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hild
大家好,我的头条号ID:韩信点兵,擅长回答历史领域的问题。
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员虎将,最后死于关羽之手,《三国演义》经典桥段“温酒斩华雄”说的就是关羽斩华雄一事。华雄挑战,曹操不派大将出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并不是真正为了讨饭董卓,拯救大汉天下。
东汉末年,汉朝江山逐渐颓危,董卓把持朝政,淫乱后宫,肆意废立,朝廷上下敢怒而不敢言。散布各地的一些诸侯决定会盟,一起讨伐董卓。实际上,参加会盟的十八路诸侯并不是为了真的拯救汉朝江山,而是各怀异心,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自己的声望。所以,以过多消耗自己为代价的战争,说都不想打。曹操是一代奸雄,他何尝不懂这个道理,自然是不肯卖力,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华雄实力未知,曹操不肯让自己的将领贸然出战。
曹操是爱才之人,手下的大将那可都是活生生的战斗力。华雄勇猛,连斩数将,谁也不知道他的真正实力,贸然出战,有可能是羊入虎口。而且,自己的大将战死,就等同于其他的诸侯实力增强,所以曹操不会让自己的大将贸然出战。
战胜的成果没有太大吸引力,曹操不愿给别人做嫁衣。
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是袁绍,曹操此时相当于是袁绍的收下,要听袁绍的号令,如果曹操派人战胜华雄,收益最大的是袁绍而不是曹操。曹操的终极目标不是董卓,而是争天下,袁绍早晚也是他的敌人。因此,曹操不会冒着损失大将的风险,去帮袁绍做好事。
文史荟萃
虎牢关前,面对华雄耀武扬威的挑战,论实力,曹洪、曹仁,李典、夏侯惇等并不在华雄之下,这本是曹操露脸的好时候,可曹操为何不派他们阵前迎战华雄呢?我觉得有一下三个原因。
一:凶吉难卜。华雄连斩俞涉、潘凤两员大将,其实力绝不可小觑。做为一代雄主的曹操心里比谁都明白:迎战华雄必是一场恶战,究竟鹿死谁手,他心里也没底。曹仁,李典,曹洪,夏侯惇都是跟他起家的兄弟,无论谁出意外,他都于心不忍。因此,他不愿自己这些兄弟去冒这个风险。
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曹操把自己几个大将兄弟派上去与华雄死磕,应该是有胜算的把握。关键他不是盟主,自己流血再多,牺牲再大,将来灭了董卓,功劳还是落到袁绍头山上。与其为他人作嫁衣裳,还不如静观其变。
三: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做为政治家的曹操,早已将时局洞察的一清二楚。现在朝廷是名存实亡,大家之所以一起讨伐董卓,名义上是清君侧,匡扶汉室,实际上都是来捞取政治资本,为自已以后独霸天下做铺垫的。如果现在自己豁出血本跟华雄一较高下,必落得两败俱伤。将来不管灭不灭董卓,袁氏兄弟便会轻而易举先拿自己开刀,抢自己的地盘,灭自己的势力。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曹操再明白不过了。
曹操的想法与其他诸侯不谋而合,大家都想保存实力,都想以付出最小的代价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面对华雄的挑战,诸侯们要么选择沉默,要么选择推脱。只有刘关张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敢于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洛水清风
1,华雄征战多年,能力和威望还是有的。曹操有点忌惮华雄。曹操曾在追击董卓时在荥阳城败给华雄过,差点死在华雄手上。
2,华雄在进攻曹操前是和荆州,徐州有联盟的,谁知道刘备在攻下被曹操占领的城池后就没了动静,曹操怕攻打华雄时,谁给他来个偷袭。
3,以曹操的老谋深算,审时度势,他是不会打无把握的仗。
4,在曹操得知华雄根本不知道他有霹雳战车,刘备不会援手华雄,才说,“华雄不知道天高地厚,被刘备小儿所骗……”
曹操在知彼知己后,派出大量的霹雳车开始攻击华雄。霹雳车威力之大,一仗打下来,华雄的守城上哀鸿遍野,场面血腥惨不忍睹。
5曹操只有三万人,华雄有上万人,曹操即使派大将和华雄交战,他也不会占上多少便宜。曹操有霹雳车他用霹雳车可以减少自己伤亡最小损失,就没必要派大将正面和华雄交战。
综合以上原因,这就是华雄挑战,曹操不派手下大将交战的原因。
鹏哥微视界
华雄挑战,曹操为何不派大将出场?用最简单直白的回答就是还轮不到曹操
当时曹操的阵容还比较简单(李典、乐进、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轮战斗力的话夏侯惇斩华雄应该问题不大,那曹操为何不派他出马?
十八路诸侯其实也各有盘算,有的为名,有的为面子,有的就是凑个热闹......
那既然来都来了就得想着抢点功劳,首先是鲍信的弟弟鲍忠提前出兵送了一血。其后孙坚连战连捷又惹得袁术不高兴(功劳你孙坚拿了,粮食要我出?这不行,断粮!孙坚瞬间饿趴)
华雄赢了孙坚就有点要不完的感觉了,然后就准备单挑十八路诸侯,其实华雄只是一个炮灰还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在汜水关把自己弄的好像很帅的样子。
而对于十八路诸侯来说,华雄只是个送人头的,该谁拿这个人头?得有个先后顺序,这个顺序应该按实力排(谁实力强谁先吃肉)
盟主袁绍实力并不强,只是威望、名气大而已,曹操实力更不行。按实力排名当属袁术和韩馥(一个占淮南,一个占冀州,都是粮食大区,十八路诸侯大都吃他两家的饭。所以有功劳得他们先拿)
首先袁术当仁不让排出骁将俞涉(卒),然后韩馥派出上将潘凤(卒),然后该袁绍了,但是袁绍却犯急了:“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不在,要有一人在,我会怕他?”
