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單位裡工勤人員和工人身份是一回事嗎?

滄海一粟207431560


我們大家在機關事業單位裡工作,經常會聽說工勤人員、工勤崗位,工勤人員和工勤崗位是不是都是工人身份呢?

這個結論是不一定的。

我們的工勤人員又分為行政機關的工勤人員和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

行政機關的工勤人員,編制數量正在逐步控制,呈逐漸減少的趨勢。一般是定編定人,退休一個,編制減少一個。相對來說,行政工勤人員多數都是工人身份。

其實原先的機關工勤人員多數就是司機,以前還有一種叫做“公務員”文件專遞人員。隨著我們汽車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多數人都有汽車駕駛這樣的技能,尤其是公車改革以後,領導幹部不再配車,肯定就會減少。以前的那種公務員,實際上是沒有通訊電子化的時候,將上級機關的各種文件通知發佈到鄉鎮的一類人,現在更沒有保留崗位的必要了。

至於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事業單位是根據三定方案要求設編設崗,存在一定的工勤崗位。但是,由於事業單位實行簽訂聘用合同,而且事業單位的三大崗位管理,技術和工勤可以互相轉崗,因此,工勤崗位上的人員身份也不太確定了。

工人和幹部的區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現在我們大中專學生只要畢業,辦理了轉正定級就是幹部身份,目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有八九百萬,累積起來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未來工人身份很有可能成為歷史。

目前來看,我們的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或者說輔助人員,將逐漸被編外合同制人員代替。編外人員,同時也為國家縮減編制,減少事業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實,這一批編外人員很多也是我們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也是幹部身份的。


目前,我們國家的一些電話接聽或者窗口服務等非涉密、非執法、輔助性崗位,都可以更換為編外合同制人員。

隨著我們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這一批編外人員身份地位也會逐漸明確,多數會以警務輔助人員為參考,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輔助人員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規範工資管理制度。但是想轉為事業編制,還得逢進必考、公開競爭。


暖心人社


工勤人員是指在工勤崗位上的人員;工人身份是指任何崗位上的工人身份,區別於幹部身份來講的。一個是崗位,一個是身份,兩個不同的概念。

1、工勤崗位,是指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裡面的工勤崗位,例如司機、會計、打字員、後勤服務人員等崗位。

工人身份是指區別幹部身份的全民工、集體工、合同工(前兩者是歷史遺留)等,是歷史遺留的因文憑等原因未取得幹部身份人員,和退役軍人復員轉業參加地方安置的人員。

2、工勤崗位在行政單位處於逐漸消亡的狀態,行政單位的工勤崗位基本都沒有了,所剩下的工勤編制,隨著現有工勤人員的自然減員,隨空隨銷。今後,政府以購買服務為主,不再存在工勤崗位和工勤編制。

2004年開始,工人身份的人員,再也沒有聘用制幹部一說,以前聘用的已經成為領導的,維持級別不變,逐漸退出實職和一線領導崗位。這些人員也不能成為公務員或者參公身份,極個別地方依據“解釋”,依然將管理崗位上的工勤人員轉為參公管理,但大多數地方是不能參公的。

3、工勤崗位在事業單位依然存在,也會繼續存在。新增加的工人身份的人員,主要是退役軍人復員轉業在地方安置造成的。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按級別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分別對應不同的工資待遇。

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合同制管理,身份就得不是那麼重要,通過轉崗,幹部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甚至工勤崗位工作,工人身份的人員,符合條件的,也可以轉到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在事業單位只使用一種編制,那就是事業編制,不管幹部身份還是工勤身份都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唯身份論,在聘用合同制管理的前提下,成為了歷史。

相對來說,不管是工勤崗位,或者是工人身份,所受的限制都比較大,想更進一步,難於上青天。只有同工同酬,取消身份論,取消人員身份限制,同一崗位,同一工作,同一報酬,才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更公平公正。


職言管語


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是有區別的,行政單位工勤人員絕對是工人身份,而事業單位工勤人員不一定都是工人身份。

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都有工勤人員,但兩者在編制使用和職業發展方面都是有一定區別的,行政單位人員包括公務員和行政工勤人員,公務員使用的是公務員編制,工勤人員使用的是行政工勤編制,行政工勤的晉升只有聘用職稱這一條途徑。事業單位人員包括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事業工勤崗位,三者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事業工勤晉升主要是通過聘用工勤職稱來實現,同時也可以聘用到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

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是之前的幹部管理制度,全日制大中專畢業生直接具有幹部身份,不具有相應學歷的只能通過轉幹、錄乾和聘幹方式取得幹部身份。機關事業單位在招錄人員的時候,具有幹部身份的在機關就屬於公務員,在事業單位的可以定為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那些不具有幹部身份的只能是定為工勤崗位。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政單位的工勤人員絕對是工人身份,這部分人員主要是歷史遺留人員,現在行政工勤只有軍轉安置這一條途徑,基本上是隻出不進。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絕大部分是工人身份,但也有一些單位在招錄人員的時候就會註明是工勤崗位,這樣就會出現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考錄到事業工勤崗位的情況,也就是說工勤崗位不一定都是工人身份。

總之,行政單位的工勤崗位絕對是工人身份,事業單位的工勤崗位不一定是工人身份。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問題是:單位裡的工勤崗位和工人身份是一回事嗎!


