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如果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裡,選出最優秀的一百部小說,那《了不起的蓋茨比》必然位列其中。

正如小說的名字一樣,時間見證了它的了不起,而小說的作者菲茨傑拉德也正是憑藉這部小說的出版,奠定了其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與刻板樸素的傳統作家不同,菲茲傑拉德當年更多的成就體現在其小說在商業化上取得的成果。換句話說,受時代的影響和自身經歷中坎坷帶來的刺激,其小說的出版更多的是為了承載其夫妻倆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

生活在這樣的群體中,浪漫、奢靡的舞會自然的成為菲茲傑拉德的作品中代表性的特色。值得慶幸的是,沉迷於燈紅酒綠、揮霍無度的生活的菲茲傑拉德,還保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而身處這個階層的親身經歷,也讓他的作品更加豐滿,衝突下的思考也更有說服力。

《了不起的蓋茨比》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質,更是將美國20年代的迷惘和喧囂刻畫的入骨三分。

01 愛而不得的悲情下,隱藏著的畸形社會

2013年,《了不起的蓋茨比》作為經久不衰的文化經典,再一次被搬上銀幕。通過影評可以看到,許多人的視線僅停留在金錢與出軌、窮小子與拜金女、陰謀與背叛等這些表層現象。

而僅僅一個三流的愛情悲劇,是不足以出之於菲茲傑拉德這個天才作家的筆下。往深處挖掘,便可以發現隱藏在表層下的畸形社會。

小說是在“尼克”的觀察視角下展開,尼克出身於美國中西部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是一位有名的公爵的後裔,屬於貨真價實的貴族階級。

家族落後的五金生意已經難以滿足尼克的雄心壯志,於是尼克來到東部學做債券生意,併為此買了十幾本關於銀行、信貸和投資證券的書,就此開始尋找發財的機會。

自1918年一戰結束,美國不僅未受戰爭影響 ,還大發戰爭財。加上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造就了當時空前的虛假繁榮。隨著一些投機家的一夜暴富,人們開始追逐金錢,信仰金錢,財富成了評判一個人的標準,無數人迷失在賺錢,尤其是賺“快錢”的路上

隨著尼克在紐約一座半島上暫居,故事的主人公蓋茨比進入了他的視線。蓋茨比宏偉壯觀的豪宅就坐落在尼克簡陋的房子的旁邊。每逢週末,都會舉辦奢華的舞會,各處的男男女女像飛蛾一般隨之蜂擁而至,沉醉在這片金錢所打造的浪漫中。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夜夜笙歌、紙醉金迷,揭露著20年代美國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人們的精神難以匹配快速增長的財富,傳統的清教徒道德被世人所摒棄,無數人沉迷於享樂

蓋茨比卻並不享受這些,他所做的這些,不過是為了吸引來他心愛的姑娘——五年前為了金錢嫁給貴族而拋棄了他的黛西。

在當時美國頒佈了禁酒法案的背景下,窮小子蓋茨比靠販賣私酒積累了大量財富,躋身富人行列。五年前戀人的背叛在他看來是金錢的魅力,五年後帶著財富歸來的蓋茨比認為可以藉此和黛西重新開始。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在尼克的幫助下,蓋茨比成功的和黛西見面,隨著黛西的回應,讓蓋茨比誤以為勝券在握,於是他開始了和黛西的丈夫湯姆正面交鋒。

有趣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蓋茨比常掛在嘴邊的是貴族早已摒棄不用的老掉牙的稱呼,捏造自己出身於富貴,誇大自己就讀過牛津大學等等,一系列的表現無不顯示著蓋茨比那顆極度自卑的內心。

當湯姆和蓋茨比的衝突爆發時,這些偽裝便被湯姆這個真正的老牌貴族狠狠剝開,深深的刺痛了蓋茨比敏感的心的同時,也讓搖擺的黛西再次選擇了湯姆這個老牌貴族。

黛西埋怨蓋茨比要的太多,對他喊道“我以前的確愛過她,但是我也愛你”。或許,她只是愛自己,愛奢華的生活,愛極致的虛榮。

這裡其實展現的是當時新老貴族階級間的衝突,當新貴族打破傳統的社會障礙順勢崛起時,必然會引起老牌貴族的警惕。新貴族一方面嘲諷老貴族的腐朽,認為自己的財富可與之媲美,一方面又極度自卑,處處模仿老貴族的作風;而老貴族一方面瞧不起這些暴發戶,一方面又極力隱藏內心因此產生的焦慮。