然后关羽从公孙瓒旁边站出来了,按顺序的话袁绍不出牌也该公孙瓒了。但是关羽又不属公孙瓒!袁术又不高兴了,本来刚刚就出错了牌,现在又一个插队的!还是个无名小卒,真欺负我们没人吗?只是我大将纪灵不在,若在岂能轮到你?
这是曹操就出来打圆场了,你们排在前面的赶紧不然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曹操啊!谁料关羽出马,瞬间秒杀!镇住了各路诸侯.....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当时的曹操还是心向汉室,没派人出战只是实力太弱,拿人头的事还轮不到他.....
(演义小说而已,华雄真实并非关羽斩杀,而是被孙坚击杀)
该文借鉴于“虹猫大侠 ”--这才是真大侠
左将军
三国有三笑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啊~”
大概是我笑点比较低吧!每次看到这几个地方,我实在忍不住。
关外风沙漫天,关内人心惶惶。华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俞涉、潘凤,威慑群雄,众人大惊。这时,只见一人,
提刀上马美髯飘,战鼓数声转瞬消。
帐中酒暖人心躁,风卷帘掀见绿袍。
关羽出手,非同凡响,温酒斩华雄,一战封神。此时,刘备感觉很舒服,这个二弟没白认;孙坚感觉很委屈,华雄明明是我杀的;而曹操心中暗喜,一切都在我曹某人预料之中。
那么面对强势的华雄,曹操为什么不派大将灭其威风呢?
第一,没把握。董卓势力有多大,吕布华雄有多厉害,别人不太清楚,曹操可是非常明白的。他刚刚献刀,从董卓的大本营逃了出来,可是曹操身边都有谁呢?乐进、李典、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而这几人中又要属夏侯惇为最强战力,根据夏侯惇当时的武力来判断,面对华雄,他还真没什么把握。即使是最后可以斩杀,搞不好也要受伤,这样得不偿失。
第二,没发派。夏侯惇是谁呀?曹操的本家,他和曹操的关系非同一般,和俞涉以及所谓的上将潘凤完全没有可比性。正是因为夏侯惇在曹氏集团重要的地位,所以曹操是不会轻易派他前去冒险的。换句话说,曹操不会让他出战,即使是要派,也必须等夏侯惇自己请求出战,这样才会显得合理。
第三,你装我也装。十八路诸侯,看似名正言顺,大公无私,其实说白了,他们就是羡慕嫉妒恨。正是因为如此,没有人愿意去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大家都希望出最少的力,得最大的利。所以面对华雄时,袁绍感叹,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不在,若一人在此,何惧他华雄;而袁术摸摸鼻子,我的纪灵也不在。实力雄厚之人尚要藏拙,那么相对较弱的曹操又怎么可能不会保存实力。
第四,以静制动。曹操是谁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不会满足只是灭掉一个董卓,他更看重的是灭掉董卓之后,如何与群雄争天下。所以,他更加希望通过董卓来观察其他人,了解众人的实力和胆略,尤其是联军盟主袁绍。那么在这种局面下,以不变应万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
第五,没必要。正史中,华雄在乱军之中,被孙坚枭首,曹操没有机会。而演义中呢?有机会却没有必要,因为在曹操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前,他是不会主动派人迎战华雄的。而如果关羽当时没有站出来,我相信,曹操最后还是会选择与之一战。
古今注
华雄一出场,威名显扬,杀人立功。几战功成。曹操当时手下是仓促急合的队伍,将领少。有乐进,李典,夏侯渊,夏侯淳,曹洪,曹真等几人,武艺不是十分强,又是亲朋不舍死在华雄手下。
而且曹操矫诏下的令,命令十多路诸侯急此捉董卓。董卓未见,先死大将,功立不重。又无实力后战。而且曹操之心也有借此矫诏看各诸侯实力,也是借捉董卓之机削各诸侯实力。他不出将,与吕布战也不出。直至众诸侯看董卓实力强也不出兵,他怒而出。想立功,结果败。
曹操之心人奸!
青木皮
曹操为何不派手下的大将交战实际上有很多考虑。
1、当时曹操的势力并不大,当你实力不足的时候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过早的暴露实力,以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
2、华雄的实力很强,这一点知己知彼的曹操比谁都清楚,不会让自己的大将轻易去送死。
3、借着华雄的挑战,曹操也能看清这十八路盟军的实力和态度,哪些是真心来打仗的,哪些是浑水摸鱼的,各个盟军的实力如何。这不就试出了刘备手下关羽的实力,之后进行笼络。
曹操是个非常实际且奉行实用主义的人,每一步都算准了!
时胖纸说诡事
袁绍为首十八路诸侯伐董卓,都不肯出力各怀异心,只有孙坚、鲍信、韩復、公孙赞,肯买力。鲍忠、祖茂、俞涉、潘凤、被华雄所杀。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前,曹操看透了这些诸侯嘴脸。强大的盟主袁绍,借口颜良文丑不在,没派部将迎敌。曹操很失望,所以曹操不派兵将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