作為一個曾經的人力資源工作者,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答案是:題主的問題混淆了兩個不同的概念;

工勤崗位,是崗位設置,員工工作的崗位,可以由工人擔任,也可以由原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轉崗擔任;

工人身份,原來勞動人事管理制度中,相對幹部身份的身份認證。

一、工勤崗位

工勤崗位,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崗位設置。

黨政機關單位的工勤崗位,必須由工人來擔任。

而企事業單位的工勤崗位,可以由原工人身份的員工充任,也可以由原來幹部身份、現管理崗位或專業技術崗位的員工轉崗來擔任。


二、崗位問題由來

(一)1992年,企業單位進行勞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管理後,企業單位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企業單位中延續幾十年的國家幹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來視同幹部身份的是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人崗位員工;

企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身份,都是合同制員工。

(二)2009年,事業單位也進行人事勞動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幹部身份轉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勤崗位員工;

同企業單位一樣,新中國成立以來,事業單位延續幾十年的國家幹部、工人身份也不復存在。

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身份,都是聘用合同制員工。


三、轉崗制度

企事業單位進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時,設立轉崗工作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及員工本人的條件,員工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與工勤崗位之間轉換崗位工作,同時轉換身份的。


因而,工勤崗位,未必全由原工人身份員工擔任,原幹部身份、現管理崗位及專業技術崗位員工也是可以轉崗到工勤崗位工作的,身份轉為工勤崗位員工!




z山海


這完全是兩個概念,題主把概念混淆了,二者是無法進行比較的。

工勤編制人員是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中存在的一個工作種類,主要從事一些專業技術工作或者相對普遍性的工作。而工人身份則是一種身份認定,不分工作也不分崗位,沒有取得幹部身份的在職員工都是工人身份。

現階段工勤編的狀況

在行政機關中,隨著公車的取消,大部分行政機關的工勤編制也隨之淡出了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大部分勞務外包和勞務派遣人員,他們承擔著原本工勤編人員需要承擔的工作。而在事業單位中,也逐漸改變了原本混崗混編的狀況,把工勤編分為了專業技術崗位和行政崗位,二者都按照制度規定的晉升通道逐級晉升,而原本的事業編也改成了管理崗。三種崗位之間可以通過考核進行轉變,各個崗位都有自己的晉升通道,可以逐級逐層的考核晉升,提高薪酬待遇。

關於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對應的是幹部身份,現階段工人身份相對比較多,而幹部身份則相對較少。獲取幹部身份的途徑大致有以下4種:

  • 1.通過高考,考取全日制學校的本科及以上學歷;

  • 2.通過統一考試,考取公務員;
  • 3.軍轉幹部,檔案中具備部隊提拔任職的制式文書;
  • 4.民辦教師轉公,具備轉公的相關手續。

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基本都不可行,現在事業單位每年基本上都會對身份進行審核,重點就是那些”轉幹“的現象。所以像以前那些不規範、不嚴謹的方式基本上已經消失和絕跡了,工人想轉幹,僅僅能夠通過考試轉崗或者考公務員,並沒有其他什麼好辦法!


所以,工人身份和工勤編制是兩個意思,衡量的標準不同、限定的狀況不同、對應的關係也不相同。


丁Bar不是銀


這兩者不可以劃等號。

工人身份是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說法,相對的是幹部身份。

以前,幹部身份不論政治待遇還是工資福利都會比工人身份更好,現在國家在逐漸弱化這種觀念。只要大學畢業的都是幹部身份,或者通過參加公務員考試也可以轉為幹部身份。一般情況下,工人身份退休會比較早,男性55歲、女性50歲就可以退休了,而幹部身份需要男性60歲、女性55歲才可以退休。如果是在體制外,那就無所謂工人身份或者幹部身份了。

工勤人員,主要分為行政工勤人員和事業工勤人員。

行政工勤人員大多都是早年進入機關的人員,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控制行政工勤的崗位數量,退休一個編制就核減一個。他們主要負責司機、打字員等比較簡單的工作內容,身份都是工人身份,無法轉為公務員,因此也不能夠提拔到領導崗位。

事業工勤人員是指聘用在事業單位工勤崗位的人員,現在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專技崗、工勤崗,實行的是聘用制度,且三個崗位之間可以互相轉換,所以事業工勤人員不一定是工人身份,而工人身份也可以聘用在管理崗和專技崗上。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看了其他人的回覆,我就有點不明白了,我所知的機關單位裡只有三種身份,一種是幹部編制的公務員,一種是工勤人員編制的職工(工人),還有一種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工(臨時工)。公務員就不說了,升官發財前途一片光明,傳說中的鐵飯碗。在編職工,做得多,拿的少,受幹部欺壓,但穩定,鐵皮飯碗。合同工,這個不解釋了,你們大家都知道。


紫龍心796


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事業單位是根據三定方案要求設編設崗,存在一定的工勤崗位。但是由於事業單位實行簽訂聘用合同,而且事業單位的三大崗位管理,技術和工勤可以互相轉崗,因此工勤崗位上的人員身份也不太確定了。工勤人員通常是指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內從事駕駛、收發、打字、維修等從事簡單工種或輔助工作的人員。工勤編制人員一般有所在地區編制辦或其他相關組織根據需要核定、由用人單位報備後找錄用,並由財政統一支付薪酬,但其不同於事業編制人員,不能取得相應執法權限,不能對外執行行政事務。


小小的小烏龜


這種用人制度弊大於利,容易讓工人失去前進動力,因為再努力你也就是工人身份,沒有目標,心理上容易消極怠工,而真正能掌握單位或企業技術的恰恰是這些工人,幹部調動頻繁,形成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總之,這種制度有很大弊端。


中國大兵DF


機關裡的公務員都是幹部身份,工勤人員是工人身份;事業單位現在沒有幹部、工人之分,只有崗位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