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內家功夫與體用虛空

內家功夫與體用虛空

(孫祿堂先生)

自1915年開始,孫祿堂先生通過其自身的武功造詣及五部專著和一系列文論在武術史上首次揭示了極還虛致中和的內勁體用原理,並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構建了拳與道合、體用兼備的武學體系。在這個體系裡呈現了通過拳術體用虛空的原理、方法、要則和親身體驗的經驗。此後至今已百餘年,能承其遺緒者極少,能步入體用虛空之境界者多為孫氏拳第二代和第三代中的人物,如孫存周、裘徳元、齊公博、孫振川、孫振岱、曹禿領以及董嶽山、陳垣、牟八爺、駝五爺、圓覺和尚等。我開始關注如何通過拳術體用虛空,大約是在1993年,通過與支一峰師兄的閒談,以及他所展示的拳術造詣,使我略知其大概之意。以後,孫劍雲老師、楊世垣師伯及周劍南先生等也曾零零散散地談過一些。但當時我的目的只是瞭解其義,對具體練就的方法並未特別上心。因為,我進入武術領域的初心是為了澄清史實、仗義執言,而非為了練就什麼功夫。

隨著支一峰先生的去世,以後又經多年訪察,我強烈的感到,如果我不親自研修,指望他人根據他們各自的造詣站出來說話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得不將自己對武術的關注點延伸到拳理、拳法等方面。體用虛空自然是我關注的要義之一。大概在2000年前後,我開始就過去收集的與體用虛空有關的拳理、拳法及相關人物的事蹟進行整理,自己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踐。有關一些內容從那個時候開始陸續公開在“孫氏內家拳”網站的論壇和我出版的幾部著作及一系列文論中。具體內容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最近因為有不少愛好傳統武術者紛紛打電話給我,問關於如何在拳術修為中進入體用虛空的狀態,因此我感到對這個問題有必要再做些說明。

我曾多次強調,研修武術認識第一,否則即使告訴你具體的研修方法,你也難入正軌,弄不好不僅正軌未入,反而陷入魔境。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自古至今不乏實例。

就體用虛空而言,最需要認識的是什麼呢?

這就是你求什麼則沒有什麼,即使你自以為得到了什麼,結果一定不是什麼。

上述這段話聽上去有些繞口,什麼意思?

虛空不能著相。

無論是站樁還是走架子時,如果你去求那個虛空,那個虛空一定是求不來的,求來了,也是幻象,甚至魔境。心中不要先有個虛空的暗示。

那麼不求虛空,如何去體用虛空,修為者從何入手呢?

虛空即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即在身內,也在身外,只有打破內外,粉碎虛空,無內無外,才能進入虛空真境。入手要從心性上修為。孫劍雲老師講:“恬淡虛無,漸修靜悟。”無論是在練拳中,還是在生活中,心性都要如此。心性修為不能夠此一時,彼一時,而是要一以貫之。直到明心見性,才入虛空真境。所以,進入虛空真境必須要粉碎虛空,虛空不粉碎,不見真性。何謂真性?乃每個人的本來之性體。此即虛空真境中空而不空之物。本來之性體與虛空真境二者一也。即虛空真境乃每個人本來之性體。泰戈爾說:“做真實的自己。”這話只說了一半,什麼是真實的自己?若沒有複本來之性體,無法瞭解真實的自己。

那麼如何複本來之性體?

孫祿堂先生講:拳術能復其本來之性體。

具有這種功效的拳術就是由孫祿堂先生構建的拳與道合的孫氏武學體系。由悟道中才能複本來之性體。因此,進入虛空真境是一個人心性修為造詣的表徵,不是僅僅靠著依託某種練習方法埋頭苦練就能進入的。此外,如果僅僅是進入了初步的虛空法相,這時即使出現一些的功能,其實未入虛空真境。真空者,大道也。孫祿堂先生指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為真空。”故僅僅進入虛空法相的初境,雖然身上有了一些功能,但心性未複本來之性體,即未真正合道,所進之境也只是過程中的景象。此階段因受功能之誘、景象之惑,極易走火入魔。故通過修為拳術體用虛空之根本是復性合道。即孫祿堂先生強調的拳與道合。

因此要想通過拳術進入虛空真境、體用虛空於技擊之道,就必須研修孫祿堂先生的武學,這是繞不開的。

孫祿堂先生的武學入手就是體用虛空,方法是站無極式。

曾有人問我有關體用虛空的話題,當我建議他站孫氏無極式時,那人自稱他對無極式有體會。於是我就不再說話了。因為一個對孫氏無極式真有體會的人,就不可能沒有進入到體用虛空的狀態。就不可能對體用虛空還處於人云亦云的狀態。事實上,當今站孫氏無極式能站出一點門道的人極少,大多不得法。更有一些人根本不在這上面下功夫。孫氏無極式是體用虛空之門,有門而不入,還談何練孫氏拳?談何體用虛空?

至於如何站無極式,在孫祿堂先生的著作中以及我的兩本書和一系列博文裡都有論述,在此不贅。很多人站都不懂站,就想跑,就想勁力透空,甚至就想借虛空之勢於技擊,妄想而已。

修為虛空,就要把虛空這件事放下、扔掉,從自己的心性上一步一步地下功夫。

即使有人進入到虛空初境,產生了一定的功能,這時若不在心性上繼續下功夫修為,一樣會出偏,對自身的傷害會更大。我以前講過肖玉昆先生的事例,他已經練到能夠虛空壁立的境地,這種造詣放在當今,無一人能達到,但他此後不注意心性上的修為,被某喇嘛引入邪途,放棄對形意拳的研修,專練隔空移物等法術,最終吐血而死。所以,追求的功能越高,路途就越艱險,甚至有生死之慮。心性修為的要義就是心要放下,意空無著,從容中道。但隨著功能越高,心欲就越強,負擔就越重,越不容易放下。這時仍能放下,才是高人。延伸至社會各界也是如此。一個人自強不息,隨著地位、名望、財富的提升,同時能放下由這一切帶來的誘惑,行以極還虛之道,是為真人,此乃超凡入聖不二法門。體用虛空不僅在拳裡,更在人生,其理體物不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