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同一個地方的菠蘿竟差價60倍:品種、特色決定銷售前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每到農作物收穫時節,經常會有農產品價格低、農戶虧本的報道出現。但是,近日有報道說,廣東同一個縣域內,菠蘿的價格卻能相差60倍。便宜的菠蘿沒人買,貴的菠蘿反而供不應求。

菠蘿是我國南方夏天的高產水果。海南、廣東等地都有種植。雖說集中上市,低價是正常的,不過也有例外。有媒體調查發現,在廣東徐聞縣,有農戶的菠蘿賣給工廠的價格僅僅是0.18元每斤。同時,當地一個農場的菠蘿每斤價格卻能賣到每斤3到4元,與普通菠蘿有60倍價格差,卻依然供不應求。

高價菠蘿的秘密有兩個,一個是品質,一個是銷售渠道有保障。

同一個地方的菠蘿竟差價60倍:品種、特色決定銷售前景

先說品質。好的品質,靠的是品種、種植、管理等方面的突破。徐聞縣是菠蘿種植大縣。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就開始了菠蘿的種植。不過一百多年過去了,大部分種植的還是當年從巴厘島引進的品種。而高價菠蘿則是從臺灣剛剛引進的新品種,口感更好。而在種植方面,農場採用的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更加精準。在種植管理層面,農場採用了“催花”“點果”的新技術。另外,傳統種植的巴釐菠蘿種下後,大多靠天吃飯;而農場則安裝噴灌設施,保證水分。

在銷售上。當地農民絕大多數的銷售方式,是等收購商到地裡來收購,或自己採摘後,運到交易市場等人來買。而農場的銷售渠道豐富得多。大客戶、電商、零散銷售,都能賣掉菠蘿。

今年徐聞本地農民種植的巴厘島菠蘿大多每畝虧本千元以上,而新品種每畝利潤達8000多元。

說到本質,能賣到高價,這個農場打破了種植的“慣性”和“惰性”。對於分散的個體農戶而言,未知的風險和數十年形成的農業生產習慣以及惰性,是一道巨大的難關,也是首先必須邁過的一道高坎。以徐聞菠蘿為例,很多農民並不是不知道“臺農17號”“金菠蘿”等新品種,但最後卻依舊選擇接著種老品種,惰性大、眼界窄、技術弱是主要原因。

農戶選擇拒絕改變,也有他們的理由。

同一個地方的菠蘿竟差價60倍:品種、特色決定銷售前景

一是新品種投入太高;二是新品種產量不高;三是種植麻煩。

農民的擔憂,也顯示出市場信息渠道缺乏、相關扶持保障措施的不到位等現實問題。

因此,破解農產品集中上市滯銷的問題,需要解決的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農民朋友的經驗固然可貴,更要敢於改變與創新,敢於嘗試新技術、新方法。當然,嘗試都面臨著風險,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和保障措施進一步跟進。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扶持。內外因素形成合力,讓農民朋友的農產品都能賣上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