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仙師與弟子溝通的技巧和原則

溝通之礙,莫過於三字之障,一為誠,二為信,三為度。

誠,就是誠心誠意,人仙合一不是一句空話,要捨得出,才能收得到,不捨不得。無論是出馬,還是出道,一碗水不能端平,自身的心沒放正,仙家憑什麼有求必應?很多人總是要求仙家如何如何,反思一下自己做到什麼了?如果你是仙家,你會被你的誠心打動嗎?大部分的癥結都在於此,只想獲得,不想付出,誠意不足,不要以為你磕頭上香上供就行了,那只是最基本的禮儀,不代表誠心多少,誠心是發自內心的,需要你摸摸良心才能確定的存在,當你從內心深處剝離了不應該存在的虛情假意,那就是誠心放光的時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其實誠就是人仙合一的基礎,只有你拿仙家不當外人了,仙家才能當你為親人,有人說,就算是石頭,肯放在心口去捂它,早晚也會捂熱的,人仙的溝通同理。

信,自信、信他。自信,要相信自己能擔當重任,能走好出馬之路,要真正對自己有信心,自信則通;信他,他就是仙家,當你發自內心的信任仙家,認同仙家的能力,信之則靈,這就是通靈,其實非常簡單,一個出馬道弟子能擁有自信,才能勇猛精進,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溝通無礙,人借仙力,仙借人威,感應不到問問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還有疑慮?是不是還沒有達到徹底的信?

度,凡事有度,有求必應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凡事都和因果有關係,無因難成果。簡單說,不要太過分的要求仙家如何如何,凡事一定要有度,有些人不解仙家的真意,一說起仙家來,就要求仙家萬事萬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仙家也是如此。度就是留有餘地,就是要明瞭常理,再高明的中醫,也會誤診,也有失手的時候,對仙家寬容一些,就象我們一直以來寬容自己那樣。很多時候,是自己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作繭自縛,才致使仙家的威能無法更好的發揮。有的人,在出馬之前,就大放狂言,要求仙家出馬的時候,必須神準,算什麼對什麼,一句都不可以錯,不管什麼事都必須百試百靈,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醫生治病還要看病情而定呢,仙家也是如此的,不可能象你想的那樣,救活一個惡人,有時會害死很多好人,仙家有求必應,也是因人而異的,仙家不是萬能的,什麼都要求仙家做到最好,這些必要的道理去要求仙家就是過度,要記住,你的想法不等於是仙家所想,仙家與人是因緣際會之結果,如果是債務關係,了清就完事了,並不是每位仙家都想和你共修百年的,當你所設的臺階太高的時候,很多仙家無法達到你的要求,怎麼繼續?人為的理解仙家,只會越走越窄。只要能夠做到誠、信、度三字,基本就可以完成與仙家的溝通,一般來說溝通初期還會遇到常見的兩個問題,一是溝通不由自己做主,只能被動接收,二是接收信息缺乏必要的準確性與穩定性。

第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有求必應,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仙家很少主動與弟子溝通,人每天有瑣事煩身,仙家一樣有自己的事要處理。想要主動的溝通,就要把握兩個關鍵,一是要爭取你可以主動溝通的權利,巧妙的運用“求”這個字。二是要知道你能和哪幾位仙家溝通,過去出馬仙堂上常有隨身報馬、探馬的名頭,這些就是和弟子最親近,最容易溝通的聯絡員,仙堂也是一樣,只是職稱、職能的變化。仙堂和人是合作關係,契約是無形的存在,真正的理解契約,並去合理的調整契約,是入出馬前的必要準備。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凡事熟能生巧,仙家和你的溝通也一樣需要練習,無論是哪種溝通方式,都需要磨合,就和新車的磨合一樣,先要低轉數下跑相應的裡數,然後拉拉高速,把各個檔位都跑一跑,最後是保養,仙家和人的溝通過程和這個是一個道理,先要低數跑,就是最開始溝通時,別讓仙家累到了,你和仙家的結合程度決定了仙家所能發揮能力的大小,你的結合沒到位,仙家無法發揮相應的能力,你非要仙家去做什麼,就過度了,對之後的磨合無益。這個時期降低標準,對自己和仙家都要多鼓勵,不要因為一件事查不準就如何如何了,人不信仙,仙不信人,溝通需要用心,要多寬容一些,就象一個新手開車一樣,不是象看起來那麼容易,凡事都有個過程,其實人仙溝通和開車一樣,熟練工種,多練習,功到自然成。其次是仙家和人的溝通想要拉高速,最好的辦法就是外部刺激,尋師訪友,大量看事,尤其是到陌生的地方,這種實戰練習效用非凡,不要太在意錢財,可以降低價格,這才是真正的養堂。至於保養,就是你要把仙堂當成一個真實的存在,好比家庭的一部分,當成人生的事業去為之奮鬥,以誠相待,以心換心,就是最大的保養,也是人仙合作的保障。

有的人不信仙,為什麼仙家能捆竅,也就是捆你的身體?為什麼信仙,肯出馬道的弟子反而不能捆竅?只走心竅呢?這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我已經說過,人身體好比一座山,仙家串竅就好比是在山上修路,修出他們能行走的道路,有的人天生就有道路,所以仙家可以直接附體,這樣的人就能夠達到捆身的狀態,根本在於“體質”不同。修仙道的人和學佛修道,身心方面都會逐步的改變,區別只在改變的程度、方式、形式、形態的區別。佛家的舍利子、虹化等等都是人體改變的顯示,包括現在有些人出現的靈骨,鬼骨,仙骨,等等這些都是串竅後的結果,不要以為串竅是一次性的,從生到死,修完路之後,還會修其他設施,最後修成靈山才算功德圓滿,這種東西會遺傳的,這也是為什麼仙堂會歷代傳承的原因,為什麼仙家一上身會說是你家的老香根了。

很多人老是不明白仙家為什麼不說話?反過來想,仙家為什麼要說話?反覆強調,有求必應,無求無應。你沒事會自言自語嗎?你沒事去管閒事嗎?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很多事都想明白了,恭敬心到了,石頭也會開口說話的。其次,不要認為所有的仙家都是一種方式與人溝通,要分別對待。掌握不同仙家的不同特性,會省很多事。還有並非每一位附體的仙家都是全能,不是每一位仙家都能查事,治病的。要去了解仙家,掌握仙家的特性。就眼前來說,只需要和掌堂教主溝通好了,其他就非常容易了,也就是說,這位仙家不說話,就換下一個,或者直接請仙堂上的掌堂教主落馬,別的仙家不要上身,教主落身再不說話,那就是仙堂時機不到,等到時機到了再出吧。可能有的人說,歷來的規矩,堂門不立,教主不落座,至於現在人所理解的請教主上身,基本都是其它的仙家先來了,教主是不會到場,不管教主是胡家,還是黃家,都不會在你道門不開之前到場。還有一種情況,仙家不說話,就是給你辦事的立堂師傅沒有點出來,也就是盤道沒對上路,仙家不開口。其次,也不要以為開口就都是對的,這裡面很複雜,你得有辨別真假的能力,知道到底誰是你家的,誰是別人家的。在沒有明確的感應之前,不要亂找立堂師傅,找的越多,你的阻礙越大,百川歸海需要容量,你的容量夠了,再去訪友拜高人吧。

筆者:易恆
仙師與弟子溝通的技巧和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