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

~~因为工作原因,十几天没有创作更新,劳烦朋友们牵挂,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另外也有几位细心的朋友给予了史记般的指导,在这里也一并谢谢!

~~其中就提到说,在四零年二月底,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抗联的大部队都撤到苏联境内去了。从四零年到四五年八月日本人投降以前,东北再没有抗联的人活动。

~~本章开始要讲的就是这段历史的一角:抗联没被全部消灭,也没有全部都退到苏联境内。日本人是消灭了一部分抗联,其中有好多都四散坐地当了胡子。还有好多投降当了满洲国警察。另外有一小部分群众基础好的抗联战士,分散潜伏下来。四万多人,十一个军,哪能那么容易被全部消灭呢。

~~他们肩负的任务是保存实力,视机而动,收集情报,暗中发动群众,帮助穷人搞土改。等待抗联大部队重新打回来。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


~~时候,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场面。各种帮会,大小绺子,日本正规军,满洲国军警,抗联的残余人员,国民党的小股军队和特工,苏联的国际特工。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刀光剑影。像走马灯一样,好不热闹!

~~最受伤的还是咱们东北这旮哒的老百姓。满洲国军警和日本人要收公粮,派捐税。胡子和帮会,再加上国民党的人时不时的来抢。真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在强大的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军警的统治下(日本关东军始终有七十多万正规军驻扎在东三省,直到四五年战败也没有调走,真正原因是怕苏联人搞偷袭,闲时帮助满洲国治乱,收刮战略物资)。这时候,抗联的行为做派,尤如黑夜里远处的一盏明灯,在老百姓的心里,越来越亲近,越来越渴望!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


~~上一章讲到师部侦查科。其实有人问我,抗联都逃到苏联去了,何来师部?

~~我前几章有过说明,杜原国是师部直属单位,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他和于德录没有随大部队转移到苏联去,就近潜伏在通化一带。依然活动在南满的山山水水。

~~于德录师徒俩,熟悉南满的每一个角落,以前除了完成侦查任务,必要时也给各个联络点送密信。结识了许多干地下党的同志。杨翠军也没有跟抗联大部队撤去苏联,还是以罗通山为根据地,干起土匪的营生。只不过不再坑害老百姓了。种种原因,师徒俩完全有生存下去的条件。

~~上一次救陈洪,那一个排的兵力就是杨翠军借给杜原国的。

~~因为通讯工具匮乏,敌强我弱,战事紧张,朝不保夕。使得抗联游击队之间,缺乏联络,各自为战。整个抗联的斗争历史,都是各自为战的。为什么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把抗联的历史写完整,就是这个原因。后来人写起来更加困难,除了当事人以外,没证人,没证物,英雄们的痛楚无从述说!

~~于德录师徒俩临时的落脚点,就安排在罗通山上三清宫东边,树林下一个土草房子里。

~~虽然古城易守难攻,四门紧闭,也架不住日本人的炮轰。不过杨翠军他们跟抗联学的打游击十六字诀,非常管用。像泥鳅一样,让日满军警头疼不已。

~~这期间,已是四二年夏季,满山岭的绿树,莽莽葱葱,一望无际,不知名的各种野花,蜜蜂和蝴蝶飞来落去,煞是娇艳!空气中夹带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夏天是于德录他们的天堂,他们在山上也种菜,雨后到树林里采蘑菇,各种蘑菇都有,还有地甲皮,像木耳又不是。山药材采回来晒干,到县里药房换钱。

~~山菜更多,大叶芹是罗通山上的特产。日本人特别爱吃。什么刺龙芽,刺五加,牛毛广……应有尽有。平时换钱,吃不了晒干冬天吃。每年的五一到十月一,罗通山就是一座宝库。包括獐狍野兽,真是人间仙境,妙不可言哪。

~~全中国的抗战,这时候已经完全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杜原国他们因为跟组织失去联系,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始终在忙于生存,疲惫不堪。

~~日本人施行的三光政策,确实是古往今来战争史上的一大创举。迫使于德录他们只能晚上出去行动。再加上囚笼政策,三里一哨,五里一岗楼的,给杜原国他们带来无尽的麻烦。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一天,杜原国让于德录到梅河口镇,侦查一下敌人兵力部署情况。

~~傍晚的时候,敌人外围的兵力部署,明碉暗堡基本摸清楚了。内部一时没办法接近,只能明天再说吧。

~~于德录身穿日本人少尉排长的夏常服,肩上挎着王八盒子,骑着小黑马,一步一趋正常往罗通山方向走。侦查员穿的衣服正反两面都能用。正面是抗联的军装,反面是日本人的军装。小黑马还是他刚参军时分给的那匹。有五岁了。

~~四年多以来,跟着于德录出生入死,同甘共苦,配合的非常默契。在于德录心里,小黑马就是铁哥们儿。

~~每天早上天不亮,于德录都会骑上小黑马绕着山路跑一小时。然后牵到溪水里给它洗澡梳理毛发。每天早上一个鸡蛋,实在没有鸡蛋了,掏鸟窝。什么野鸭蛋,大雁蛋都吃过。于德录认可自己不吃也得给小黑马吃。这个小黑马非常顽皮,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的。

