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關於看三國,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20歲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覺得劉備最厲害」?

鄧毅君




20歲的人,年少輕狂,追風撲蝶 ,看到曹操的平生所為,自然是心中楷模。縱然身不能至,也會心嚮往之。

曹操官二代出身,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曾官居太尉,也就是漢朝的最高軍事長官。

曹操和同為高幹子弟的袁紹打小就是同學,兩個人關係交好,經常一起遊玩,還有一起惡作劇,去偷別人家新娘子的經歷。可見曹操年少時有多調皮,和現代的年輕人泡妞差不太多。那時的曹操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習學業,和現代經常逃課出去玩的人是一樣一樣的。


23歲那年,曹操剛大學畢業,就擔任京官,職務洛陽北部尉。這時的曹操突然換了副模樣,他不喜歡京城那些豪強闊少的所作所為,對他們的違法行為堅決打擊,甚至打死了大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

曹操的一生是才情滿天下,功業樹四海。人生無何,對酒當歌!

曹操愛女人,尤其愛有韻味的結過婚的女人,因此愛寡婦的名聲就流傳了下來。

在年紀不算不太的時候,曹操就走上了人生顛峰,當上了漢朝的丞相,統一了北方,成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這簡直是人生的榜樣,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顛峰!引無數屌絲競折腰,就象今天的王思聰一樣圈了不少粉。



人生走到40歲,慢慢走到了人生的中點。

在這個時間節點,才能慢慢體會司馬懿的不易和艱辛。

司馬懿同樣是官二代,但生不逢時,沒有趕上第一波英雄大噴發的機會。等到司馬懿長大的時候,天下的大格局已定,已過了野蠻生長的黃金時間點。

社會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期,但仍存在大量的政治鬥爭。作為士族大姓出身的司馬懿深深明白這一點。在這樣的關頭,能力越強越死的快,因為你站不到高位,卻成為身居高位的人獵殺的對象。

隱忍不發就是司馬懿的生存之道,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就是司馬懿的崛起之道。

曹操是個牛逼人物,我鬥不過,我忍;曹丕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物,我再忍;曹睿雖然生性不定,卻也是一個聰明有為之主,我還忍;面對諸葛亮的進攻,我打不過,就接著忍。

只要兩點,第一點,只要不被打死,就必有出頭之日;第二點,只要我活的比你久,你再牛逼,等你死了,就是我最牛逼,笑到最後的才笑的最好。

這才是真實的司馬懿,也是人到中年最大的感悟。時機不到不要強出頭,時機到了就要當仁不讓,機會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最強的能力。



當人生走到終點的時候,你才發現那些能把一副爛牌打好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

劉備出身低微,雖然肯定不是窮人,但一定不是當時的士族大姓出身。在當時沒有科舉考試的年代,很難有出頭之日。做官靠推薦,地位低根本就得不到推薦的資格,這就是劉備的困境。

於是劉備從年輕時就比較努力,在京城讀書時,就結交權責,打入上層社交圈。等到需要當官的時候,又修改家譜,搖身一變,成了中山靖王之後,成了劉皇叔,最終成了皇族成員。



藉助恢復劉漢江山的旗幟,劉備從最底處一點一點起來,四十多歲之前,劉備投奔了無數人,每一次失敗他再次崛起都比前一次更強大。有人笑稱劉備是個喪門星,跟誰誰倒黴。但劉備認為這都不重要,每一次經驗都為自己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還好沒放棄,終於等到你。劉備身邊有了關張趙這些名將,又有了諸葛亮法正這樣的謀臣,最終開創了自己的基業。

劉備的一生,就是屌絲逆襲的一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終成就自己的人生輝煌。



這才是天下絕大多數人真正需要學習的對象,才是大家的好榜樣!

20歲時,無權無勢無後臺,空羨曹操;40歲時,人生歷練日久,才懂司馬懿之隱忍不是膽小,人生的每一步後退都是為了下一分跑的更快;60歲時才更明白一個底層人崛起之不易,人生大略如此!


新知傳習閣


20歲覺得曹操厲害,40歲覺得司馬懿厲害,60歲覺得劉備厲害,是因為各個年齡段價值觀發生變化,尤其對自身的認識漸漸清醒,於是分別選擇了適宜當時特殊的偶像。


20歲,血氣方剛,年少輕狂,信奉實力就是一切。

這時候看曹操,何等囂張霸氣,20歲棒打權貴,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揮戈千里統一北方,快意恩仇專好人妻。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完美。至於說最後未能統一,缺憾才是美麼,何況我是曹操肯定不會犯這錯誤!至於說最後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協,誰關心這細枝末節?至於說身後子孫相互傾軋,哪管的了這許多?至於說屠城殺人如麻,反正又沒殺我,這叫個性,這叫不虛位!司馬懿,裝老烏龜,窩囊憋屈!劉備,偽君子,婆婆媽媽看著就討厭!

