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1950年12月26日。

57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毛泽东显然无暇顾及。

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日理万机,更重要的是,他正在运筹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毛泽东明白,只有挟连续胜战之勇,再次对“联合国军”致命一击,才有可能把美国人彻底打到谈判桌上,才会让那些原本就不想跟着美国人送命的美国仆从国望而却步。

毛泽东此时并不知道,11月25日,他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彭德怀发来的电报已经在中央军委办公室里压了整整一个月,刘少奇、周恩来不忍心让毛泽东过早地知道这一噩耗,让夜以继日为国操劳的领袖承受老年丧子的悲怆。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抗美援朝,毛泽东一生之中最难作出的一次抉择。新生政权诞生不到一年,美国人就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一份后来公开的美国国家档案,暴露了帝国主义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险恶用心。文中写到:“动员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通过威吓和直接的压力,与中共政权公开对抗……”

打,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钢产量为中国的146倍,GDP为中国的16倍。美国军队刚刚打败了德日两强,不但航空母舰、新式战机一应俱全,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原子弹;而此时的中国军队,除了从战场上缴获的陈旧武器,几乎没有可以用于作战的舰艇和飞机。不打,结局显而易见。正如毛泽东所说:美国必然得寸进尺,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毛泽东毅然决然打一场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整个世界,几乎都认为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最初听到遭遇中国军队的消息,美国骑一师第八团团长帕尔莫自负地说:“中国人吗?他们也会打仗?”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甚至一度认为中国军队不敢介入。10月15日——中国出兵朝鲜的前10天,他还在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上对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们已不再担心他们参战……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

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美国虽钢多却气少,中国钢少但气多。

毛泽东眼中的“气”,就是这个刚刚站立起来的民族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就是这支军队所具有的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的无畏精神——首批入朝作战的队伍中,就有毛泽东28岁的长子毛岸英。

毛泽东一家已经为革命献出了6个生命,两个儿子也只有岸英健康,上战场意味着什么,毛泽东当然清楚。然而,当许多人劝毛泽东阻止岸英赴朝时,得到的回答却只有最朴素的两句话:“他不去谁还去?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与一切轻视这个民族和这支军队的人一样,美国人的狂妄,很快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灭南朝鲜第六师大部、重创美军骑兵第一师,13天歼敌1.5万余人,打了一场被国际军事界公认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被俘虏的美骑一师八团参谋长不服气,“没有飞机轰炸,炮火准备,没有坦克冲击,班、排、连悄悄地靠过来就打,这算什么战术?”当他被告知这是“毛泽东战术”时,美军少校参谋长满脸惊愕。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你打,最后打败你”。就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扬长避短,争取主动。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强敌面前,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又一次空前迸发。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诱敌深入,寻机反击,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与“联合国军”鏖战47天,毙伤俘敌3.6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收复平壤……一举扭转战局。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战役结束——等待着麦克阿瑟“圣诞攻势”取胜消息的美国人,最终等来的是2.4万美军死伤和被俘的噩梦。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宜将胜勇。还在第二次战役激战正酣的之际,毛泽东已经在谋划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了。他在12月13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毛泽东的决心是,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清楚,以美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一旦让其整军再战,必然会是更大规模和更大强度的反扑;只有让敌人痛上加痛,才会起到震慑作用,才会激化美国与其仆从国的矛盾,才会激发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从而把美国人彻底逼到谈判桌上。

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生日这一天,美国陆军助理参谋长马修·邦克·李奇微抵达朝鲜战场,接替在第二次战役溃败途中翻车而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后者是朝鲜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美军将领。

李奇微指挥过美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还率部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美国防部此时选择这样一位有名的战将挂帅第八集团军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显然是想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

上任之前,李奇微专程飞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厦拜见麦克阿瑟。李奇微问:“您对我上任后,立即实施进攻有无反对意见?”这时的麦克阿瑟似乎已不再狂妄,他提醒李奇微“从清川江撤退下来的美军正据守三八线一带,部队疲劳,士气不高……”还特别提醒李奇微不要轻看中国人,接着又拍拍李奇微的肩膀说:“第八集团军是你的,马修!你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干吧!”

果然,李奇微很快发现,侥幸逃出志愿军重重包围的第八集团军士气低落,沃克的死更是给这支曾经的“王牌”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阴影。李奇微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长官都丧失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我视察过的每一个指挥所都给我以同样的感觉,即丧失了信心和斗志。”李奇微立即放弃马上转入进攻的打算,美国政府也在联合国大会上玩起了“停战”的花招。

毛泽东自然不给美国人假谈真打、卷土重来的机会。12月31日,“联合国军”刚刚用5个军13个师另3个旅20万人的一线兵力,沿“三八线”建起一条西起临津江、东达东海岸的防线——志愿军的炮火就伴着漫天的大雪开始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向敌“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进攻,从第二次战役结束到第三次战役开始,仅仅间隔了一个星期。

1951年1月2日,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与麦克阿瑟相比,李奇微的精明就在于他的谨慎,他不想让“联合国军”尤其是他的第八集团军重蹈被志愿军重兵包围的复辙。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元旦上午,我驱车由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南朝鲜士兵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沒有秩序,沒有武器,沒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前方战报传来,周恩来认为向毛泽东报告岸英牺牲的机会到了,便同刘少奇商量:“岸英牺牲的事不要再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等老彭回国了再通报就被动了。”刘少奇同意:“那就报告主席吧!”

当天下午,叶子龙拿着彭德怀前方电报和周恩来的亲笔信来到新六所——那是为改善中央领导居住条件在万寿路建造的6栋小楼,毛泽东时常到一号楼小住几天,换换环境。

习惯于晚上办公的毛泽东起床不久,此刻正在沙发上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一边听着留声机播放京剧《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见叶子龙一脸悲情,毛泽东忙问:“子龙,出什么事了?”

叶子龙眼含着泪,双手递上文件夹,最前面的一页,是周恩来的信——

主席: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墓碑。

史载:毛泽东嘴唇抖索着,望了望茶几上的烟盒。李银桥赶紧抽出一支烟,帮他点燃。房间内一片沉寂,只听到咝咝的吸烟声。

毛泽东吸完第二支烟,又把烟头拧灭在烟灰缸里,这才发出一声叹息:“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接着,他又说:“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晚点,尽量晚点……,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怎能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

那一天,北京大雪。

一代伟人的57岁生日:那一天,他在运筹又一场战役

1951年1月8日,志愿军以损失5800人的代价,获得歼敌12000余人的战果,在东西200公里宽的战场上,向南挺进80至110公里……“联合国军”再次北犯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5个月后,毛泽东迎来60岁生日。曾任中办警卫科长的申虎成回忆,警卫人员们抑制不住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想给他祝“花甲”大寿。那一天,申虎成很早就来到值班室,走到毛泽东床前,把大家的心愿报告了主席。毛泽东微笑着点点头,说:“谢谢同志们!”稍停,又对申虎成说,“你去备点酒,让老廖师傅做四个菜,一个汤,请大家一起吃顿饭。”毛泽东还特别叮嘱,别忘了告诉烧锅炉的工人和秘书同志们,请他们一起来!

吃罢四菜一汤的“寿宴”,毛泽东当天启程赶赴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