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科学、政治及文化的贡献是怎样的?

eyeshadow5647



伯兰特.罗素 (Russell. Bertrand,1872.5.18- 1970.2.2),绝对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不列颠百科全书》赞誉他为“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他生命力极强——一生遇到不少意外,75岁时乘飞机失事坠入海中,穿着沉重的大衣奋力游泳,后被救起,他活了98岁。

他精力出奇旺盛——涉猎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文学、历史、宗教、政治等等方面;同时还频繁参加众多的社会活动。

他充满正义感——反战、反核,89岁时在美国因参加反核游行被警察局拘禁一周。

他著作等身,成就卓著——曾长时间在英国和美国的著名大学任教,还在中国讲学一年。一生出版了40余部著作,涉及到前述的方方面面。有人说,他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也有人说,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哲学和哲学史方面;亦有人说,他在文学上最出色——离世前三年里出版的《自传》,属最佳作品。 不管怎么说,罗素,对于人们赋予他的“头衔”——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等等,他都当之无愧。

罗素在数学和逻辑学方面贡献重大。

19世纪末以后,由于数学及其他科学发展的需要,数学的基础问题——包 括数学的性质、数学证明和推导的逻辑性等等,成为许多数学家、逻辑学家关心和探讨的课题。从1900年开始,罗素和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一起,致力于数学的逻辑基础和符号逻辑的研究,直至1913年,完成了三大卷本的逻辑巨著《数学逻辑》(被称为大《数学逻辑》,有别于罗素自箸的小《数学逻辑》)。这部著作,被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代表作。

罗素在此方面的具体贡献是——

第一,构设了完全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

第二,建立了实质蕴含和形式蕴含的蕴含逻辑理论。

第三,发展和丰富了关系逻辑理论。

第四,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摹状词理论。

第五,首次系统研究、分析并解决了逻辑悖论问题。

罗素的以上创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来哥德尔、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等人的元数学、元逻辑的提出和取得突出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罗素对西方哲学有深刻影响。

他在11岁时,就产生了对宗教的怀疑。这决定了罗素哲学生涯的风格和目标——以怀疑主义和谨慎的风格,探究“我们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种程度的确定性和可疑性"。 他认为科学的世界观,大都是正确的观点。在此基本前提下,他确定自己哲学事业的三项目标:最根本的,是把人类认识上的虚荣、矫饰减少到最低限度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这一目标体现在他的《意义与真理的探究》(1940)和后期主要著作《人类的知识:它的范围和界限》(1948)。第二个目标,是建立逻辑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数学原 理》(1903),是要表明数学可以从极少数逻辑原则推演出来。第三个目标,是分析的假设从语言可以推论它所描述的世界。这 目标出现在其摹状词理论、逻辑原子主义以及《物的分析》(1927)、《心的分析》(1921)两部著作中。

他是西方盛行至今的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的主要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是西方现代哲学流派——认为传统形而上学(metaphysics)哲学的思辨毫无意义,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用尽可能客观的方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并阐明它们的意义。

罗素在分析哲学的创建过程中,最先强调须把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作为哲学的根本方法;他主张创造精确的人工语言系统;并把数学和逻辑研究中的类型理论和摹状词理论引入分析哲学,他对逻辑经验主义产生了强烈影响。

罗素的哲学影响扩展到了历史领域。

1945年,罗素出版了自己的《西方哲学史》。枯燥的诸多哲学在他笔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部书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不仅是哲学史,还是社会史,其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此书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很大原因,在于罗素的历史描述与哲学见解巧妙融合。由此确立了罗素作为一位历史学家的形象和地位。据说,不少年轻人,被这本书所吸引而喜欢上了哲学和历史。

罗素对历史存有专爱,曾写了数十篇历史论文,并著有《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等历史专著。

罗素是一个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仅举重要事例如下——

1950年,因活跃于世界和平运动舞台,特别是坚决反对核战争,其作品《哲学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

上世纪50年代,罗素撰写了大量反战的文章。

1954年,遣责比基尼氢弹试验,随后与爱因斯坦一起,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声明,对核武器带来的危险深表忧虑,并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

此后,他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实际步骤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

1958年,发起禁止核武器的示威运动。

60年代后期,猛烈攻击美国的越南政策,并与法国存在主义者让.保罗.萨特等人组织了国际战争罪犯审判法庭。

罗素在教育和经济领域也有相当影响。他因《哲学问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在80岁以后正式开始写小说,接连发表多篇作品。他的自传,有极强的文学性。😊罗素对中国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他对黑格尔几乎完全不了解中国还对中国哲学评头论足,很不以为然😊。

罗素的性格磊落热情,快意恩仇。他有点偏爱斯宾诺莎的人品,称其为“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