到40歲,人生經歷波折,明白成功不是唾手可得,信奉隱忍。

終於想起曹操是官二代,又是天才,咱沒法和人相比。也沒見有一點起色。還是司馬懿厲害啊,紋絲不動裝孫子,熬的就是年頭長。熬過了曹操熬曹丕,熬過了曹丕熬曹睿,熬過了曹睿又熬到曹爽喪失警惕,一擊致命,大權在握,多麼風光。希望我也能這樣持之以恆,苦盡甘來。曹操學不了,學學司馬懿,最終笑到最後,或者讓兒孫笑到最後,還是可以的吧。

到60歲,日子過了一大半,才知道初心最可貴。

60歲有所成就的,一定也經歷了許多波折甘苦;60歲平凡度日的,更是壯志消散,只剩歲月靜好。這時候才發現司馬懿原來也是官二代,想要熬出頭其實對多數人也沒啥意義。而劉備以草根起家,48歲時還只是新野一城的借宿者,最終不屈不撓,終成三分天下,這份執著和不斷努力才是更可貴的。即使最終有夷陵之失,至少也奮鬥一生,無愧熱血。再則,老人喜靜,對那些金戈鐵馬的殺伐不再醉心,也才發覺劉備堅持仁義道德的難得。臨終前,還要告誡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說他是虛偽也罷,能堅持言行虛偽一生,與率真有何差別?

曹操不仁,司馬不義,惟賢惟德,還看昭烈。


而我自己略有些不同。我自己是15-25歲喜歡曹操,之後就開始喜歡劉備了。這是表示我老得比較快麼?

可憐可憐我這個老人,請大家讚賞和關注吧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更多三國趣話共賞)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因為年輕的時候只看到一個人表面的成就,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才能看到:這些成就背後,每個人的起點是不一樣的。

曹操是個官二代。

往上追,曹的遠祖可以追溯到漢朝的開國元勳相國曹參,執天下半個牛耳的高官。曹操本人的祖父曹騰,是漢朝的中常侍大長秋,五朝元老!而他的父親,官做的更大了,他父親曹嵩是漢朝的太尉,起碼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全國最高軍事統帥。

孫權是個軍二代。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他爺爺孫堅征討黃巾有功,官拜長沙太守。是江東霸業的開創者。他哥哥孫策,封吳侯,是江東霸業的實際奠定者。三國的君主,孫權的命最好,老爹和哥哥早早給他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基業,當然孫權也夠牛逼自已能守得住。

司馬懿是個富二代+官二代。

司馬家族是河內郡根基最深、地位最高的門閥,高祖父司馬鈞是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是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

而劉備是什麼?

說起來有皇族的血統,沒落的貴族,其實只是個販賣草鞋的窮屌絲,上面沒人罩,下面沒人幫,左右沒人愛,可以說是零起點白手起家。前期專靠抱大腿過日子,但被抱的大腿沒一個敢小看他,中期專靠跑路過日子,但是越跑越強,越挫越勇,直至三分天下有其一。

你說厲害不厲害?


白先森Max


因為不同年齡段的追求不同。

我是這樣理解的。

20歲以下,還是個孩子。這時候大部分人都想做一個一個英雄,劉備的光鮮亮麗,皇親國戚,仁者之名就成了最好的榜樣。

20歲以後,開始接觸社會,由夢想步入現實。也開始瞭解到劉備的偽君子真相,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心中開始反感這種虛假。相比之下,曹操這個梟雄顯得非常可愛,因為曹操夠真誠,從不遮遮掩掩。同時,對英雄主義的崇拜還在,所以曹操的斬黃巾,擒呂布,獨霸天下就曉得格外有吸引力。

40歲左右的年紀,重利!這個時候都想做一番事業,謀取權、勢、錢、色,甚至可以不擇手段。而三國中,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的人,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的追求,成功。同時,司馬懿的經歷也讓他們深有感觸。想要幹事業,少不了風吹雨打。司馬懿雖然年齡比曹操小,卻是曹操一輩的人。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不敢大聲說話;曹丕上位,司馬懿裝聾作啞,如履薄冰;曹丕死了,司馬懿仍然小心翼翼,裝病欲死,才一舉翻身。這讓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有了信心:現在苦點沒什麼,我會笑到最後的!

