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國企員工要漲工資?事情沒那麼簡單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說,這份直接關係著國有企業員工“錢袋子”的頂層設計,被業內稱為“重大利好”,最快明年,國是君的粉絲們就可以讓你們漲薪的國企小夥伴們請客吃飯了。

那麼現在,國是君就來幫你深度剖析一下,這份文件的精髓所在。

三句話讀懂文件

1,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

按照國家工資收入分配宏觀政策要求,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結合政府職能部門發佈的工資指導線,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

2,工資與效益掛鉤。

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範圍內確定。

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

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

3,工資總額分類管理。

《意見》對商業類、公益類、金融類、文化類國有企業分類設置聯動指標,合理確定考核目標,突出不同考核重點。

專家說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專家李錦:

國企工資會向市場化方向變化

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回答了“由誰來決定”,“由什麼來決定”的問題,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內部分配自主權,由企業參考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結合市場競爭程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根據崗位職責和績效貢獻自主確定不同崗位人員工資,增強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的薪酬競爭力。例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之一的中糧集團,曾於2008年投資創立“我買網”,經過多輪面向社會的增資後,“我買網”已是中糧集團控股的股權多元化企業。“我買網”創立以來,企業內部的員工聘任、管理人員選拔、薪酬激勵等機制完全按市場化方式運作。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喜亮:

需注意平衡職工、企業、政府三者關係

《意見》對工資總額和水平的增長控制性規定強於市場性,具體執行起來企業還須謹慎操作,同時也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政策規定支持才可能落實。

工資涉及的是職工的切身利益,職工對深化改革能夠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有著強烈的期盼;工資涉及的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權利,企業對自主決定工資機制也有著強烈的訴求;工資涉及的是全社會經濟秩序穩定問題,政府當然也對宏觀調控工資水平和促進企業高效發展有著強烈責任意識。在職工、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如何實現平衡,這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個難題,需要有更高的智慧和更加開放的思維。

哪些企業要漲工資

該《意見》適用於國家出資的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其中規定,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或機構作為實際控制人的企業,參照《意見》執行。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末,中國的國有企員工數量就超過了3千萬人。

專家認為,《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出臺後,隨著2018年下半年適時出臺配套文件,預計職工工資總額在2019年會出現上漲勢頭。但因為政策規定,也不會上漲過快。

除去打破工資總額的固有管理模式,專家預計,作為國家深化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預計有關部門將會出臺股票期權、崗位分紅、利潤增量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政策,激勵並約束企業負責人能夠著眼於長期效益,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據悉,2017年,中國電子等企業控股的16家上市公司已經實施股權激勵,中航工業、國家電網、中國能建、中國鐵建等企業也開始實施科技型子企業分紅激勵。

還有哪些不足

在專家看來,《意見》儘管也規定了廠務公開、集體協商和工會監督等內容,但是,職工參與涉及其切身利益工資決定的民主權利很少。

專家指出,該《意見》雖然對工資總額作出了備案和核準的規定,但是,也明顯地規定了嚴格控制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增長的要求,基本上還是堅持了既往規定的“兩低原則”而非近年來政府提出了“同步原則”。

此外,《意見》賦予董事會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工資分配事項的權利,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決定工資機制的自主權,但是,企業工資自主決定工資的權利和空間相對不大。

同時,專家指出,儘管多數國企明年會迎來漲薪熱潮,但像建築行業、機械製造業、電信業、“三桶油”等用工數量大的企業所受到的衝擊同樣很大。來源: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