秣马、续势待发,随时南下完成俺巴亥汗的遗愿,为了灭金,蒙古先后三次伐西夏,以去金之左膀右臂,铁木真对待不服的对手,就是一个字——杀,1227年,最后整个西夏被夷为白地,西夏文明就此灭绝。

蒙古继续加紧灭金,蒙古人尊成吉思汗遗命,借道南宋,绕过潼关,出其不意以灭金,由于当初金太宗完颜晟恶意将钦徽二帝俘虏到北方,当众人面进行侮辱,还给宋徽宗起了昏德公,宋钦宗起了重昏侯,残害掠来的大宋皇室,这对于宋人当然不可容忍,面对共同的世仇,南宋当然乐见蒙古灭金,因此慷慨开放边境,放行蒙军借道宋境灭金。

1232年3月速不台率军猛攻汴梁,战斗期间城中瘟疫盛行,仅仅7、8天的时间,从城中运出来的死者便达百余万,尚不包括贫寒无力下葬的死者。

1233年4月,蒙古叛将崔立将王太后、徒单皇后、妃嫔及以皇室成员全部送至蒙古军中,仅运载太后、皇后及妃嫔的宫车便有37辆,其余还有皇室宗亲500余人,及大量的三教、医流、工匠、绣女。

蒙古各级将领踩着遍地的鲜血,嗷嗷狂叫着,冲入已经吓得没魂的金国后妃美女所乘的车辆中……正史之上她们没有留下记载,只留下四字“不知所踪”。正是因为没有了记录,凭借蒙古人的野蛮程度,她们的遭遇才更为悲惨。

汴梁攻陷后,速不台计划屠城为蒙古人报仇,大汗窝阔台未批准才使得汴梁免遭阖城屠杀,但此时开封早已是满城萧索、饥人相食,沦为人间地狱,金史之中记载,城中惨状“有自食妻子者,诸皮器物皆煮充饥”。

1234年正月11日,金哀宗为免遭侮辱,自缢而亡,死前命侍从将其尸体火化,然而火化工作还没完成,便被蒙将倴盏和宋将孟珙扑灭,二人将金哀宗砍成两段刮分,南宋带回了金哀宗的上半截尸体,送去太庙祭祀先祖。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灭宋战争,1276年谢太皇太后携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元朝。谢太皇太后被降为寿春郡夫人,在蒙古人的监视下颐养天年,1283年去世,享年73岁。而小皇帝宋恭帝被送到大都后,被元世祖养在宫中,成年后笃信佛教,自愿到西藏出家。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3岁。而其他南宋宗室,大都被废为庶人过起了平民生活。比起对金朝皇室的赶尽杀绝,二者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前面说过蒙古与金朝是世仇,所以屠灭金朝宗室可以理解。蒙古与南宋并无直接的仇恨。南宋还给蒙古人方便借道蒙,蔡州之战二国联军灭金。并且此时元朝已经建立,元世祖忽必烈想成为中华正统皇帝,打造一个和其他中原王朝一样的大一统王朝,他要笼络人心,自然就要善待南宋君臣,自然也包括南宋皇室,

四十年的战争,也让这位英主明白,汉人是不可以用血征服,优待南宋皇室而没有像灭金那样大肆杀戮,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美丽青春您真痘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蒙古人跟宋朝人相隔很远,双方一开始使用都是远交近攻的策略,曾一起合作征伐金国,算是有一段蜜月期。宋人之于蒙古是没有什么仇恨的。

蒙古人跟金国人之间则有切骨仇恨。辽国被灭之后,辽国宗室耶律大石率残部逃亡中亚建立西辽。耶律大石在稳住脚跟后,立即率兵东征。双方都在蒙古草原寻找同盟者,相互征战,其实损失最大的是蒙古人。

