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片,

弯弯的小桥,悠悠的摇橹声……

从历史中走来的柴桥,

水脉阡陌,古桥如织,

母亲河芦江静静相依。

芦江水系作为北仑三大水系之一,全长112公里,是北仑柴桥人的“母亲河”。她的“高颜值”是与生俱来的,从未经过任何刻意的雕琢。

它因“原沿岸一带芦苇水草丛生”,历史上又叫芦花港。说它是江,其实是条河,她曾经是柴桥人民取水为饮的生命之河,也是柴桥人民的母亲河,更是浙东最长的淡水河之一。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祖先教会我们依山傍水而居,亦耕亦渔,水使这个古朴的小镇变得神采飞扬。柴桥人是看着芦江的山山水水长大的,上山,植树、采茶;下河,抓鱼、摸螺。那曾是他们日子的一部分,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依靠。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芦江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缓缓流淌。

这里天然丰富的水资源,既适合淡水养殖,

又为两岸花农的苗木灌溉提供了保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蓝天下碧水盈盈,两岸花木葱茏,

桃红柳绿掩映着村庄。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芦江是古镇的血液,沿江而建的老街,

则是古镇饱经风霜的青筋,

是古镇历史的注脚,

更演绎着古镇说不完道不尽的风情。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隔河相望,远山一峦一脉,

重重叠叠,层次分明。

山因芦江而雄峻,水因翠峰而清澈,

青山相伴,山水相映,

我想芦江该不会寂寞吧?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曾经,周围城镇的居民,出去的方式只能是行船,只能经由柴桥出行,年轻人从柴桥穿山登船,远赴上海、温州、姚北、慈溪等地谋生创业,奔赴前程。柴桥就是在母亲河的哺育下,依托相邻的穿山港,与周边地区水路相通,成为浙东穿山半岛的商埠重镇,

“小宁波”的美誉由此得来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迎着绵绵细雨,踱步在芦江边,又从芦江边转入柴桥老街中,柴桥商贸当年繁华的痕迹依然可辨:百年前沿用至今的渔丰弄仿佛还能闻到咸咸的鱼味,踱步在当店弄似乎还能听到当年的银元“丁当”作响,还有智昌弄、美丰弄、蒲鞋弄、老三和里、协生弄、七房弄等,皆属当时的商贾集散地。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喝芦江水长大从芦江坐航船出去的柴桥人,还成就了一批著名的“宁波帮”实业家和商人。有中国第一个自制灯泡,创办中国第一家灯泡厂,被誉为“中国灯泡之父”的胡西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质量与赞誉度可与派克墨水相媲美的国货名牌民生墨水厂的创办人梅汀荪;以港口业享誉香港又回报故乡的和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坤……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芦江流域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同一般。王安石在此地任县太爷时,曾“兴修水利,开辟街市”,使芦江与这位“唐宋八大家”结缘成为史话。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古往今来,当地的仁人志士、名宦达官、富商巨贾、学界泰斗辈出,或为官敬业,成为国之栋梁,或舍生求真,追寻主义,或商界施技,创造财富,或潜心科研,终成大器。有宋明名宦胡榘、沃判,清代学者黄式三、黄以周,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胡焦琴、宣伯年,植物学家钟观光、李志坚、王阳元,文体明星叶佩素、胡晓平……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历史的车轮轰隆而过,永不停歇,千百年沧海桑田,芦江河却依然故我地流淌着,回旋着,舒缓而安宁。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入夜了,芦江畔一轮清辉悬空,凉风习习,空气里四处弥散着杜鹃花香。面对着烟波浩淼的芦江,不知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诗人王安石,可曾于此举杯邀月、把酒酹江、临风赋诗?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岁月长河里一个孑孓而行的身影,

是否也曾这样伫于江畔看风景?

倘若他能看到芦江今日的盛景,

是否也生欣慰之情?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在柴桥人的梦萦处,

永远都有那么一条河流,清澈如昔。

人生的一部分记忆、欢乐与梦想,

都沿着这条河流一路追逐而去……

芦江,

将继续承载着柴桥人的山水田园之梦,

一路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奔涌向前。

所有柴桥人的记忆,为柴桥再次腾飞转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