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溼”的春天……

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中醫有云:春季溼氣大漲,不除百病叢生!

中醫有云:脾胃變虛者,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寒,水溼聚積體內,就會形成內溼。

農曆3月,是雨水相對較多的月份,此時氣候潮溼、陰涼,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中醫認為,凡有內溼的人,一旦遇到溼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溼”的春天……

除溼利器--陳皮

在南國重鎮新會,由於地處南海岸,溼氣則更甚;而人們在幾百前就找到了“除溼”的利器——陳皮!新會人早就知道,經常食用陳皮可燥溼,對脾胃有很大好處。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陳皮有詳述:“苦能洩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

民間有“南陳皮、北辣椒”的說法。南陳皮,即指新會陳皮,將其與“北辣椒”並列來說,主要針對其“燥溼”的功效。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溼”的春天……

寒溼為百病根源。而清明前後為嶺南一帶溼氣最重的時節。因此在新會乃至在廣東歷來有傳統習俗,人們常在清明前後更頻繁的把家裡存放或珍藏的陳皮拿出來沖泡或煲湯,以達到去除寒溼、健脾和胃、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在這一時節,人們也更喜歡把家裡珍藏的陳皮贈送給親朋好友。街頭巷尾,村東莊西,人們三五相聚,品皮論皮,當說出“這是我自己曬的,很正宗”時,臉上總會露出快樂而自豪的笑容……

這,成為新會陳皮文化重要的一幕,也是新會歷史傳統文化的重要一幕!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溼”的春天……

好的傳統習俗,是祖宗的智慧結晶,是世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作為新的一代,理應努力傳承與發揚!

世紀茗家,新會陳皮文化堅定的傳承者,陳皮產業堅定的發揚者,多年來承襲傳統的陳皮製作技藝,輔以現代生產技術,陳化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陳皮,如今已到了向社會分享收穫的時刻!

3年皮,5年皮,7年皮,8年皮,……12年皮,25年……

精心製作,細心呵護,漫長等待,片片珍貴!

盡享甘、香、醇、甜!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溼”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