西辽势力被逐出蒙古后,金国人为加强对蒙古各部落的统治,经常离间各蒙古部落,让他们自相残杀。

同时为了削弱蒙古势力,金国使用残酷的减丁策略,屠杀蒙古人,这使得蒙古人非常仇恨金人。

二、蒙古灭金是1234年,蒙古(元朝)灭南宋是1276年,中间相隔40多年。期间蒙古的统治者已经换了好几波人。

严格意义上说,灭金国的是蒙古帝国,灭南宋的是元朝。

1259年蒙古帝国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病逝,忽必烈跟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违反蒙古帝国汗位继承制度,没有在和林城由蒙古各部王公推选上位,而是在汉地由东蒙古各王公拥戴上位。其实际就是造成蒙古帝国分裂。忽必烈的蒙古大汗是不被西蒙古各王公承认的。

蒙古屠杀最厉害的时候,是蒙古帝国初期南征西夏金国和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时候。之后,蒙古帝国大分封,蒙古人在各分封区域迅速本土化,为了统治利益也逐渐减少屠杀。

1251年,蒙哥汗任命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庶事。忽必烈在汴京开府,任用大批汉人管理汉地,逐渐开始汉化。

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元朝灭宋,名义上是以天子仁义之师灭宋,所以征服过程屠城少,对投降的皇室也能以礼相待。


茶亭浪子


金国当年在追击辽国残余势力的时候,曾经同草原上的蒙古人打过交道,在这之后金人便是对蒙古部落采取了高压政策。

就如同当年辽国对待女真人一般,女真人对待蒙古也是采取打压政策,且由于蒙古部落的特殊性,使得女真对于蒙古存在一定的恐惧。

这种恐惧的来源在于女真人明白,来自北方的威胁,曾经多次使得中原王朝崩溃,所以女真不能容忍蒙古部落的崛起。

每隔一段时间,女真骑兵便会去蒙古草原上劫掠,并且将蒙古各个部落的男丁都杀死,将女人都掳走。


所以在这个时候,女真同蒙古便是世仇,以至于后来蒙古军队展开了一系列报复。

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人钉死在了木驴上,罪名还是反叛罪。可以说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之前,一直都被女真打压。


可问题就是蒙古骑兵不弱,人口也比金国更多,只是缺乏一个人来领导他们,一盘散沙的蒙古部落只能被女真欺负。

当蒙古各部落团结起来之后,力量就十分恐怖了,先是灭亡了西夏,间接获取了一个通往中原文明的通道,短短数年间蒙古从制度到技术都实现了飞跃。

而后女真便是一直提防蒙古大军了,在边境了部署了最精锐的部队,以防止蒙古军队突袭。

然而蒙古军队按照成吉思汗遗言,伙同南宋实现了一次战略迂回,直接从背后袭取雁门关,然后便是直取金国腹地。

且蒙古军队的政策就是唯有完颜氏不赦!根据记载,金国被屠者,高达80%,蒙古军队的报复迅猛而残忍,撕碎了女真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女真人攻打北宋,中原被他们屠成了白地,谁又想多年之后,他们也落得个这般下场。


小司马迁论史


个人认为善待一词有问题。

崖山之战后,宋朝灭亡,皇室基本殆尽,标志着中国文明第一次被外族攻破,中华文明被割裂开,因此常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而蒙古统一中国后,将治下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是上等人,主要是蒙古贵族部落,他们享有各种特权。

第二等是色目人,早期归降的西亚,亚细亚等族,随着蒙古四处征战。

第三等是北方汉族,就是早期归降蒙古,在蒙古治下已经多年,稍微有点点地位。

第四等就是南方汉族,也就是南宋治下的汉人,宋朝灭亡后,这批人属于亡国之奴,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不允许他们有名,只能用编号代替。比如朱元璋叫朱八八,别称朱重八。

所以说,善待一词无从说起。


煮水论史


方圆论坛在线

蒙古人和金国人之间可是有着血仇的。所以蒙古人得势之后报复屠杀金国人很正常。但是蒙古人和宋朝却没有仇恨。而且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虽然被欺负的很惨。但不得不承认,在那段历史时期宋朝才是历史正统。蒙古人既然想取代宋朝统治华夏领土。那么他们就自然需要做出一些表率。宋朝被灭之后根据以无,善不善待宋朝皇室无关大局。所以蒙古人也自然乐的做个顺水人情。况且南宋灭亡后根本就没有多少后裔了。


