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作者 蚊姐

要说去年最火热的关键词,一定有新零售无人便利模式。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紧接着销售商把眼光投向一个使用更频繁的场景——汽车,就这样车载货架应运而生。车载货架的概念越来越火,一路乘风破浪。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车载便利店 到底便利了谁?

作为无人货架的同类产品的车载便利店,也被号称“下一个风口”的赛道。去年网约车车载便利店应运而生,魔急便和九度趣味纷纷加入这场竞争中。网约车市场不足够满足销售商的胃口,现在又向出租车市场进军。

近日,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出租车里都出现了便利店。你没有听错,就是便利店,乘客们只需要扫码支付就可以拿东西吃,有的还可以享受1分钱的优惠。“车载便利店”由一个个塑料膜的格子组成,位于副驾驶座位的后方,格子里装着各类零食、饮料以及一些小型日用品。乘客通过扫码,就可以购买。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自从网约车出现后,大家开始依赖这个方便、低价格的乘车方式。整个乘车市场被分掉了一大半,出租车车主的收入急剧下降。而车载便利店的出现,提高了出租车车主的收入。你可能会问,车主是不是还要花时间去购买产品,NO,车主只需到指定地方补给就行了。每卖出一件商品,车主可以拿到20%的提成,而且除了提成外,每月还有额外奖金。比如魔急便车载便利货架的司机除了每日获得销售总额20%的提成外,每月还有500元额外收入,包括提成收入、梯度奖励等。

这样一来,车主做一份工作,可以赚两份钱。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会移动的无人货架是不是块大蛋糕?

近两年,在上海、成都、南京和深圳等地都相继出现过车载便利店,且盈利模式不一。魔急便与GOGO+,作为首批玩家,都在潜心打磨模式,也在为之后的全国扩张铺路。

先是网约车,现在又进军出租车市场,看得出来确实是块大蛋糕。大家认为,即使作为短途车程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在这个堵车成习惯的年代,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今年,各大公司纷纷出手,想要抢下这块大蛋糕。滴滴、聚美优品等公司纷纷入局,魔急便和gogo两大巨头,如今都已获得千万元融资。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车载便利店依托“封闭场景+流动人群+高频消费+基于数据”的精细运营能力,将零售的最小颗粒从之前的便利店更推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站在用户角度,通过更加精准的SKU组合、更加快捷商品获取,高效的支付方式,创造了新的用户价值,是有效的扩充了零售场景种类。

新的零售创新路径应该是:线上社交化,线下场景化或者满足用户即时性、标准化的需求。拼多多等公司弥补的是电商中的社交短板,进而崛起,线下零售店,要弥补的是及时性需求。小编认为,车载便利店的大方向是对的。

而且这块蛋糕,会让不少公司纯纯欲动。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车载货架这出戏 能不能唱?

和普通无人货架一样,车载货架已经开始了补贴模式,通过优惠活动或流水比例分成的形式向入驻公司返点。也就是说,投资公司还没赚钱,就开始烧钱了。

当我们短途出行时,因为上班赶时间等选择出租车的情况下,这个出租车上有食品出售,不是正好可以解决没吃早饭的问题吗。但是比起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背后的运营问题也不可小觑,“场景小、SKU有限,上升空间非常小”也成为这个轻资产模式掣肘之处。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而且小编还认为,目前车载便利店还涉及到许多监管问题。

1. 安全问题,出租车等短途小型客车的空间狭小,这个时候在车内以设置无人货架,会不会引起安全事故?

2. 食品卫生问题,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尚未有任何与在出租车内销售食品相关的政策可依,在监管未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

3. 乘车舒适问题,出租车本是保障乘客安全、增加乘客舒适体验感,以及规范等角度创新,而不是多种经营。如在出租车内吃东西,食品味道以及食品残余,可能会对乘车体验造成不好的影响。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其实移动无人货架这种新的消费场景,是要维持司机、乘客、以及车载货架企业的多方利益,一旦有一方利益受损,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能成为空壳,那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新零售市场很大,但是这块蛋糕真的非常难切,所有巨头都虎视眈眈。小公司如果不能迅速的上规模,根本没有机会和巨头叫板。

车载便利店火了 会不会重走共享单车老路

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营销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出租车上售卖食品的方式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或许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即使是个小众生意,我们也可以想象,在未来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

车载货架市场,一场乱战即将打响。这个风口能持续多久?车内场景中有没有可能诞生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