這之後,便是悲劇的結尾了。黛西情緒失控開車離開,途中撞死了湯姆的情婦——修車工人威爾遜的夫人,並逃逸。隨後趕到的湯姆將此嫁禍給蓋茨比,卑微的威爾遜悲痛的趕去錯誤的仇殺了蓋茨比,隨後自殺。

之後湯姆、黛西離開了這個地方,黛西到最後也沒有給蓋茨比撥去他一直等待的電話。蓋茨比的葬禮除了尼克以外再無一人參加,往日在這座豪宅裡盡情狂歡的人們早已不知所蹤。

種種惡劣的行徑揭露著這個畸形社會下,有錢人自私、冷漠的醜惡嘴臉。在這個物慾橫流,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盛行的時代,所有的人好像都丟掉了該有的堅守,麻木不仁的守著他們的錢堆。

02 蓋茨比的悲劇,體現了一代人破碎的夢

蓋茨比悲劇的產生有著其背後的社會和時代因素,同時,也有著其象徵意義。蓋茨比夢的破碎,影射了那個時代美國夢的破滅。

自1776年美國聲明《獨立宣言》以來,美國夢便深深的紮根在這片土地上。自由女神激勵著無數懷揣夢想的人,他們相信,在這片土地上人人生而平等,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向繁榮。

蓋茨比的父母是這片土地上碌碌無為的莊稼人,蓋茨比從不承認他農民身份的父母,他幻想自己是上帝之子,並制定了時間表,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奮鬥,可以躋身上層階級,實現自己“上帝之子”的使命,這是典型的美國夢代表。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當黛西出現,並紮根於他的心底,這份美好成為了他新的嚮往。儘管黛西在他和金錢之間,選擇了金錢,但他考慮到的不是人性,而是金錢的力量。

五年後蓋茨比已經成為了大富豪,他覺得這是離夢想最近的時刻。儘管黛西的聲音裡已經充滿金錢的味道,但他依然嚮往並堅持。小說中這樣寫道:

那個下午一定有某些時刻,黛西並不如他夢想中的那般,但這不是黛西的錯,而是因為他的幻想生命力過於旺盛。這種幻想已經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創造的激情投入到這場夢幻中,不斷地給它增添色彩,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點綴著它。再熾熱的火焰,再飽滿的活力,都比不上一個男人孤獨的內心積聚起的情思。

到這裡,平等、自由、民主的美國夢已經開始變質。蓋茨比為了積累財富,不惜通過非法的途徑賺黑錢,體現出的是他對法制的無視。

當他開始絕對的信奉金錢的力量時,是道德、人性的初步滑坡,或許他暫時是純粹的,所以當他的生命在那個午後戛然而止時,或許也是一種幸運,短暫的絢爛掩住了將會浮現的腐爛。

當美國夢的本質被扭曲,誕生的追夢人也就變成了蓋茨比舉辦的舞會上那一群人,人性中無善,喪失自我,驕奢淫逸,必然會導致美國夢的幻滅。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蓋茨比無疑是作者菲茲傑拉德現實的投影,而菲茲傑拉德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反映著一代人的對此的深思。

在小說的結尾有一段話引人深思:“於是我們奮力向前劃,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深深的體現出一代人對美國現狀的絕望和無奈。

03 破碎的美國夢帶來的啟示

20年代,美國陷入“爵士時代”,菲茨傑拉德說過絕望的說過: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同一時刻,我們可以看看世界其它的角落都在發生著些什麼:

愛爾蘭自由邦成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

孫中山還在籌謀再次揮師北伐,整片中華大地還在炮火中洗禮。

當中國在這個世界再度站起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深深的刻印在了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代人心中。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不能否認時代的原因給這片土地帶來的落後,不過在一代代勤勞的中國人的努力下,21世紀,祖國迎來了蓬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財富的迅速增長,浮躁的一面也漸漸浮出水面。當個人的精神發展跟不上財富增長的速度,也必然會暴露種種醜態。

自第一例老人碰瓷的案例出現,國民的信任體系徹底瀕臨崩潰,享樂拜金主義之風開始宣揚……一幕幕似曾相識。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得不到的女人,和終將隕落的美國夢


幸運的是,始終有一批清醒的人,在這個漩渦初現時,便如中流砥柱般定住一片喧囂。一些成功的商人明白財富的真正含義,取之於社會,回報於社會。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以史為鑑,可知興替。繼往開來的時代不需要迷惘的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