蒙古在最早时期只是一个小种族小部落。而且蒙古人是有无数个小部落,互相之间虽然都是一族,但因为没有统一所以被欺负的很惨。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蒙古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蒙古人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但不论如何,金国的终极目的就是屠杀蒙古人,奴役蒙古人。

宋绍兴十六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蒙古人的反抗又激怒了金国人。金国又多次的对蒙古人进行了屠杀政策。所以蒙古人最早之前实际上都活在金国的阴影之下。直到后来成吉思汗出现统一了蒙古族,然后率领蒙古铁骑数次击败金国。这个时候蒙古人和金国的地位颠倒了。面对强大蒙古人,金国人只能瑟瑟发抖。


金国金宣宗时期,金国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蒙古人的不断侵扰,金国被迫迁都到汴京。天兴三年蒙古人联合南宋南北夹击之下将金国灭亡于蔡州。金国灭亡后金国贵族遭受到蒙古人的大肆屠杀。蒙古人也让金国人彻底体验了一把被欺压被屠杀的滋味。在金国灭亡后第二年蒙古人大军进攻南宋。历时四年的艰苦抵抗最终南宋不敌蒙古。在崖山海战中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南宋灭亡后很可能蒙古人念着一点同盟的情谊,或者拉拢中原人心的想法。所以蒙古人并没有对宋王朝后裔大肆猎捕屠杀。也就任由他们继续传承下去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南宋端平元年(西历1234年),蒙古灭亡金国,并将金国皇族全部杀光,之前南宋宝庆三年(西历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并且在西夏全境展开了大规模屠杀,导致西夏境内出现万里无人烟的惨状。

再往前,蒙古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几乎将花剌子模夷为平地,甚至整个西亚都因为蒙古人的屠杀,人口基数出现大规模断层情况。


但是,蒙古灭亡南宋以后,对南宋皇族采取善待态度。蒙古蒙哥汗(元宪宗)因为征宋而死,但蒙古对南宋百姓并没采取报复态度,这其中原因何在?为何有这样不一致的风格?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

时间线方面

蒙古西征花剌子模,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此时的蒙古刚刚完成统一不久,并且,文明程度方面,蒙古刚刚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原始人的野蛮、茹毛饮血的传统,还没有得到清除(这和曾经的匈人屠戮欧洲相似),此外,在文明意识上,蒙古人也没有治理国家、征税这些观念,因此,在蒙古人眼里,活着的敌人都是多余的。

因此,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等国,对这些国家采取灭绝模式。

蒙古灭亡西夏,是在成吉思汗刚刚去世之后,因此,西夏遭遇的打击,和花剌子模等国雷同。


蒙古灭金,蒙古朝廷在金国境内,也采取了一定规模的屠杀。此时是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在位期间,由于窝阔台汗接受了耶律楚材的规劝,因此,在金朝境内的屠杀,比照蒙古之前在西夏、在中亚、西亚的屠杀程度有所收敛。

蒙古灭亡南宋的时候,蒙古已经从蒙古转化为元朝,蒙古统治者,也从灭亡金朝时候的窝阔台汗,历经贵由汗(元定宗)、蒙哥汗等君王,这期间,还有乃马真后和海迷失后两位蒙古太后的摄政,其时间跨度,也历经了四十余年,接近半个世纪。

在这将近半个世纪时间里,蒙古统治者内部也不断受文明社会影响,逐步有了文明意识,并且对政权建设、对税收等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因此,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元朝皇帝忽必烈为了安抚人心,对南宋皇族采取了善待态度。宋恭帝退位后,还继续在元朝统治下生活了四十多年,最终活到五十多岁而去世。

恩怨方面

除了因为时代不同,导致蒙古统治者对金宋两国态度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蒙古和金宋两国的关系不同。