60歲,人生已經定型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沒經歷的,也基本不可能了。身體已經不行了,慾望也少了,對於人生,只求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果說他們還有什麼想要的,那就是名,錢財美色帶不到棺材裡去,好名聲卻能讓後輩來瞻仰。一路美名傳頌的劉備也就被他們所欣賞,同時,劉備的的謹慎也就變成了最大的優點。劉備交代遺言時都在試探諸葛亮,隨時準備起身殺人,這在60歲的人看來才是幹大事的料。

這其實也是人生的三境界:20歲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崇拜“英雄”;20歲後,步入現實,理想破滅,對“英雄”的理解不同了;40歲,已經徹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無所謂“英雄”,一心只想贏;60歲,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山”和“水”一直都沒變。但看山水的人卻變了,心態和追求都徹底不同了。


我就淡淡地看著


首先來說曹操和司馬懿的出生都是很好的,曹操出自官宦,司馬懿出自世家大族,而劉備就自是不必說了,出生較弱,早年時期也較為坎坷。

首先,為什麼說在20歲左右要看曹操呢?首先,我們知道,曹操在年輕的時候就嶄露頭角,並且他機智,隨機應變能力極其突出。年輕時候的曹操也是放蕩不羈,過得十分瀟灑的。早年的曹操,愛好武藝,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學習各類傳世著作,過得十分的自在灑脫。所以對於20歲的我們來說,剛出社會,對很多東西都充滿好奇,對整個世界的都蠢蠢欲動,能像曹操這樣瀟灑的生活,並且還博聞強識的卻也讓人讚歎。

而到了40歲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年時期,我們知道,曹操到後期的演化也便黑化了,注重權謀,多猜忌,誰也不相信。而司馬懿就不同了,雖然在歷史評價中很多對於司馬懿的評價也是黑化的,但是,不得不說,司馬懿在中年的時候確實是意氣風發。司馬懿是一個很穩妥的人,曹操曾經一度的想除去司馬懿,但是都因為他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工作,所以讓曹操很是感動,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這便是一種保全自身的穩妥之處。並且司馬懿還有很多交好的友人。40歲的人都願意把自己的人生過的穩妥,並且得到眾人的讚賞支持,名利雙收,司馬懿就做到了。


劉備就是典型的青年艱苦,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大事業。劉備的出生沒有曹操和司馬懿的好,這種環境也可能是造就他能委屈求全,多采納意見,多籠絡人心的一種原因。如果劉備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從出生就含著金鑰匙,他又怎會拉下面子的去到處籠絡人心,成就他的一番大事業。我們知道60歲的人回想起自己的大半輩子,都想要的是逆境重生,而不是自己這輩子都順風順水,往往是後期的崛起才更具有人生哲理性。這樣的前半輩子才是值得誇讚的前半輩子。


知冷先生


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以前喜歡曹操的人沒有那麼多,大部分人喜歡劉備,畢竟三國演義裡劉備所代表的蜀漢是正統,正面描寫很多,曹操就被羅貫中寫的不那麼正面了,但是近幾年,尊曹貶劉成了主流了,主要是因為曹操很肆意,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赤壁大敗仍大笑三聲,許許多多的看著很帥的操作讓人覺得喜歡,至於劉備嘛,說實話,三國演義把他寫的太仁義,還有各種小說,解讀把劉備寫的太虛偽,以至於很多讀過一點三國演義,還有別的三國小說的人會有這種錯覺,其實歷史上劉備是個很灑脫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不然怎麼帶小弟。還有就是三國演義把劉備刻畫的太慘了,不像曹操那麼瀟灑,劉備四五十歲了還被曹老闆攆著跑,,直到漢中大戰才揚眉吐氣,這樣一對比,人家問,劉備曹操誰比較厲害啊,大多數人還是會說曹操厲害。在我看來,曹操用一句話很不錯,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曹老闆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劉備也不差,最起碼是除了司馬懿之外笑到最後的三個人之一。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袁隆平院士還是讓你們吃的太飽了撐得,天天不幹正事討論這些有沒的有屁用


少白1995


之所會出現判斷的差異,主要還是因為人生階段不一樣。

20歲的時候,少年意氣,血氣方剛。想的是揮斥方遒,建功立業,初生牛犢不怕虎,怎會寄人籬下?而曹操正是這麼一個人,所謂一世梟雄,實力為先,他講究的是“寧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到40歲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也處於事業的黃金時期。但這個時候也開始知道生活的艱難,知道有些人就是爹比你強,運氣比你好,天賦比你好,能力比你強。但這個階段的人也是有自己事業和人生的追求的,所以這個時候突出的就是一個陰忍,司馬懿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到60歲的時候才發現劉備的厲害之處。功成名就之後什麼最重要?名聲啊,感情啊之類的,所以很多富豪才開始搞基金會搞慈善啊。劉備劉玄德就是一個非常善於“沽名釣譽”和“收買人心”的高手。三國英雄中,講軍政才能,曹操和諸葛亮都是高手,但是要講用人識人,劉備才是大大的英雄。

要知道曹操是在沛然莫之能御的時候吸引天下英才,劉備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完全靠的是個人魅力呀。


