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造血細胞的某一系列、主要是某一白細胞系列的前體細胞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在骨髓中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克隆性增生、積聚,並侵犯肝、脾、淋巴結,最終浸潤破壞全身組織、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懷疑患上白血病,應該做哪些常規檢查:
1.血液生化
特別在化療期間,血清尿酸濃度增高。尿中尿酸排洩量增加,甚至出現尿酸結晶。患者發生DIC時可出現凝血機制障礙。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時,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數增多(>;0.01×109/L),蛋白質增多(>;450mg/L)。而糖定量減少。塗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細胞。腦脊液清濁度隨所含的細胞數而異。
2.粒-單系祖細胞(CFU-GM)半固體培養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數目增多;緩解時集落恢復生長,復發前集落又減少。
3.染色體和基因改變
白血病常伴有特異的染色體和基因改變。例如M3t(15;17)(q22;q21)系15號染色體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與17號染色體上RARa(維A酸受體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這是M3發病及用維A酸治療有效的分子基因。此外,某些急性白血病尚有N-ras癌基因點突變、活化。抑癌基因P53、Rb失活。
4.免疫學檢查
根據白血病細胞免疫學標誌,不僅可將急淋與急非淋白血病區別;而且可將T細胞和B細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區別。單克隆抗體還可將急淋白血病分為若干亞型。
5.骨髓穿刺
多數病例骨髓象有核細胞顯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細胞,佔非紅系細胞的30%以上,而較成熟中間階段細胞缺如,並殘留少量成熟粒細胞,形成所謂“裂孔”現象。正常的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減少。約有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稱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雖然骨髓中有核細胞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細胞仍佔非紅系細胞的30%以上。白血病性原始細胞形態常有異常改變,如胞體較大、核漿比例增加、核的形態異常(如切跡、凹陷、分葉等)、染色質粗糙、排列紊亂、核仁明顯等。Auer小體較常見於急粒白血病細胞漿中,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漿中有時亦可見到,但不見於急淋白血病。因而Auer小體有助於鑑別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6.血常規
大多數患者白細胞數增多,疾病晚期增多更顯著。最高者可超過100×109/L,稱為高白細胞性白血病。也有不少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在正常水平或減少,低者可<;1.0×109/L,稱為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片分類檢查原始和(或)幼稚細胞一般佔30%~90%,甚至可高達95%以上,但白細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很難找到原始細胞。白血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細胞性貧血,少數患者血片上紅細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稚紅細胞。約50%的患者血小板低於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極度減少。
閱讀更多 白血病學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