在历史上,金朝在金太宗在位期间(当时金朝还在和南宋打仗),就对蒙古各部采取猜忌态度,并打算征服蒙古各部,但由于金朝的统治技术不如之前的大辽,实力上也无法碾压蒙古各部,因此金朝没能彻底征服蒙古。但是,之后历代金朝统治者,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时常去蒙古高原对蒙古各部进行屠杀和压迫。可以说,蒙古和金朝之间仇深似海。蒙古灭亡金朝以后,对金朝皇族的屠杀,可以理解成一种报复。

但是蒙古和宋朝则并非如此,不论是北宋时代还是南宋初年,两宋和蒙古各部都不接壤,彼此之前也无冤无仇。


藤树先生


蒙古看似野蛮,但不是愚蠢,它能一直胜利西征,是依靠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不停改变策略来保障的,它本质上是华夏文明文化熏陶出来的,执政者也知道中原王朝历史!它之所以没有对中原王朝百姓包括皇室大屠杀,从两方面说来吧!

一方面是,从它起家打仗看来,它吸取以前草原王朝和中原王朝作战的经验教训,它不像历史上的失败的匈奴人突厥人一样,选择直接与中原王朝开战,把他们都耗死!而是选择在中原周边征战,不动中原,不停积蓄自己力量,力量足够大了才和中原王朝开战,结果证明他战略政策是成功的!满清和它学了!结果也胜利了!这说明蒙古对中原王朝很了解,知道中原王朝是硬骨头不好啃,有敬畏之心。实践证明宋朝确实不好打,一打几十年,比蒙古人西征用的时间长多了费劲多了,还战死一个领袖!

二方面是,其要是对中原人敢疯狂屠杀,那就不是改朝换代政权战争了,变成了族群生存战争了,五胡乱华的五胡被中原汉人反屠的教训它不会不知道,一旦逼急了中原人,激起汉人血性野性众怒,再出一个冉闵杀胡令什么的也正常,人口数量还没有五胡多的蒙古人根本消耗不起,从几千年华夏人的血性野性一直顽强不倒来看,一旦不管不顾不要命的狠起来,蒙古人失败可以説是肯定的!

从这两方面看,蒙古人是征战是理性的,不是莽夫,他们很善于因地制宜改变策略确保自己胜利,打败了中原王朝,只有见好就收,稳定住局面,不激起民愤,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什么样皇帝什么样的国


蔡州之战,屠灭金国完颜皇室的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与蒙古军队攻灭金朝的盟友——南宋人。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蔡州之战,在灭掉金朝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最后一站——蔡州之战打响。此时的蔡州城已被蒙宋联军重重包围,金哀宗完颜守绪在这种情况下,将皇位传位给东面元师完颜承麟后,自缢身亡。

“朕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昔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国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

然而,完颜承麟也没有能够逃出蔡州城,在城破突围的过程中,力战而亡,而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从登基到死亡仅仅存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蒙元联军攻入蔡州后,随即对金朝皇室展开了疯狂的屠杀,“惟完颜一族不赦”的政策使得金朝的皇室几近灭族,而在对金朝皇室宗亲的屠戮中,南宋军队表现的比蒙古军队还要积极。

1127年,两宋之间的“靖康之耻”,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宗亲、朝中大臣及其家眷全部掳往北方,期间更是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羞辱,在这之后的“绍兴和议”中,南宋又向金朝称臣。

这份屈辱的经历,让南宋军民对于金朝的憎恨之情持续了长达百年之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城后,南宋军队将这份被长期压抑的愤恨情感全部发泄在了金朝皇室的身上,进而对于屠杀完颜宗室那可是真的毫不手软。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朝皇室被屠戮殆尽也就成为了必然。


蒙古屠灭金朝皇室,还是在于蒙古与金朝之间确实存在着深仇大恨。

金朝为了防止蒙古壮大,确实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

早在金朝建立初期,就用非常残忍的手段,钉死了蒙古族首领俺巴孩汗残,并且残酷的镇压了蒙古部落的反抗。并且,金朝利用蒙古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挑唆和鼓动蒙古部落之间的内部战争,对蒙古族社会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金朝的军队为了削弱蒙古族对于自己统治的威胁,经常性的组织军队对蒙古草原上的百姓进行屠杀和劫掠。

