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文|

《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譽為菲茨傑拉德最偉大的小說,作為爵士時代的經典寫照,它在歷史上曾經5次被改編為電影。

今天我要講的是巴茲·魯赫曼在2013年執導的這一部。這部電影也憑藉其高超的水平精細的製作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藝術指導兩項大獎。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關於愛與欺騙、追夢與夢的破碎的電影。蓋茨比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心愛的黛西再次回到自己的身邊。但是他的黛西已經成為一個“聲音裡充滿金錢”的女人。

蓋茨比心甘情願為撞死了人的黛西頂罪,卻被黛西和他的丈夫共同設計害死。風光無限的蓋茨比的葬禮只有寥寥無幾的人參加,那時的黛西卻在與丈夫度假旅行的途中了。

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保留了原著的敘事手法,也幾乎還原了原著的故事情節。以第一人稱見證人手法敘事,同時搭配以魯赫曼導演別具一格炫目極致的場景佈置色彩安排,整個故事充滿了朦朧迷幻的悲劇色彩。

所以今天我將從電影多角度敘事手法、赫魯曼導演極致的場景還原與色彩運用以及蓋茨比悲劇命運下暗含“美國夢”的破滅來解讀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的魅力所在與情感表現。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01、電影用多種聚焦的敘事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敘述,在一環一環的敘事中,娓娓道出這個神秘而悲劇的愛情故事

電影文本的敘事核心問題是敘事視角。影片所講述的並不是一個複雜的故事,其精妙之處就在於作者的敘事方法。《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多角度敘述,在鏡頭的推拉與場景轉換中把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告訴讀者。下面我就從電影出現的三種敘事角度來分析一下電影的敘事技巧。

①尼克的講述——順敘交代黛西和蓋茨比的再次相遇以及之後的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書的一大特色就是採用了第一人稱見證人的敘述手法,電影也保留了這個特色。電影的主要內容都是尼克所見然後以尼克的視角講述出來的。尼克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表哥,也是黛西的丈夫湯姆的大學同學,他在蓋茨比的懇求下促成了黛西和蓋茨比五年後的第一次見面,也目睹了蓋茨比的整個悲劇的發生。

他是唯一整個故事中唯一清醒的人,他既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在名利和財富都化為灰燼的時候,蓋茨比所結交的人全都離他而去,尼克甚至是所有人中唯一一個出席了蓋茨比葬禮的人。

在從尼克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導演採用視角越界的手法來表現。例如尼克在回憶他與蓋茨比第一次相見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回憶,而是鏡頭一下子回到尼克與蓋茨比第一次相見的場景。

尼克的講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黛西、蓋茨比、湯姆、年輕時候的自己都只存在於他的記憶中,看起來已經是陳年舊事不值一提,但是故事卻荒謬的讓人吃驚,直到現在也深深地印在尼克頭腦中。故事的傳奇性神秘性在尼克的講述中一點點揭開,讓我們看到了那個雄心勃勃總是充滿希望的悲劇的蓋茨比,也是尼克眼中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在我看來,尼克作為一個清醒的旁觀者,他在經歷的時候是痛苦與無奈的,然而在回憶時是冷靜客觀的。他是作者的化身,代替作者發言。他對紐約的厭倦和不堪忍受正是代表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諷刺;

他對蓋茨比的讚美也是作者對心中永遠充滿希望勇敢地追求著夢想的人的讚美。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②電影旁白——更深刻的揭示人物內心與故事的內涵

電影在以尼克的視角講述黛西和蓋茨比的故事的時候,插入了大量的旁白。電影中人物語言含蓄充滿深意,隱喻象徵的手法比比皆是。因此電影採用旁白,既能夠讓觀眾更加明白電影的內容,冷峻的旁白又在講述中增添了一絲絲悲涼感。

旁白的講述也是我們常說的上帝視角。好像在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都有這麼一雙眼睛看著。看著蓋茨比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悲劇的結局,無可避免。旁白的講述很好的彌補了從尼克視角講述故事的不足,直接和觀眾對話。

當蓋茨比與黛西再次見面後,他想要逆改時間完全地佔有黛西,當他著迷地說出自己的未來計劃,說這一切都是為了黛西,說黛西必須告訴湯姆她從來沒有愛過湯姆時,我們覺得他似乎有些瘋狂。

而此時旁白說“蓋茨比將一些虛幻強加進了對黛西的愛中”,我們似乎立刻就明白,蓋茨比把黛西當作了一切美好的象徵。但這似乎也在提醒我們在這種虛幻的愛中,蓋茨比必然走向滅亡。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③蓋茨比的講述——插敘回顧蓋茨比的往事,完善故事情節

