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從敘事上講,就是通過第三人稱敘述的一個窮小子逆襲追求白富美,最終失敗幻滅了的小資故事。

這本書被選為20世紀末百部最優秀小說之一,並且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的《尤里西斯》),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這本書的主題選定:描述的背景正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曆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史稱“喧囂時代”。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這一時期,一戰結束,美國大發戰爭財,經濟運作高效膨脹,發財之道短平快,財富的多少成了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在這種社會土壤下,各型各色的人物粉墨登場。

這個悽美的故事正切合和反應了這一時代風氣,所謂追求的“白富美”就是“美國夢”在現實中投射的一個意象,即是對物質對高大上的極大追求。

而這種忽視精神的物慾享樂在現實力量下又是那麼無力和讓人難以真正滿足。追求紙醉金迷,最終一晌貪歡,曲終人散。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從故事本身來講,這個悲劇愛情故事根源於男女主人公並不真正理解對方。

女主人公黛西本身無疑是淺薄和無知的,從人生把握角度她是軟弱的,她需要的是一個世族大家庭能給予她的延續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和揮金如土。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因為黛西的美麗和盲目,還有她第一次遇見蓋茨比時只有18歲,使得她的華而不實、追求金錢、任性搖擺顯得那麼可以原諒,因為她太弱太小了,像一個小嬰兒一樣需要更大力量的呵護與妥帖照顧。而蓋茨比呢,他的逆襲致富之路也有些投機倒把之嫌,但是因為他的原動力是追求愛情和浪漫,使得他在一群聲色犬馬中顯得那麼超凡脫俗,悽美又執著。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張愛玲曾說,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奇,難的是遇見了解。

女主人公黛西從一開始就不是真正瞭解蓋茨比的。然而,蓋茨比以為黛西只是喜歡華服美食,喜歡排場奢靡,但是卻不知她要的是這些物質背後更強大的力量保障。

而黛西當初選擇跟蓋茨比在一起,也是受了某種程度的蠱惑,“他有意給黛西造成一種安全感;讓她相信他的出身跟她不相上下——相信他完全能夠照料她。實際上,他並沒有這種能力——他背後沒有生活優裕的家庭撐腰,而且只要全無人情味的政府一聲令下,他隨時都可以被調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去。”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黛西是蓋茨比所認識的第一個“大家閨秀”,很多男人曾經愛過黛西,這也使他激動——這在他眼中增高了她的身價。不管他作為新身份會有何等的錦繡前程,但是那時的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一文不名的青年人,因此他儘量利用他的時間,去佔有他所能佔有的一切。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從選擇上,黛西一直都認清了自己需求,她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女人,她知道自己的軟弱與不得不。在講述自己女兒出世時的心情時,黛西是這麼說的——“我很高興是個女孩。而且我希望她將來是個傻瓜——這就是女孩子在這種世界上最好的出路,當一個美麗的小傻瓜”。

我想,她想表達的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無才則不會去思考,就不會感受到痛苦。而她自己“反正我認為一切都糟透了。人人都這樣認為——那些最先進的人。而我知道。我什麼地方都去過了,什麼也都見過了,什麼也都幹過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所有的愛情悲劇都可以歸結為一點——夏蟲不足語於冰。夏蟲因為從未見過冬天,因此跟它談論冰雪,那不僅僅是對牛彈琴的問題,是不知所云的自說自話。

黛西並不真正理解真實平凡出身的蓋茨比,即便她五年前“偶遇”蓋茨比時所經歷是愛情,分開時也經歷了愛而不得的痛苦與糾結。

但正因為蓋茨比背後夢幻一樣的不可捉摸和無法深究的來歷,也催促了黛西在現實抉擇中理智選擇了大富豪。五年後再次相遇,即便還有愛情的激情和浪漫,但是要她放棄實實在在的優越繁華,她還是選擇了現實。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黛西為啥總不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現實就是一面鏡子,活在理想世界裡的人,最終都要落荒而逃。而真正正視現實的人,看清自己的短板與優勢,順勢而為,才能在現實浪潮不斷撲面而來時,屹立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