就这样,矛盾的不断演化让蒙金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

而在蒙古灭金的整个过程中,金朝对于蒙古军队的抵抗也是相当的激烈。

从成吉思汗起,蒙古经历了三代首领才最终灭掉金国,并且,为了加快灭金的进程,蒙古还与宋军联合,通过借道宋境的方式,迂回包抄,这才极大地降低了灭金战争的伤亡。

因而,按照蒙古人的一贯风格,家仇国恨一起报,屠戮金朝皇室并不难理解。


尽管蒙古在灭宋的过程中遭到了更为激烈的抵抗,双方交战时间也更长更久,但是当时蒙古首领忽必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而这更多的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1276年,蒙元大军打到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赵㬎投降。此时的忽必烈既没有对临安的南宋皇族赶尽杀绝,也没有像一百年前“靖康之耻”中金朝对待北宋皇室那样“免系颈牵羊”, 除太皇太后谢氏因为生病,暂时留在临安以外,包括宋恭帝赵㬎及全太后在内的皇室成员均只是被押往元大都。对此,全太后都不免激动的说道:

“荷天子圣慈活汝,当望阙拜谢”

在这之后,赵㬎被送到西藏学佛,成为一代高僧,直到1323年,因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其他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待。

由此可见,相较于对待金朝皇室成员,此时蒙元的领导者忽必烈确实对于南宋的皇室成员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

而忽必烈如此对待南宋皇室成员更多的还是为了政治目的。

首先,不得不说,忽必烈可以说是蒙古帝国建立初期汉化最为彻底的一位首领了。

相较于之前的蒙元统治者原始部落式简单野蛮粗暴的管理思维,忽必烈的汉化程度较深,并且具备一定的封建管理水平,他将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大师奉为国师,用宗教的力量统御蒙藏,并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开设行省制度,都是很大的管理创新。

同时,忽必烈极力推崇儒家文化,这些都让忽必烈对于占领国的统治态度较之前的铁木真、拖雷、窝阔台和蒙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换了之前的几位,别说宋朝的皇室,就连宋朝的臣民都很难自保了。

其次,忽必烈此时也避免过度的激化南北矛盾与民族矛盾,对于自己位置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忽必烈能够登上蒙古大汗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南宋。前任蒙古大汗蒙哥,在蒙宋在钓鱼城之战,正是因为蒙哥的突然战死,他才有机会绕开忽里台大会,通过武力夺取汗位,在蒙古贵族内部,他的反对者不在少数。

正是因为途次,忽必烈麾下坚定支持者以及重要的倚重力量,汉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并且在灭金、灭大理、灭宋的战争中,汉人刘整、张弘范等都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包括灭南宋期间,他对于文天祥等南宋忠臣也是极力招降。

由此可见,汉人和汉臣对于忽必烈来说,意义重大,他需要借助汉人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

再次,就是忽必烈进行内部统治与外部征服的需要。

此时的忽必烈,对于宋朝治下的汉族地区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南宋地面上有钱,有人,有实力,当时的日本,越南,缅甸都没有打下来,还是要依靠汉人的支持才能去打;另一方面,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虽然忽必烈依然为元帝国皇帝兼任蒙古帝国大汗,但是统治力已经不如他的前面几位,为了巩固汗位, 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而这些都促使他保持与汉族阶层,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关系,所以选择优待皇室,在统治初期以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当然,尽管灭掉南宋的忽必烈没有对南宋的皇室痛下杀手,但是已经故去的南宋皇帝们的陵墓却遭到了灭顶之灾。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宋理宗了,不仅陵寝被毁,就连自己的头盖骨都被杨琏真伽盗去做成了酒器,不免让人深感怜悯。

而蒙元政权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民族歧视和等级分化制度,极大的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再加上忽必烈之后蒙元的统治者一个比一个的昏庸与无道,最终,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维系的不到百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推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