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大家都的物種滅絕一個正常的自然規律,讓一個物種滅絕有無數個方法,但是要說最簡單的方法,那還是隻有吃。活生生把一個物種吃光,雖然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是在國外的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外國人真瘋狂起來比廣東人都可怕,來看一下那些只是因為好吃,就被吃光的物種。

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旅鴿”的名字由此而來,其英文名中的“passenger”意為“從身邊經過的人”。與我們常見的鴿子不同,旅鴿的尾羽較長,占身體的近二分之一。所以,它的體型看起來相對大些。它們喜歡成群結隊棲息在一起,每群可達到幾億只以上,僅在一棵樹上就能有幾百個旅鴿巢。它們一般生活在落基山脈東部的森林地帶,到了冬季就會飛到南方的溫暖地帶過冬。這種旅鴿體長在30到40釐米之間,雙翅展開達60多釐米,成群結隊棲息在森林中,集中成面積多達數百平方千米的集群,在一棵樹上往往會有一百個旅鴿巢。19世紀初旅鴿可以賣兩美分,旅鴿肉由火車從美國西部運到紐約。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的窮人往往除了旅鴿見不到其他的肉食。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狩獵再加上棲息地的日漸消失,旅鴿最終讓出了鳥類數量第一的寶座。直至19世紀末期,只剩了幾十個小族群,不復昔日數百個擁有數千乃至數百萬只的族群的盛況了。最後一隻旅鴿——瑪莎1914年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Cincinnati Zoo),享年29歲。就像煤礦裡的金絲雀一樣,如此數量龐大的鳥類族群消失終於使得美國人的自然保護意識覺醒了。儘管有些人早些時候就發現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但對於旅鴿來說這一切的一切還是遲了一些。19世紀80年代在密歇根州的派託斯基,每天有5萬隻旅鴿被殺死,最大的一次集體捕殺25萬隻!到了19世紀90年代中期,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儘管那時動物保護主義者開始呼籲保護旅鴿,在密歇根州通過立法,但是數量龐大的旅鴿已經成為歷史!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它們覆蓋的面積最高可以寬達1.6公里,長達500公里,宛如一個巨大的黑色飛行雲團。每當它們劃過天際之時,就可以讓整個天空立即黑下來。一個叫親身經歷過的自然學家亞歷山大•威爾遜,就在書中寫道:“當時他以為這是一場龍捲風,馬上就要把房屋和地面上的一切摧毀掉了。結果發現,只是旅鴿直接遮蔽了太陽光線。”北美旅鴿主要食用漿果、堅果、種子和無脊椎動物。生活在美洲西部山區的斑尾鴿,是旅鴿地理關係最近的種。曾有多達50億隻的旅鴿生活在美國,它們結群飛行時最大的鳥群覆蓋面積寬達1.6公里,長達500公里,需要花上數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一直以來,它們保持著穩定的數量在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當時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會偶爾捕食旅鴿,但對它們來說並不構成威脅。不過,到了17世紀,當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登上美洲大陸時,它們的命運開始發生了改變。它們肉香可口,很快就成了歐洲移民者的饕餮之物,還隨著鐵路運輸成為了美國人餐桌上的常客。科學研究認為旅鴿在美國的數量一度達到了鳥類總數的25%到40%。人們忍受著它的噪音與汙物,只因為這種鴿子還是一種美味易得的食物原料。對經歷過美國東北和中西部凜冬期的人來說,數百萬只旅鴿的到來吹響了春天與開葷的雙重號角。實際上,旅鴿是這種美味廉價又來源豐富的食材,經過鐵路與電報的傳播,最終被哄搶告罄。

曾經50多億隻的鳥被人類吃到滅絕,但科學家卻說不是人類

旅鴿捕殺方式彙總,最為經典的莫過於誘殺法,他們將一隻旅鴿的眼睛縫上,綁在樹枝上,並在旁邊佈下天羅地網。當這隻看不見的旅鴿本能地撲打翅膀時,就會吸引其他旅鴿前來匯合,從而一一落網。這樣一來,人們不用費什麼力氣,有時候一次就能捕捉到上千只的旅鴿。如今,旅鴿仍然作為自然保護運動的象徵。2014年是該鳥類消失的100週年紀念,一些組織用這一天來悼念昔日鳥中之王的隕落並期望能喚起人們對保護現存瀕危物種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