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一小學副班長收受賄賂2萬元

1

小是賜安徽懷遠縣一小學副班長兼語文科代表,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他多次以檢查別人作業,學習進度為由,逼迫學生吃屎喝尿,收受其他學生“賄賂”幾萬元。

這個小朋友全班只有七個人,他上網上學,有專門的孩子騎車接送(自行車),他要來的錢,有專門的孩子替他保管……實際上,他個頭矮小,不過13歲,卻把這點權力運用到了極致。

他在五年多內硬生生地從六個零花錢十幾塊的小朋友手裡搜刮出兩萬多元,平均下來一年靠此項收入四千餘元,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


一小學副班長收受賄賂2萬元

2

這個案例確實讓我們驚訝,甚至瞠目結舌,但更令我們痛心疾首!同時也為我們教育者敲響了警鐘!

小賜,一個本該充滿童真的年齡的孩子,卻以這樣矮化人格的卑劣方式,橫行班裡。誰賦予了他權力?誰來監督?悲劇原因有四:

一是班主任監督的失職,這是根源。作為小賜的班主任,在任命孩子職務時應將職務的規則、要求講給孩子,而且要時時提醒,並接受全班同學的監督。和孩子進行溝通,定期通過其他孩子對小賜的認可度或者說滿意度,或者問卷形式進行認可度調查,及時糾正不良傾向,防微杜漸。

二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失責。作為學校對班級的管理考評不僅僅侷限在扣分上,更重要的是班級育人的管理,要搭建家校即時溝通的“連心橋”,校長的電話是否為全體家長公開了?學校熱線電話是否能及時解決家長反映的問題?

三是家庭責任。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最關鍵的,作為父母應及時和孩子溝通,關注孩子行為表現和情緒變化,並經常與班主任進行溝通,瞭解孩子在校表現。作為小賜的父母更是嚴重缺乏對孩子的關注和了解,孩子這麼大的變化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嗎?提醒家長多關注孩子的變化,做到早發現早介入,將欺凌與被欺凌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

四是孩子們的不抵抗,忍氣吞聲,也助長了小賜的囂張氣焰。在此也提醒老師家長及時教育孩子如遇到此類欺凌要學會解決問題,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尋求最直接有效的幫助。

作為一名班幹部可以協助老師檢查作業,但是任課教師更有責任親自摸底檢查孩子們的作業情況,以便對下一步的教育教學提供參考。因此,教師不能把檢查作業的任務完全交給學生去辦理,而把自己置身事外。這也是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的體現。

另外一點,我認為班幹部的職責定位應該是為班級服務的崗位,而不是什麼所謂的“官”,從這一點來說,只有那些真正熱愛班集體、關愛同學、自律性強的孩子才能夠勝任這一崗位。因此,班幹部的選拔程序顯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