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1

Pick王菊,还是Pick平凡但渴望出彩的自己?

冥冥之中自有网意。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王菊在节目中受访

估计王菊也没想到,她能一夜爆红。这架势,十多年来似乎只有2005年的超级女声能与之相提并论——那一年,一身中性打扮、反直男审美的李宇春,凭借手机短信拉票迅速走红。在社交圈里,“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菊安思危”“菊家军”“物以类菊”等菊式段子或成语刷屏。

事实上,从一开始,欧美风的王菊由于从衣着到谈吐都和传统认知中少女感爆棚的女团风格迥异,被认为是最不像偶像女团的练习生。然而,就在一次对选手的个人采访中,做过教师又做过模特经纪的王菊凭借自述中引用上海第三女子中学的校训“独立、能干、关爱、优雅”而引得网友们纷纷侧目,表示要为这个大呼人格独立的练习生“路转粉”。

当王菊敢于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大家面前,当她质疑整个行业的标准和娱乐圈的规则,她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鲜明人格的人,而不再是女团生产流水线上的一枚小棋子。我们可以不喜欢她不够美的外表和尚不过硬的业务能力,却没有人可以质疑或反驳她掷地有声的这句话——“我们的手里攥着重新定义女团的权利”。

——媒体人 @李申

王菊现象的火爆折射出“路人粉”跟风造星的猎奇心理,是从众应援的裂变式回应。为选手投票打榜的背后,代表了部分网友对新时期女性自强独立意识的赞同。他们认为王菊所言着实戳中了自己对当代女性独立自主、坚强洒脱的精神所抱有的赞许与敬意。这种对女性独立形象的传播,或将重新解构人们以往对偶像女团的属性认知,乃至唤醒和鼓舞人们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肯定。而粉丝们上演的“菊式”营救或助力于绘制高素质的追星蓝图,但也需警惕过度消费而产生的逆反效应。

——媒体人 @彭雪

王菊的爆红,除了她别具一格的性格,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就是她牢牢抓住了粉丝的心。普通的外表、不完美的身材、管不住的嘴、迈不开的腿,穿洋装显土,跳舞唱歌显笨。

可她的不完美、她的笨拙、她的被忽视,她不放弃梦想的绝地反击,不是像极了现实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吗?站在白瘦美们面前有些“出戏”的王菊,让粉丝们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偶尔的无助、尴尬与强撑的坚强。人们从王菊身上,看到了自己心底那一点尘封的英雄梦。她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互联网加持下的现代娱乐业,性格与多样化,正在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

——媒体人 @凤起

2

“中国胸痛大学”未过审

一种“丰胸式”的宣传。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5月26日,“中国胸痛大学在济正式成立”的消息放出。当地媒体报道称,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提升胸痛教育和研究为目标的高等学校”。随后,“中国胸大”迅速登上热搜,成为了网络集体游戏中的语言梗。两天后,山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就分别回应,称“中国胸痛大学”没有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审批,设立高等院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使用规范的名称。

协会、学会在“名称”上升级,自己将自己“变成”大学这种能与一个社会政治机构、经济机构鼎足而立的文化机构,既是违规,也是一种文化偷盗行为。这等于“偷盗”了内在于大学一词的历史积淀、文化影响和教育规格,用以加持一个普通且松散的社会组织。说到底,还是长期以来很多协会、社会组织过度宣传,动辄冠以中华、中国、华夏等大名号,动辄捆绑一流高校名字,甚至试图“揪着自己头发离开地面”生态的一个集中呈现。

既然这个组织选择了一种“丰胸式”的宣传,就不能苛责网友以荒唐对荒唐的回应。“胸痛大学”最终回归普通学术组织,这个过程,是网络舆论以戏谑和荒诞方式进行打假的过程,也是学会、协会等组织在批评中看清自己本分的过程。

—— @光明网评论员

3

透视: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迁路径

能否看出2018年作文出题端倪?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中国也由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十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全封闭的“命题作文”或半封闭的“半命题作文”到独立自主、思想探险的开放性“话题作文”或开放性“材料作文”的转变,经历了从同质化和感性化的单一文体到自主开放、独立创新的多元文体的转变,经历了从表浅或共同表达转向基于生活经验和思维积蓄的积极主动和特色化表达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拓展考生的思维疆界,解放了考生主体的理性思辨力,引导着考生个体凸显自己的思想力和表达力。

2018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与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能力,彰显出作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长远目标。这其实也是贯穿着四十年来高考作文题型改革的鲜明理念。

环顾全球语言写作考试,也同样出现这样的趋势:通过拓宽表达空间、释放表达能量、引领考生深刻精彩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法国近年来的哲学思辨作文题“‘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新加坡近年的现实评论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都反映出环球作文教育的一种主流趋势。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SAT的作文Essay(“随笔”),也是一种学术性和思想性的评论体。近期Eassy的话题:“对他人的动机和诚意持怀疑态度是明智的吗,哪怕那些人看起来是值得信赖的”“进步往往会包含一种重大的缺陷或问题吗”“人们是否过多信任专家或权威的指引”,都着重于引导考生开放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高考作文题型的变革,既与四十年改革开放所伴随的时代主潮相呼应,其实也与国际主流趋势相契合。这也体现在2018年新修订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所确立的“核心素养”之中,也对我们此后的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

——媒体人 @潘涌

4

《卖米》何以动人?

