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人和人的關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事情之一,而且人越多,就越複雜、越難管,如何讓個性迥異的人集合到一起並同心協力地做好一件事,無疑是天大的難題。

“2002年,公司差點崩潰了。IT泡沫的破滅,公司內外矛盾的交集,我卻無能為力控制這個公司,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任正非)

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因此,凡是可以充分發揮出集體力量的企業都是非常牛掰的企業,它們的老闆也必然都是洞察人性的大師。

如華為任正非、阿里巴巴馬雲、海底撈張勇。。。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近日,阿里巴巴公佈了2018財年業績,阿里的7.3萬名員工創造了2502.66億元收入,平均每個員工貢獻330多萬,阿里巴巴也成為國內人均產能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有人做過一個對比:如果隨機從研發、產品、運營、銷售、財務、HR等任何崗位裡各選10個人,拼專業能力是百度會KO阿里;而如果是團隊作戰,阿里會KO百度。

為什麼?

這就是組織機制對人的激發作用。

我們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進化的時代,由於外部環境的動盪和不確定性,為了企業的生存,就不得不建立一個讓每一個員工保持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機制,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適應環境,繼續發展。

“你我皆凡人,但我們一起能有所成就。”

簡單一句話,誰都會說,但不一定每個老闆都懂其中的道理。化繁為簡,馬雲確實很厲害。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5月17日,國內餐飲界明星海底撈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其中,有幾個數字非常震撼:

海底撈一年營收106億元,2017年在全球服務的顧客總量達到了1.06億人次,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客單價近100元、98.2%的人願意再次就餐;

2015年年底店面數量146家,2017年年底增加至273家,預計2018年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餐廳;

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海底撈的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按35.9%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2017年發了31億工資,普通員工平均工資5000元,員工平均年薪約6萬元,在同行中領先。。。

我們知道,餐飲服務業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特別是最基層的服務員工,幹得多、收入低、流動高,非常難於管理。

但海底撈卻偏偏讓這些大多來自農村的員工做到了視店如家,服務熱情,工作賣力,收入甚至高於很多白領。

它是怎麼做到的?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真誠與溝通的力量。

無論華為、阿里,還是海底撈,它們的創始人或正或奇或樸實,風格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很真誠,很有感染力。

騙一個人容易,騙一群人很難,騙一群人長年累月的相信他,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任正非、馬雲、張勇,你可以不喜歡他的觀點,但你不能不承認他們確實是言行如一,很真誠,不然是沒辦法領導那麼多員工的。

史玉柱曾說,一個團隊好不好,首先作為核心人物你的老闆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這個團隊肯定會散掉。首先他們會觀察你,第一你是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一個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一有風吹草動,他們肯定就會離你而去。第二點你對人真不真誠,你對你的部下真不真誠。如果你對你的部下內心不真誠,你會在你的言行上表現出來。我自我感覺,我的缺點很多,但我對我的部下很真誠,這樣彼此容易建立一種信任。

虛偽的人幹不了大事,你天天說假話、空話、大話,光靠忽悠是建立不了長期信任,也必然經不起時間和事實地考驗的。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除了年復一年的言傳身教,要想讓員工感受到真誠的力量,還需要做到真正的溝通。

在團隊管理中,有個普遍存在的【溝通漏斗】現象:

如果一個人心裡想的是100%的東西,當你在眾人面前、在開會的場合用語言表達心裡100%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已經漏掉20%,你說出來的只剩下80%。而當這80%的東西進入別人的耳朵時,由於文化水平、知識背景等關係,只存活了60%。實際上,真正被別人理解了、消化了的東西大概只有40%。等到這些人遵照領悟的40%具體行動時,已經變成20%。三個月後信息衰減得有可能只剩下5%。

很多老闆常常認為員工能力不行,對工作不用心,執行不到位,辦事總是辦不到他心裡去。而員工則認為老闆對他不信任、不放權,無論什麼事情只要聽老闆的決策就好,在公司裡很壓抑。這種情況的出現,溝通不足是原因之一。

當你去問員工,老闆的理念、做的是什麼事、要的是什麼結果?公司的願景和使命是什麼?

你會發現,10個員工可能就有10種口徑、10種說法,你唯一可以確認的就是,這家公司不靠譜,這個團隊高度不一致,執行力非常差。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阿里巴巴的發展為什麼這麼快,無論雲計算、大數據,還是新零售、AI領域,往往都能夠領先一步。

史玉柱就認為,外界對馬雲沒多少幫助,主要還是阿里內部的人很厲害,天天都在為阿里的發展和未來而盡心盡力。

馬雲對員工說,“我希望你們向公司抱怨,而不是跟客戶抱怨。”