~~加上于德录一张娃娃脸,罗圈腿(他十六岁刚参军时并不是罗圈腿,四年多的骑兵生活,把腿长成了罗圈腿)。两个好朋友经常嘻笑打闹,行影不离。

~~快要到圣水河子乡的最后一道岗哨时,迎面走来一位日军的中队长,跨下坐着一匹枣红大洋马。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



​~~这位日本军官咪着一对野猪眼,嘴里哼哼着日本民歌,右手腋下夹着个大牛皮包。也是个年轻人,没长胡子。肩上挎着一把王八盒子,从枪套上看,很新,好像没咋用过。悠哉悠哉得往梅河口镇方向走来。

~~眼看离最后一道岗哨有一百多米的地方,两匹马一走一过的当口,小黑马突然朝日本大洋马屁股上“咔嗤”就是一口。心想你它妈的长得又高又帅,飞杨跋扈的熊样,我咬死你,我让你装逼…

~~大洋马疼的“叽溜溜”一声惨叫,“嗷”一高串出去十几米,撒丫子奔梅河口镇方向跑下去…

~~日本中队长,冷不丁吓了一大跳,差点没摔下马来。定睛细看是一个少尉小队长,在跟他搞恶作剧,急忙拉缰绳。受了惊吓的大洋马,哪管其他,风一样跑下去。嘴里骂着:“八嘎呀路,八嘎呀路!死了死了的”。日本人这匹洋马,看起来没上过战场,没见识过大场面。

~~小黑马瞧见大洋马疯一般吓跑,童心泛滥,顾不上于德录百般控制,转过身一声长鸣奔大洋马追下去。

~~别看小黑马个子小,腿脚可快,爆发力特好,五米的壕沟一跃而过,一米五多的仗子如履平地。每当追上大洋马就照它屁股上猛咬,咬得大红马,怒火中烧,一边跑一边嘶叫,哀嚎!

~~那边日本军官吓的控制不住大洋马,只得抱住马脖子,回头痛骂于德录。这边于德录也控制不了小黑马。两个人和两匹马转眼间出了满身大汗,像水洗过一般。不住溜得往下淌。浑身热气腾腾。

~~一袋烟的功夫,跑出去四道岗哨,二十多里路。

~~每到一道岗哨,敌人日伪军老远就拉枪栓,“站住,站住,再不战住就开枪啦!”

~~疯马上的日本军官,叽里呱啦的喊不要开枪。伪军们都纳闷呢,心想这俩日本军官挺好玩儿的啊。中队长被小队长追着咬,这俩活宝在玩啥子游戏哪?唉,别开枪,日本人咱们谁都惹不起。

~~于德录清醒的知道已经进入敌战区五道岗哨了,心想:“完了,这下子肯定作了日本人的俘虏了,他妈的,真冤哪,真刀真枪的干一场,打败了也甘心,这他妈的平白无故的给敌人送去了。小黑马呀小黑马,白跟了我这么多年了,你可害苦我了呀!”汗水顺着鼻尖儿不住溜的淌下。

~~前面出现一道山梁,大洋马毕竟平时训练不够,脚步有些发飘,跑不动了。就在这时候,小黑马一个健步窜上去,照大洋马脖子右侧亢嗤一口。大洋马疼的惨叫一声,一转屁股,奔着来路跑了下来。

~~马上的两个人连吓带累,都没有了声音,任由俩疯马折腾。日本军官两眼已被汗水懵主了。啥都看不见了。呵呵呵!于德录睁眼细瞧,看清楚了,也乐了。这不是往圣水河子方向跑下来了吗?呵呵!有救啦!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搞清楚了方向,于德录这回主动的打起小黑马来。恨不得一下就飞出敌战区。小黑马还是追上大洋马就咬,两个人和马,无一幸免,全身湿透。

~~每冲过一道岗哨,日伪军更加纳闷了:“咿……咋回事?他俩这是做甚?怎么追来追去的?难道是演习吗?谁也不拉枪栓了,都站在那伸长脖子看热闹。

~~当人主动打马急追时,情形完全不同了。没用半小时就出了最后一道岗哨。两匹马像一溜烟儿在土路上飞奔。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山,煞是壮观。

~~说来也怪,小黑马鬼使神差的把日本大洋马逼进了罗通山上的小路。过了大泉眼村,照着西门跑来,山下放哨的哨兵一声口哨儿,树林里,草丛里呼啦一下站起二十多个青壮年,过来拦马。大洋马再咋惊吓,也扛不住抗联战士们的围追堵截。

~~有个大个子战士,抓住缰绳,一把将日本人拽下马。嘴里大喊:“缴枪不杀!”

~~日本军官,懵懵懂懂,稀里糊涂,满身汗水的作了俘虏。照着抗联战士:“叭叭”就是两嘴巴子。“八嘎呀路,你看明白我是谁,我是中队长。”

~~大个子战士也没客气,回手就是两嘴巴:“你他妈的好好看看我是谁?我们是抗联的。缴枪不杀!”日本军官定睛一看。傻啦!乖乖作了俘虏。

~~长期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有不少都会说一些汉语。有的甚至说的非常好。杜原国经过突击审讯,得到了日本军队的一个大密秘……

~~他风趣地对于德录说:“你可立了大功了,两年来我们尽是被敌人追着打,这回该着我们出击,去打一下他们狗日的啦。”

~~于德录心里想,还立了大功呢,差点给人家当了俘虏。真是好险哪!
于德录惊马立奇功​请看下集:梅河口火车站捣毁日军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