她给我们面对苦难的勇气。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这几天,一篇创作于十几年前的长文《卖米》刷屏朋友圈。不少人为文章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潸然泪下,也为作者坎坷而精彩的短暂人生感到惋惜。2004年6月,文学杂志《当代》刊发了这篇署名为“飞花”的纪实长文,而彼时年仅24岁的作者张培祥,已不幸患病去世。

生活的艰辛,折射出的是人的力量。这篇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的作文,以纪实的口吻讲述作者和母亲担着大米去赶集的故事,字里行间,展现出为了生存所历经的艰辛。作者张培祥生前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大,白天打工补贴家用晚上学习,参与策划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创作和译著达百万字之多。

面对现实的苦难,这个年纪轻轻的作者,态度是朴实的、从容的,甚至是面带微笑的,平淡中有一种只有经典的现实主义才有的力量。

越是泥泞的路,留下足迹越是深刻。上个世纪的农村,贫困是普遍的困苦。当下的年轻人可能无法体会从贫困中走来的张培祥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但是那一份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依然能够体会。

前段时间,一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小诗唱出了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心声,外卖小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让不少人被他的执着打动。这些之所以在线上线下产生共鸣,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对人生出彩的渴望。

时代不同,奋斗是相同的。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之间并非一一对应,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挫折乃至不期而遇的天灾人祸,这些偶然让人生更为多变、曲折。当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保持一份乐观去坦然面对,以奋斗开辟出一条柳暗花明的道路,这是《卖米》能让每一个人感知到力量的原因。

——媒体人 @桂从路

5

我们,凌晨三点不回家

每一个奋斗的人都值得被肯定。

最近,一个“凌晨三点不回家”的短片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短片讲了几个不同职业的人 在深夜加班的故事:深夜赶PPT电脑却突然蓝屏的实习生,家里孩子发高烧却依然坚守在岗位的医生,为了做好工作无暇顾及远道而来男朋友的客户经理,还有凌晨三点半回家忘带钥匙却不忍打扰妻子睡在门外的保安……

近5分钟的视频看下来,感同身受。活在凌晨三点等仍灯火不休的大城市,大家都很不容易——“生而为人,我们总是被各种压力裹挟,披星戴月地奋战”。

付出就有回报,不抱怨,往前走。这正是短片中的几个人物,所认同的价值。忙碌的工作,背后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努力工作也是一种“因”的话,那胜利的“花”与“果”,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看不到的地方,不经意出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取态,凌晨加班是对工作负责,不思进取也不是罪过。但广袤的生活,自会为每个人生打出不一样的分数。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生猛地活着,说的就是每一个努力“刚着”的人。

——媒体人 @王言虎

短片并没有为所有的加班背书。追求梦想应当以健康为前提,加班需要适可而止,这是常识,也是该热文的启示之一。某些企业的“加班文化”,满足的是管理者的控制欲,消耗的是劳动者的青春与自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社会运转模式。现代城市形成以后,24小时运转的都市社会逐渐成为常态。城市的运转,只存在高峰和低谷的区别,不存在也不能有完全停止的状态。总有一些目标,需要创业者快马加鞭;总有一些竞争,需要参赛者拿出追逐的决心与毅力。

凌晨3点不回家,为的是自己更好的生活,为的是更多人能好好休息,也是为了将来少一点“成年人的世界”“对年轻人的苛刻”。所以,不要嘲笑加班者,也不必一味对“加班文化”嗤之以鼻。每一个在岗位上扎实奋斗的劳动者,都有资格获得温柔的掌声鼓励。

——媒体人 @王钟的

涨姿势时间到~

趣闻:

生鱼忧患,死鱼安乐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最近,关于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并非是深海三文鱼,生食易感染寄生虫的新闻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

首先,鳟鱼很早就出现在古代记述中了。

在《诗经·国风》中,有一首《豳风》,第一句就是:

九罭之鱼,鳟鲂。我覯之子,袞衣绣裳。

九罭(yù域),就是网眼细密的渔网,而鳟鲂,都是较大的鱼。意思是说,用细密的网去捕大鱼,它们就逃不脱了。以此表示主人留客的殷勤之意。或许,古人很早就见识过“三倍体”大的虹鳟鱼,对其印象深刻,觉得可以比作自己的好朋友。

《诗·小雅·六月》中有:“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脍鲤”就是把鲤鱼肉切成薄片,宴会中以有这道菜可称丰厚。《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闻三师将至,治鱼为鲙。”这里“鲙”也是生鱼片。

可见生鱼片在先秦已被视为珍奇贵重的食物,用来宴请宾客以及赏赐臣属。

生鱼片怎么吃?当然也要讲究,和今天也很类似。

《礼记·内则》中说:脍,春用葱,秋用芥。

就是说,吃生鱼的时候,春天要用葱佐餐,秋天要沾芥末酱同食。还是古人高明,吃生鱼用酱甚至注意到了味觉与时令的关系。

那么,古人吃生鱼片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所提到的古人吃的“生鱼片”,如鳟、鲤等,都是淡水鱼。)《三国志》中记述名医华佗的事迹,就有这样一段。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感到胸中烦懑,面色赤红而不想吃东西。华佗诊脉后说,您胃中有虫数升,都是吃生食导致的。随后给他熬制了两升的药汤。陈登喝了,过了一会儿,呕吐出三升多的虫子,都是红头能动,有半截身子还是生鱼片呢。

陈登觉得更难受了。华佗说,这病过段时间还会复发,只有良医才能救您。后来陈登的病果然复发,因为华佗不在,陈登不治而亡。

作者 @溯源君

*消息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新京报、上观新闻等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有位老朋友在等你。

• end •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