青年史學家


小時候眼裡只有英雄。看得到英雄的功業,卻看不到英雄的起點;看得到英雄的戰績,卻看不到英雄的職責。只看到了關羽、張飛有著萬人敵的武功,卻看不到戰績更好、用兵更強的張遼、徐晃,所以也只看到了曹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開掛一般的掃平了北方,卻看不到曹操最終沒有稱帝的遺憾、看不到曹氏江山斷送的悲劇。

後來漸漸長大,知道結局比過程重要了,於是曹操的赫赫戰功在司馬懿忍辱負重最終奪取大權的故事面前,就顯得有些傻了。小時候寧可當英年早逝的英雄,也不願意當坐享其成的富貴閃人,只是長大才知道,故事都是說給別人聽的,日子才是自己過的。

再老一些,人生的不如意事見得多了,知道很多事情忍辱也不一定有用,負重前行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這才將視線迴歸到平凡的生活。這時候看劉備,看的不是他稱王稱帝,看的不是他三分天下,看的是他的起點居然那麼低微,居然也在亂世中走出了自己的的輝煌人生。這樣的人,才是真的不容易。

曹操百年不遇,司馬懿當世難尋,而劉備卻普遍存在。這樣的人鋪開的故事,才有血有肉,只是這些帶著滄桑的想法,只有經歷了人生的挫折,瞭解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能明白。


切割地球


十幾歲喜歡諸葛亮呂布這些謀士武將,因為年紀小不懂,認為這些人是在智力武力的頂峰,所以喜歡。

二十幾歲喜歡曹操,因為這個年紀年少輕狂,自認為學業有成,天知地知,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別人能力不行。只有自己才行,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能改變一切。清楚的的記得,當初問朋友們,大部分人都說,回到三國的話,就跟著曹操,原因基本一致,因為曹操會用人才。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是人才啊,不能跟只會哭的劉備,慫包司馬懿,富二代孫權,都靠邊站。

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慢慢覺得司馬懿厲害,因為經歷了社會的洗禮,認知更多,大部分人雖然不願承認,但是已經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人才了,即便是人才,面對工作中,社會上的各種事,發現自己的才能不能比,不能改變的太多,勢力,金錢,地位,不是你說改就能改變的,你甚至還要看資歷,你的各項能力不錯,卻依然被老資格老資歷的人打壓。同時有了老婆孩子,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不敢也不能在意氣用事,稍微的失敗,就可能讓你承擔不起。這時候慢慢接受司馬懿,忍忍忍,忍到自己也是老資歷,這樣就行了。

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劉備了,這是知天命的年紀,也是快退休,身體機能下降,孩子大了,不用在拼命的年紀。看慣了是是非非,熟知為人處事。不能改變的自己依然無法改變,熬資歷在面對別人,面對政策時,依然不足為道。這時候,只希望擁有一個好領導,好政策,堅持到自己退休就行。回首往事劉備的經歷讓人佩服,在劉備這樣的領導人為大家規劃的未來中,大部分人願意相信也不得不願意相信這張美好的藍圖是真的,畢竟,不管說劉備是真的仁慈也好,假的也好,他往仁慈方面做了,而且還很努力,即便是做樣子也行,那也是做了。因為仁慈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包袱,放下包袱,就否定了所有,不放下,就有了限制,就不能胡作非為。這樣就行,總比那些說話不算,欺上瞞下,雞鳴狗盜之輩強太多了。

最後,人老了後,油盡燈枯之時,說真的,大家即便不說,即便鄙夷,即便說起來就是咬牙切齒,滿嘴看不上看不起。這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想法,依然不能改變我的想法。那就是:下輩子當孫權。


人生只恨初見


這種觀點好像不太對。應該說:

1,10歲以下孩童崇拜的是諸葛亮或者呂布,一個是智慧的化身(僅限三國演義),一個是三國中武力第一人,未諳世事的孩子比較羨慕這類人。

2,20歲崇拜關羽或者趙雲,血氣方剛青少年,還是比較重視義氣的。

3,30歲崇拜曹操,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已經讀過三國志而不是拘泥於三國演義了,知道三國曆史中曹操才是最有實力的人,另外曹操也是征服敵方勢力最多的,很符合許多畢業生想憑藉自己實力去搏出一番事業的心情。

4,40歲崇拜孫權,整部三國只有孫權才是根紅苗正的富二代,雖然袁紹已經是官N代了,但畢竟是失敗者。年輕人經歷過社會給的悲慘教訓,多數人打拼失敗,這時候都會知道,有個好家庭,有個牛逼爹的重要性。

5,50歲崇拜劉備,在職場中混過很久,深知這個社會看中的不是能力高低,而是會不會為人處世,要學會腹黑才行。

6,60歲及以後以後崇拜司馬懿,這時候基本退休。許多體制內的職工,其實從入職那一刻。就盼望著退休這一天。但是身邊畢竟有短命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去世,深知“活的久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