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很伟大而又鲜为人知的人?

锺舒漫shersher


我说两个党内的,

1、林育英,又名林仲丹,化名张浩(以下以张浩代替),是林彪的堂兄。

1922年入党,于1924年和1930年分别组织领导上海工人运动和东北满洲省委的筹组。曾一度被日军逮捕入狱,1932年出狱,1933年去莫斯科成为全国总工会驻共产国际代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曾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早期很多革命活动和党内人事任免都受共产国际指导。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由江西到达陕北,期间与共产国际的联络中断,期间党内一切行动均是由党内同志自行商量解决。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问题有很大好处,但是在当时那样一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的时代,特别是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无法取得与国际的联系,得不到确切信息,无疑大大的狭隘了领导人的国际视野。

从1935年4月起,张浩、阎红彦、刘长胜奉共产国际之命分别带着密电码回国寻找中共中央。遗憾的是,阎红彦、张浩是全凭记忆带回来的密码无法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只有刘长胜带回了重新编的密码才联系成功。

然而张浩却带来一个更重要的消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反对红军向西北发展,靠近苏蒙边境。实际上,这也是当时党中央早就想过的一个战略方针,然而由于党内对此争论激烈一直没有实施,甚至还酿出了红一四方面军分裂的局面。现在得到共产国际的明确指示,终于可以重新考虑这一战略了。从恢复联系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共产国际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给予了中国共产党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指示,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打通了和国际的联系后,党中央开始着手解决红一四方面军的分裂问题,张浩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四方面军南下不久,其领导人张国焘不顾多数人反对非法成立“第二个临时中央。”受党中央委托,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明确提出解决办法,并指出“共产国际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急谋党内统一。

”刚刚遭遇了南下斗争失败的张国焘明白这封电报的分量和共产国际的权威,马上复电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时,张浩这一身份和一封封电报的出现,也动摇了张国焘的亲信、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迫使张国焘取消了第二临时中央,率红四方面军北上。

这样,曾经让毛泽东认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红一四方面军分裂,现在终于走向弥合!!张浩功不可没!

1942年3月6日,张浩去世。毛泽东亲自为张浩治丧,并抬着灵柩出殡。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一个党内人士抬着灵柩出殡,感谢张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2、李立三

1946年,在中共东北局干部培训会上,一个从苏联回来的叫李敏然的人应邀为干部讲解30年代初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损失的“立三路线”。讲解的头头是道,甚至公开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听的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讲完后,李敏然一本正经的说:“我就是李立三!”全场经过短暂的沉静后,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30年代初的“立三路线”,因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而带来巨大损失,遭受批判的李立三随即离开了领导岗位,前往苏联。而推行仅仅三个月的“立三路线”却被结结实实批判了三十年!

但这并不影响李立三作为一个老革命者拥有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

李立三在苏联期间曾于1935年初在接近中国新疆的阿拉木图建立交通站,负责设法恢复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上面说到张浩、阎红彦凭记忆带回的密码未能与使中共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而刘长胜带回去的却成功了。而刘长胜带回去的密码正是由李立三编写的。同时,由于共产国际无法翻译中共发来的电报,因此也是由李立三代为翻译。


大将军威武K


提起中国近代史,许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些杰出的大人物,即使是正面人物,也很少会想到一些不太知名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非常伟大而又鲜为人知的人。

首先要提的就是陆皓东,现在提起陆皓东,如果不是具备一些历史学专业知识的话,很少会有人知道他是谁。陆皓东或许的确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一直提倡使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最初设计者实际上就是陆皓东先生。陆皓东先生是孙中山先生曾经的同学,也是孙中山发动1895年广州起义的助手,不过革命并没有成功,陆皓东先生因而被捕,被捕后受尽酷刑英勇就义,牺牲的时候年仅27岁,孙中山先生曾经称其为有史以来,为革命牺牲之第一人。这也是孙中山后来为什么一直坚持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原因。

除了陆皓东之外,唐才常也是一个做出了伟大贡献而不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唐才常和谭嗣同一样都是湖南人,也曾经是维新派的骨干人员,1900年前后,唐才常受康有为等人的影响,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勤王的起义,不过由于起义计划被泄露,加上康有为计划的混乱,唐才常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其本人也为张之洞所杀。

近代中国历史上无名之英雄千千万万,他们都为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青年史学家


我觉得必须得说一下一位为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提到民主革命,大家都想到孙中山,但这位英雄却是鲜有人知。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战友可谓无数,但是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既是孙中山的幼年玩伴,后来又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还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他就是陆皓东。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两家相距不远,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对世俗表示反抗,从小便成为挚友。

后来陆皓东与孙中山一起草上李鸿章书稿,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但未被接纳,从此便放弃和平改革的幻想。他还与孙中山一起共同筹划建立“兴中会”。与孙中山一起谋划起义,积极资助孙中山的革命。

陆皓东受孙中山委托设计革命军旗图案。他通宵达旦地思考,终于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即后来的国民党党旗)。这面军旗,成为发动广州起义的标志。

后来,1895年10月26日的广州起义突发变故,起义计划泄露,在军警搜捕革命党人时。他毅然放弃逃跑,保全党员名册,保全革命同志的生命安全,自己却被捕。

陆皓东被捕后解至南海县受审。他大义凛然,对坐在堂上的南海知县李微庸投以轻蔑的目光。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绝。陆皓东索取纸笔,不假思索,挥笔疾书,痛述严重的民族危机,指斥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在敌人屠刀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帜首度揭开革命行动序幕,孙中山常思怀念。1906年,同盟会举行会议讨论未来的国旗问题,孙中山主张沿用青白旗,“谓乃陆皓东所发明,兴中会诸先烈及惠州革命将士先后为此旗流血,不可不留作纪念”。为这个问题孙中山几乎与黄兴决裂。由于孙中山的倡议和主张,同盟会后来发动的起义中,青白旗被普遍作为革命标志。而且孙中山虽然共和之路跌宕起伏,但只要他所到之处,一定悬挂青白旗,那是对陆皓东等先烈们的永久纪念。

“青天白日满地红”,是用陆皓东的鲜血染成的。他的牺牲成就了一面旗帜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为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




江暮云


全体国军将士,他们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出了极为惨重的牺牲,但目前对他们的正面宣传相对较少,对他们的事迹也鲜为人知。因为电视上充斥着太多的抗日神剧。抗战中,国军兵力最高是500多万,共与日军展开大型会战22次,大型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0000多次,整个抗战打下来,国军牺牲人数近400万,海军全军覆没,空军伤亡惨重,陆军牺牲300多万。

关于国军在抗战中高级将领的牺牲人数,据统计记载,少将以上军衔80多位,比如西北军的张自忠、川军李佳钰牺牲时已经是集团总司令,他们和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王铭章、陈安国等被追认为上将军衔,成为军衔最高的国军殉国将领。除了高级将领,最能体现国军在抗战中做出重大牺牲的是,中下级军官的伤亡规模。抗战初期,国军中下级军官,上尉至少校是13.4万人,抗战惨烈的时候,每年要补充4.5万中下级军官。因牺牲速度快,正规军校出身的,已经不能满足战场需要,到1943年,正规军校出身的只剩下4000多人。


小贾讲历史


伍连德,1910清朝末年东北爆发鼠疫,伍连德逆流而动,和施肇星一起赶往东北。。60天在一无所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控制疫情。。国士无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