電影是尼克的回憶,本來是不該再有其他人的講述的。但是尼克的視角畢竟有限,蓋茨比的過往對於尼克也是一個秘密。作者正是通過蓋茨比自己的講述來將這些過往慢慢攤開。

在蓋茨比的講述中,尼克也成為了一個旁觀者,事情的發展是從蓋茨比的角度來展開的。

他講述自己因為貧窮的出身而努力奮鬥,在危險之中憑藉智慧和勇氣拯救了別人為自己謀得一條出路。他講述自己因為出身貧決定暫時離開黛西,等到他能夠配得上黛西時再回來娶她。

從蓋茨比的口中我們才真正得知了這個神秘富翁的來頭,也更加清楚的知道了他隱秘的內心世界。

在這多元的敘述角度中,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回到了故事發生的不同時刻。敘述者不同,敘述口吻不同,有時候冷靜疏離,有時候平淡,有時候似抱有一些惋惜。在這種穿插敘述中,隱藏的秘密一步步被解開,故事的朦朧神秘之感得到最大的表現。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02、在色彩的大膽使用與對比碰撞中,隱喻了電影的內涵和人物的命運,成就了“巴茲式”的奢華電影風格

巴茲赫魯曼執導的電影以視效華麗背景鋪張而著稱。這在這部電影中得到的極大的體現。考究的服飾造型,奢華的城堡裝扮,流蘇亮片的裝點,極好的還原了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我這裡著重介紹一下電影中大膽的色彩的運用和其象徵。

①綠色——夢想和希望

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是和平與愛的顏色,它象徵著夢想和希望。

綠色是黛西家碼頭的那盞綠燈,是蓋茨比心中閃爍照耀著他的希望。影片伊始,蓋茨比站在家門前的海灘上,只有一個背影,他出神地望著對面的海灣。對面碼頭那盞綠色的燈,在海面朦朧氤氳的霧氣裡若隱若現地閃爍。綠燈閃爍的光芒染綠了海面,蓋茨比款款地伸出手臂,伸向那盞綠燈,好像要抓住什麼夢寐以求的東西。

綠燈的光芒在黛西家的碼頭長久不滅,就像黛西在蓋茨比的心中一刻也不曾離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黛西。綠燈就象徵著他夢寐以求的黛西,象徵著他編織的美好的夢想。在這個夢裡,黛西是不可缺少的。

影片中蓋茨比家門前的游泳池裡的水,也是綠色的。這是導演別出心裁設計的。蓋茨比幫黛西頂下了撞死人的罪名,第二天早上還傻傻地等著黛西的來電,想要和她一起離開去奔赴他們的美好生活。

隨著劇情的發展,碼頭上的那盞綠燈的光芒越來越清晰,像是要將人吞沒。綠色是蓋茨的心裡的希望的象徵,是他孜孜不倦努力的動力,但是也是把他推向死亡的虛幻。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②白色——空虛與絕望

白色原本是純潔和愛情的象徵,是聖潔的代表,但是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這種聖潔變異為空虛與絕望。大面積的白色第一次出現是尼克來到紐約第一次見到黛西時。在湯姆的家中,影片很好的還原了小說描寫的夢幻般的場景。

一陣風吹來,巨大的白色窗簾飄滿了整個屋子,白色的門窗,白色的假花,明亮的水晶燈,黛西穿著潔白的裙子慵懶地躺在撒沙發,場景夢幻卻讓人覺得不切實際。而蓋茨比所追求的愛情在他心中也是這麼的純潔,但是,美則美矣,卻是虛幻的。

在這夢幻的場景中黛西伸出手來,映入眼簾的是白皙的手上耀眼的鑽石戒指,也暗示著我們,在黛西純潔的外表下,隱藏的其實是一顆空虛的物慾的金錢的心靈。

在我看來,蓋茨比將自己的一切寄託在白色女神身上,只能是徒勞無功。影片中的白色運用恰好是為了諷刺黛西純潔外表下充滿金錢的空洞的心靈。而蓋茨比將夢想寄託在她的身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③灰色——暗淡與衰敗

灰色是暗淡,是破敗,是不堪直視的骯髒,是紙醉金迷的城市邊緣看不見的悲哀。灰山谷是影片中一個重要的場景。那是城市中最破敗的地方,是工業垃圾堆積成的地方。那裡有無處不在的煙塵,喧囂吵鬧的叮鈴聲,髒兮兮的毫無生機的煤礦工人。

