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當你破除執著的時候,自然無需控制情緒

這世上所有的罪惡,根源都在於分別心。當一個人用分別心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滋生許許多多的偏見,這些偏見又導致了許許多多相應的惡念、惡行。比如,當你很想做主編,但領導卻提拔了你的同事時,你可能就會感到不甘心,對那新主編還有幾分嫉恨,你可能會覺得他做什麼都不順眼,忍不住就想在別人面前說他的壞話,你甚至可能會故意不配合他的工作,給他出難題。因為,你對那“主編”二字有著一種貪執,既執著那“名”,當然也執著那“利”,執著那“特權”。這種執著所誘發的一切情緒與行為,包括這執著本身,仍然是一種無知。

為什麼這麼說?要明白這一點,你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靈,冷靜地審視自心,看看你的嫉妒、不甘與發洩最終傷害的到底是誰?其實,首先就是你自己。即使所有人都因為你的話而討厭那新任主編,你內心的嗔恨與痛苦仍然不會真正地消減,即便得到一種短暫的滿足,你也會在受到外來刺激——例如他罵了你一頓——的時候,再次陷入嗔恨與痛苦當中,倍受折磨。其原因在於,你的執著沒有破除。這就像你脾胃虛弱,所以經常出現消化不良、胃脹氣等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現象,而脾胃虛弱就是誕生這些現象的土壤。當你不去調節自己的脾胃,僅僅以西藥來壓制這些現象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時不時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常常強調,對待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透過現象,觀其本質,從本質入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我的大手印偈子當中有這樣一段話:“顯現妙相時,若不認知心。遂受業風吹,迷亂於當庭。自心誤為我,心用謂他人。能所遂對立,輪迴由此生。”這段話是啥意思呢?就是說,當你面對這個世界上諸多現象的時候,如果不能認知自己的真心,安住於自己的真心,那麼你的情緒與心念就會隨著不斷變化的外境而不斷變化。你會將這些妄念組成的虛幻假象,當成一個真實存在的“我”,然後將這個“我”從世界當中劃分出來,使“我”與“世界”變成兩個對立的概念。從而誕生了“我得到了什麼”、“我失去了什麼”、“這個世界上什麼都不屬於我”、“這個世界奪走了我的一切”等等千奇百怪的念頭。這些念頭當中,有些是會讓你得到快樂的,比如“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我比他們都強”等等,但因緣在不斷和合,無論得到之物還是失去之物,都難免會改變,你的慾望也一直在變。所以,只要你不能從這些虛幻的假象當中超脫出來,你的心就會不斷在天堂與地獄之中徘徊。你一會兒像天人一樣快樂,一會兒像阿修羅一樣充滿了仇恨,一會兒像動物般愚痴,一會兒像惡鬼般貪婪,一會兒又像地獄眾生般痛苦。這不斷改變的,其實也不是你真正的心,而是那因緣和合而生的妄心。當你聽任妄心的指使時,其實也就跟隨了一種慾望的聲音。所以,在我們說“跟著感覺走”時,那感覺並不是凡夫的衝動,而應該是明心見性之後的直感。如果你聽從慾望的指引,不假思索地做事,你往往會發現自己開始迷失,因為你會發現,好多結果都並不是你想要的。

我舉個例子,我的學生告訴我,她家的房子出租給幾個女孩子,這幾個女孩子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發生爭執,互相覺得對方不尊重自己,結果爭執越演越烈,其中兩個女孩還要求我那學生——也就是她們的房東——出面處理此事,甚至以租賃合同中的條款相壓。後來,處於爭執另一方的那女孩在憤怒當中,就提出自己搬出去另找住所,但這個結果,卻不是另外兩個女孩子所希望看到的。

那學生問我,既然她們不想讓那女孩子搬走,為啥要以如此激烈的態度對待這件事呢?我告訴她,好多人在情緒衝動之下,都會忽略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繫,他們僅僅在跟隨自己的情緒做好多事情。所以,當他們冷靜下來的時候,就很難接受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不過,他們願意接受也罷,不願意接受也罷,最終還是要接受的。因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的,當他們為這個結果創造了一種助緣的時候,就必須承受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一切。因此,我常常說,要安住於真心,用真心觀照一切。當我們能夠安住於真心,以真心的妙用來應對世界的時候,就不會被一種忽生忽滅的情緒所控制,也就無需去承受那些因一時衝動而種下的惡果,更無需因為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而在煩惱當中越陷越深。歸根究底,無論什麼樣的情緒,都是因為分別心而產生的,分別心又由執著而產生。所以,佛教修煉的根本,便是破除自己的執著。當你破除執著的時候,自然無需控制情緒,你會發現自己也沒啥需要去控制的情緒,也沒啥需要去解決的煩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風起時,平靜的湖面會泛起漣漪,甚至掀起波浪,但那漣漪與波浪都不是湖水的本來面目,只是一些短暫的現象。風息雨住的時候,湖面自然會恢復它的平靜,你的心也是這樣。假如你能夠做到“由他妄境起,不起善惡心”,那當然最好,這便是消除了分別心的結果。本文《光明大手印/參透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