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今明六度助道摄诸法尽,略明摄诸道品,调伏六根,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六通、三明、四摄、四辩、陀罗尼、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及一切法。

云何摄诸道品?诸道品中,各有舍觉分,正为檀摄。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若三藏舍觉分,虽不入理,亦是舍身、命、财。《大论》云:“慈、悲、喜,于众生有益,舍何所益?”舍能具足六度,广利众生,是名大益。又,舍如膏油,能增五度光明。故知檀度摄舍觉分也。

若通教舍觉分,舍身、命、财,如幻如化,三事皆空,此舍觉分亦为檀度所摄也。

若别教舍觉分,舍身、命、财中无知,此舍亦为檀度所摄也。

若圆教舍觉分,舍十法界色身,舍十法界连持之命,舍十法界依报,如是身、命、财皆不入二边。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何以故?财名“六尘”。若计六尘可舍,有前人可与,己身能施,如此施者,即入六尘有边;若三事皆空,即堕无边。今观财即空,不入有;观财即假,不入空。不二之舍,与生死、后际等,离老、病、死,得不坏常住。

有边是生死,属前际;空边是涅槃,属后际;是二皆空,悉不可得,故称为“等”。

“离老死”者:前际空故,离分段老死;后际空故,离变易老死;二死永免,故言离也。

“得不坏常住”者:即是中道法性,诸佛所师;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此常住财,无能毁损;常住之身,无能系缚;常住之命,不可断灭。成就究竟檀波罗蜜以自庄严。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故《金刚般若》云:“初、中、后日分,悉以恒河沙身布施,不如受持《般若》一四句偈。”当知理观圆舍,乃会道品,檀度所摄也。

如此道品舍觉分,理观深微,而不存事行;三藏中,事施雄猛,剜灯、救贸、国城、妻子,而理观全无毫末,两皆有过。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今明事檀,助破悭蔽,进成理观,岂可相离?若人虽解实相圆舍之观,抚臆论行,涉事悭克,保护财物,一毫不舍;辞惮劳苦,称筋计力,不能屈己成他;贪惜寿命,岂能诤死让生?触事着,铿然不动,但解无行。如是重蔽,何由可破?三解脱门,何由可开?

今于道场,苦到忏悔,生决定心,起大誓愿:舍身、命、财,决无爱惜!自行此檀,又以教他。赞叹檀法,随喜檀者。立此誓已,称十方佛,为证、为救!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心若真实,无欺诳者,能感如来放檀光明,照除悭蔽。《思益》等云云。以蒙光故,与诸道品舍觉相应,须一一释出之。

事理既圆,能毕竟檀舍:

财同粪土,身比毒器,命若行云,弃三如唾。悭障既破,治道义成,便得解脱。若无因缘,寄之行道;应有利益,舍若遗芥。是为事油助增道明,开三脱门,得见佛性。若不能尔,无助治之益。

摩诃止观|助道摄法,檀摄道品(一百六十九)

文章 | 智 者 大 师

图片 | 玉 泉 禅 寺 数 据 中 心

天台祖庭 · 智者道场

当阳玉泉禅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