這個地方是湯姆約會自己情人的地方,也是黛西開車撞死了丈夫的這個情人然後逃逸的地方。這個陰暗破敗的地方見證著這些光鮮的人們的齷齪與不堪。

除了灰山谷,導演在拍攝紐約的全景鏡頭時,總是將紐約籠罩在灰色的霧靄之中。燈火通明但是卻毫無生機。人們鶯歌燕舞徹夜狂歡的背後是無盡的黑暗和空洞。

灰色是孤獨和絕望的顏色。導演在這樣的色彩運用中渲染著悲劇的氛圍,無奈和一絲寒意湧上觀眾的心裡,蓋茨比的悲劇好像在冥冥之中已經註定了。

導演根據不同的場景運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現人物和烘托氣氛。這種色彩的運用與隱喻也是電影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鮮明的對比映射著現實,視覺上給觀眾衝擊的同時把電影悲哀的基調也重重地烙印在觀眾心中。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03、為了黛西追夢也因為黛西夢想破滅,蓋茨比的命運是“美國夢”異化後的不可避免的悲劇

美國夢是美國人對自由平等,對個人價值與物質財富,對建設強大的美國的追求,然而在故事發生的時代,“美國夢”已經變異,人們瘋狂追求金錢財富。五年的時間,當初天真的黛西在紙醉金迷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已經變成了一個“聲音裡充滿金錢”的女人。黛西的悲劇、蓋茨比的悲劇亦是這個社會的悲劇。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在電影中以死亡結局的蓋茨比的必然性,同時從蓋茨比的經歷中看看《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從建立到破滅的過程。

①社會浮華奢靡,黛西也早就成為一個滿心金錢的女人,蓋茨比的夢想不可能實現,悲劇結局是必然的

影片中蓋茨比每週末在自己豪華的家中舉辦奢華無比的巨大派對,所有有頭有臉的人都可以來參加,然而他其實無心這些宴會,他只是想以這一切吸引黛西,希望她有一次能夠來。他努力上進爭取獲得巨大的財富,也是希望黛西能回到他的身邊。他一直充滿希望地努力著。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黛西的改變。

巨大的財富讓黛西想要和蓋茨比在一起,但是她是懦弱的。她不敢離開自己優渥安逸的生活,不敢對湯姆說從來沒有愛過他,其實歸根結底,她不是想和蓋茨比在一起,她只是喜歡金錢,喜歡財富帶來的安全感和快樂。她成為了一個自私的空虛的女人。

在我看來,她能因為金錢短暫的與蓋茨比來往,也就會因為她的自私和懦弱拋棄忘卻蓋茨比。因此蓋茨比將自己的熱情和夢想寄託在這樣一個女人的身上,自然不可能有好的結局。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之處

②蓋茨比從窮小子到神秘富翁最後被槍殺——美國夢的建立與破滅

尼克在影片中說過“傑伊,他們都是一幫混蛋,他們一堆人加起來,也不如你”。蓋茨比是一個對一切充滿希望的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像他那樣,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希望”。蓋茨比既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物,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就像每一個努力工作想要實現自己的美國夢的普通人。

他出身在美國西部的農民家庭,年少時就充滿雄心壯志,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雖然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卻對自己的成長提出了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後來的他決心外出闖蕩,並且改掉了自己的名字,更名傑伊·蓋茨比。他追求財富,為了心中的夢想黛西而努力。

美國人信奉“努力工作”“追求財富”的價值觀,當蓋茨比以一個成功的形象一下出現時,標誌著以努力工作來追求財富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美國夢的似乎就建立起來了。

但是蓋茨比的奮鬥選錯了方向。黛西的冷漠懦弱將他推向死亡,自此,建立起來的美國夢就破滅了。爵士時代,精神空虛的人們把追求財富當作最大的夢想,“美國夢”已經變質,這樣的美國夢是不可能長久的,最終走向破滅。

這種破滅是對當時物慾橫流人們只在乎金錢的諷刺,也是這部作品更深層的意義所在。

優秀的電影總是給人以心靈啟迪和精神上的震撼。電影所展現的對爵士時代的奢華紙醉金迷的諷刺批判在最後一覽無餘。一聲槍響,蓋茨比被欺騙而死,破滅的不僅是蓋茨比的夢想,還有所有追求金錢精神空虛的人的幻想。

總結一下:

赫魯曼導演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改編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導演不僅在視覺呈現上融合了自己獨特極致的特點,同時在故事的講述和故事情節上極大的還原原著,讓電影在極致的視覺體驗下保留原著曲折神秘的美感加上原作本身具有的深刻內涵,成就了這部不可多得的改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