阿里通過經常地溝通建立信任,員工對領導有意見,你找領導談;談了還不信,你找領導的領導;最後都不相信,你找馬雲,馬雲也不信,你走就可以了。

所以,文化是成功經驗的沉澱,阿里的企業文化是可以不斷升級的,這最終保證了業務的成功,如果團隊裡只是嘻嘻哈哈、一團和氣,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阿里的戰略會自下而上地思考和探討,然後自上而下地溝通與確認,從基層員工、主管到總監討論下半年怎麼幹,然後“自下而上”一層一層彙報,讓各個層面都可以直接聽到老闆的聲音,減少內部溝通環節在關鍵業務信息傳遞過程中的衰減。然後,大方向由馬雲做最後判定,戰略達成以後再一層一層向下傳遞。這樣以來,公司大到戰略,小到目標大部分都是員工想出來的,是他願意做的事情,而單純自上而下的戰略往往是“被執行”,員工沒有充分的理解,戰略落地的時候很容易出問題。

另外,馬雲經常外出和全世界的高手交流,每次回來後他都會分享他的思考和收穫,讓員工和他保持同步,知道他在想什麼。否則員工還在原來的水平,你卻怪他不理解你的意圖,這不扯淡嗎。

只有員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能聚焦出自己的能量。然後團隊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大家都相信這麼幹能做成事,這才是阿里機制最核心的東西。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尊重和分享的力量。

讓員工對自己心悅誠服,是許多老闆所奢望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員工表面上對你歌功頌德,但這是假的;背後對你一肚子抱怨和牢騷,才是真的。

你想要員工“士為知己者死”,你還要先做到“知己者”才行。

團隊會因為信任而簡單強大,但信任不是可以花錢買來的,你要知道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你若是把自己抬得高高地,以為員工就是為自己幹活的,是自己花錢養活他們,這種心態早晚是要完蛋的。

周鴻禕就曾尖銳指出,“對一個公司而言,尤其是對創業團隊來說,如果公司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那麼員工就會把自己做的事情僅僅當作一份工作、一種養家餬口、解決財務問題的工具,長此以往,這個營盤絕對不會是鐵打的,而是紙糊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坍塌。”

“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多一點我都不幹,做了也白做,工作不過是等價交換而已”,當員工只拿工資和提成、出賣勞動力的時候,員工對公司是必然沒有進行長期效忠準備的。因此,你只有站在員工的立場去考慮他的利益和未來成長,讓所有員工都享受到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實現文化的認同和利益的捆綁,才可以真正建立出無堅不摧的團隊。

光靠給員工洗腦是無效的,如果老闆自身的言行舉止讓員工看不到希望,那麼員工腦子又沒抽風,他們憑什麼忠心耿耿地追隨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管理不是把員工塑造成你想要的樣子,而是幫助員工把他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所以,公司出現任何問題地根源都是老闆身上的問題,你若任人唯親,處事不公,員工自然會認為你沒有威信和公信力,也就對公司喪失了一切信心。

平凡的人,做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海底撈就是一個通過尊重員工、持續改善和主動變革從而獲得商業成功,併成為行業標杆的典型例子。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一個什麼都要管得很細膩的老闆,是沒有辦法留住一流人才的。

老闆的分享精神很重要,譬如你有80%的股份,但公司只值兩塊錢,這沒有太大意義。李開復老師表示,作為創業公司的CEO,你30%的時間應該花在人才上,其他你該花的時間是樹立公司的文化、讓自己更強大,這三件事情應該佔到你80%、90%的時間。一個老闆對於員工做了好的事情,光是發錢獎勵是不夠的。你作為老闆一定要了解你的員工牛在什麼地方,或者是他有什麼東西是別人不具備的,你花點時間去理解員工,會比給員工任何的激勵都重要。

另外,對員工的放權也很重要。一個偉大的CEO要對公司方向有非常清晰的掌舵和把控,但是他對於一些如何去執行技術、產品、售後、銷售、市場,也能讓每個能人在他的領域裡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創業,簡單點說就三步:把錢分出去,把心收回來;把人聚起來,把事分出去;把事做起來,把錢收回來。

所以,老闆會“分”會“享”很關鍵,這決定了你公司的格局大小。


但開公司也不能搞大鍋飯,功勞苦勞一個樣,這樣發揮不出人的積極性,比如當年沒有土地承包到戶,又哪來的10億農民的勞動動力?

社會是動態發展的,人也是動態成長的,員工基本上不可能在一個公司幹一輩子,老闆的領袖魅力和公司的成長空間,才是保持員工幹勁的重點,光是靠錢,是做不到持續發展的。

老闆有一種情結很要命,他常常以為公司是自己的,員工都不如自己盡心,老闆身負裁判者、監控者和承擔責任者三重任務,所以到處插手、什麼都管,為一己之私而破壞整體的團隊生態和管理規則,長遠來看,這種老闆是很沒有出息的。

阿里、海底撈:如何讓員工充滿幹勁,又心悅誠服?

最後,創業最大的貢獻,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激發出了多少人的正能量,讓員工變得更幸福,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當你做到後兩點,那你獲得的將會更多。

老闆一定不要做在豪華的辦公室裡“嗯啊”著擺架子,那是裝逼,不是管理。

真正的管理是“走動式管理”,是把下級變成老闆,你去服務於他們,只有當員工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後,公司和團隊才會有充沛的活力。

然後,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