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防空識別區”是什麼?為何蘇聯戰機曾將北約飛機“劃破”?

“防空識別區”是什麼?為何蘇聯戰機曾將北約飛機“劃破”?

美防空識別區示意圖

“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在國際法上其實並不像“領空”一樣被法律保護,該區域均是各國自行劃設,在國際法上進入該區域也不存在所謂“入侵”的說法。當前,在全球有約20個國家及地區自行劃設有防空識別區,其中甚至還有不少國家及地區的防空識別區是相重疊的。

“防空識別區”是什麼?為何蘇聯戰機曾將北約飛機“劃破”?

美F-14戰鬥機攔截俄圖-95轟炸機資料圖

從歷史上看防空識別區最早是由美國在1950年創設,在北美周圍其共建立了5個防空識別區。按美方慣例,如果無線電詢問無法辨識防空識別區中的飛機時,美國空軍就會派出攔截飛機進行視覺上的辨識。這種情況在其他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國家及地區也同樣適用。

而美俄雙方戰機間互相進行“抵近飛行”,在冷戰中就開始較常出現,由於雙方都要表達所謂“意志”,飛行員在進行所謂“查證”、“伴飛”等行為時偶爾就會出現較激烈的的對抗行為,這種情況在今天也仍有出現。如近日美媒就報道,當地時間4月29日,俄羅斯戰機在黑海上空攔截美P-8偵察機時,雙方最近時距離只有1.5米。

“防空識別區”是什麼?為何蘇聯戰機曾將北約飛機“劃破”?

網友繪製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示意圖

另外,像1987年9月13日發生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同樣是雙方戰機過於靠近導致,當時蘇聯派出的蘇-27戰鬥機在驅離北約成員國挪威海軍的P-3B型反潛巡邏機時,蘇-27戰鬥機的垂直尾翼就劃破了P-3B反潛機右側發動機,這也導致P-3B差點墜毀,並被迫返航。而事件中的蘇-27戰鬥機則因為該事件聲名大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