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2010年2月11日,三個空心入網的三分投籃,讓雷·阿倫的總三分命中數超越了那個在90年代令芝加哥頭疼、令紐約痛恨的男人,新的傳奇也就此寫入史冊。有趣的是,在雷·阿倫即將超越米勒的前夜,這位老三分王就已經提前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了祝賀,有時候,只有射手才明白射手的情感。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歲月的確很有趣,它往往能讓人只記住結果而忘記過程。無論米勒之前的經歷多麼驚天動地,當那個數字被刷新後,他馬上成了第二。可是,有些人和事註定會被歷史銘記,就像提起雷·阿倫,你會想到他曾經得到過總冠軍,是NB曾經的三分球之王,而想到米勒,我們就會記起他光輝而悲情的職業生涯,以及他曾經保持過的紀錄。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在這兩位的人生中,沒有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的只是一次次瞄準和優雅的刺殺,但你不能否認,正是一顆顆割開命運咽喉的三分球,讓NBA變得更加神奇鬼魅、撲朔迷離。作為這一切最具代表性的主角米勒和雷·阿倫,也用每一次出手訴說著關於傳承和超越的故事。

相逢的對決

嚴格說來,雷吉·米勒和雷·阿倫並不能算同時代的球員,但在雷·阿倫職業生涯的前期和米勒職業生涯的後期,他們還是抓住了時間的尾巴,在球場上狹路相逢。遙想90年代,還在雄鹿為了一份新秀合同努力的菜鳥雷·阿倫常規賽碰上偉大的喬丹時,只有被戲耍取樂的份。而已經打過兩次分區決賽的米勒卻在1998年率眾力拒飛人大帝的最後次東征之旅,但這個瘦小枯乾的32歲男人沒被上帝嚇倒,在鏖戰中,他硬是靠自己在第四場的絕殺生生把希望再度加冕的紅色帝國拖進第七場。這也是公牛王朝統治聯盟的六年間僅有的兩次季後賽搶七生死戰,上一次的第七場比賽還是1992年與尼克斯的對決。

這段時期的雷阿倫還是一隻菜鳥,有趣的是,他的第一個李後賽對手就是米勒領軍的步行者。1998-99,縮水賽季的50場球打完,三年級的雷·阿倫首次踏上季後賽,他的對面是那支上賽季阻擊公牛的步行者。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在常規賽中場均可以投進2.3個三分球的雷吉·米勒和每場可以扔進1.5個三分球的雷·阿倫,兩個聯盟最好的兩個射手在東部季後賽首次對上位置,展開了一場弓與弩的較量。

第一場,110-88,米勒15投4中,得到16分,阿倫16投9中,得到全隊最高的22分。步行者取得勝利。第二場,阿倫拿到25分、8個籃板和6次助攻,三分球9投5中,而米勒在三分線上只有16投3中。

不過,步行者還是在三場比賽後橫掃了年輕的雄鹿。

第一次季後賽經歷,阿倫在三場比賽中投進了9個三分球,而整支球隊才命中了14個。“我勇往直前地衝向敵人陣地,結果一回頭,戰友卻不在我身後。”阿倫如此說道。

2000年,印第安納步行者那批平均年齡34歲左右的老將走到了最後的華彩篇章。雷吉·米勒又遇到了雷·阿倫,這一年雄鹿有所進步,將比賽拖入第五場決勝。但米勒在雷·阿倫面前砍下了41分,昂首前行並最終闖入總決賽。那個賽季,雷吉·米勒在季後賽中投進了58個三分球,創下了聯盟紀錄。而後來最接近這一紀錄的,正是雷·阿倫分別在2001年、2008年和2010年投中的57球、55球和56球。

投手的定義

米勒退役後在場邊當起解說,雷·阿倫也剛剛退役,離開聯盟是也沒有什麼大動靜。在雷·阿倫上賽季打破米勒的紀錄之前,就有好事者早早拋出了一個問題:從技術層面上看,二人究竟誰是更出色的投手?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投手的定義是什麼?

在我看來,出色的投手必須做到以下兩點:1、出手第一選擇是投籃;2、在場上要不斷空切跑位,為自己製造空位投籃的機會。

我們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是馬克·普萊斯和史蒂夫·科爾這種純投手,如今聯盟的代表球員有很多。這些投手一直是比賽的常規武器,但他們卻從來不是球隊核心。而自從拉里·伯德和雷吉·米勒出現後,才產生了以投手為核心的戰術。現如今的聯盟如庫裡、哈登等球員,投籃能力也是非常出色。但不論你把米勒歸為非主流也好,加強版也罷,“投手”這個大前提從來沒有變過。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但是如果把雷·阿倫定義為一個純粹的投手,不免有些牽強。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只有加盟凱爾特人之後,雷·阿論倫才逐漸向米勒的方向靠攏,而在此之前,他是像科比一樣內外線通吃的選手。雷·阿倫曾經參加過扣籃大賽,並足夠強壯,所以在職業生涯前期,他的鋒衛搖擺人風格已經很明確了,所以從這方面看,如果把雷·阿倫框在投手的範圍和米勒比較顯然是不正確的。在個人能力方面,雷·阿倫會以較大的優勢取勝,米勒雖然也有突破得分,但那並不是他的常規進攻方式。但雷·阿倫卻近可突,退可投,這也是他最讓對手抓狂的特質。在他的巔峰時期,花樣繁多的進攻手段讓他場均可以拿下26.4分(2004-05賽季),而作為純投手的米勒只有24.6分(1989-90賽李),在各自職業生涯的第15年,他們的場均得分雖然都是16.5分,但在米勒在接下來的賽季便驟降為12.6分,雷·阿倫的第

16個賽季可以拿到14.2分,這種落差其實很正常,米勒演繹的是一個投手由生到死的傳奇,而雷·阿倫卻在詮釋得分手的定義。得分手老了之後可以轉型為投手,但投手卻必須一條路走到黑,所以究竟誰的個人能力更強,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好與壞

如果你用單純的好與壞來評價這兩個人,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如果你想再具體點,那麼好吧,米勒在球場上就像一條瘋狗,而雷·阿倫永遠是一個謙謙君子。

首先我要聲明,說米勒是瘋狗絕對不是對他不敬。米勒童年的遭遇讓他知道有時候你必須以牙還牙,只不過到了對永遠喜歡看到刺激場面的球迷來說,雷、阿倫實在太過刻板,不夠稜角分明,他不像米勒那樣讓人體會到人性的黑暗面和人生的酸甜苦辣威,而是遠遠地站在高處俯瞰這一切。

深度:投手的定義,雷阿倫和雷吉米勒三方面對比

但米勒可不一樣,他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生活中所有的喜怒哀樂、蜚短流長,與其說我們欣賞米勒的癲狂,不如說是在嘲笑無能的自己∴米勒和裁判槓上了時候,你可能又被老闆訓了,但為了飯碗再一次選擇忍氣吞聲,米勒用垃圾話激怒對手的時候,你可能還要對你最討厭的朋友和同事陪上笑臉,人生不會讓你肆意造作,只會教你圓滑。

所以當我們看見米勒就有了一種寄託,因為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像雷·阿倫一樣的謙謙君子,而是缺像米勒一樣敢作敢為的“真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