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復仇星”每2600萬年迴歸一次太陽系, 地球能逃此劫嗎?

楊默晗


復仇星即“涅墨西斯”星,它可能是一顆紅矮星,以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涅墨西斯來命名。

這顆復仇星是設想中存在的星體,是太陽的伴星,其公轉週期,推斷為2600萬年。

復仇星距離太陽大約在5萬-10萬個天文單位內,推斷它的視星等在6以上,所以在夜空中,人肉眼不可見,這顆復仇星週期性的經過奧爾特雲。

最初這顆星體是怎麼來的呢?

是理查德·A·穆勒提出來的,據他研究,他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有周期性,且每過2600萬年就大滅絕一次,於是他提出太陽存在這個伴星,每2600萬年抵達近日點,屆時將擾動奧爾特雲的彗星,引力干擾這些彗星原本的運轉軌道,使其偏向於內太陽系,這將顯著增大彗星撞擊地球的概率。

之後天文學家試圖利用望遠鏡尋找這顆星體,但多次尋找下,都以失敗告終,這可能真的只存在於設想中罷了。週期性的物種大滅絕可能另有其因。

如果這顆星體真的存在,它肯定會被人類探測到,天空中已有的望遠鏡以及準備發射的望遠鏡肯定會在近些年尋找到這顆星體,如果它真實存在的話,不過我覺得它存在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它是如何起源的呢?莫非是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太陽的引力捕獲的一顆流浪星體嗎?

即使這顆星體存在,也即便每隔2600萬年,地球就會遭遇一次物種大滅絕,我想這些對於人類的影響很小,人類作為智慧種族,幾千年的發展就已經今非昔比,所以不必要為這顆復仇星擔心。


科學船塢


“復仇星”指的是太陽的伴星,在西方人的口中,這個星體被命名為涅菲西斯星,以希臘復仇女神涅菲西斯命名,意味著復仇、毀滅之意。



太陽到底有沒有伴星這還是不確定的,這是科學家為了解釋每幾千萬年一次的生物大滅絕而假設存在的一個恆星,每當伴星重返太陽系的時候,就會導致生物大滅絕,歷史上也確實有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且似乎有著某種週期性。

復仇星之所以稱為伴星那是因為它和太陽是相互圍繞著彼此運動的,復仇星在和太陽互相公轉的軌道上,大約每2600萬年為一個週期。週期性地通過引力影響太陽系,每當它到達近日點的時候,就會引起奧爾特星雲中的小行星改變原有的軌道進而闖入太陽系,其中有的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一部分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但是也有一部分進入了大氣層,週期性的撞擊地球,造成了地球上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



科學家曾經多次試圖尋找復仇星,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有的人認為它是和太陽同期形成的,有的人認為它本來不是太陽系內的星體,後來被太陽的引力捕獲。它距離太陽的距離估計為50000個天文單位到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大約在一光年,也就是在奧爾特星雲附近。最初有一個科學家通過分析歷史上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似乎生物大滅絕是有周期的,大約2600萬年為一個週期,於是他就提出了太陽存在一個伴星導致每過2600年就出現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我們知道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就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這個統治地球長達一億多年的霸主終究還是在一個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結束了其歷史使命。所以小行星的來源就很值得考究,為什麼週期性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呢?這就被認為是太陽的伴星導致奧爾特星雲帶小行星闖入太陽系造成的。

但是這個假說被提出以後也是飽受爭議,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一半的恆星都是有伴星的,也就是兩個恆星彼此圍繞著彼此公轉,亮的那個叫主星,暗的那個叫伴星,如果假說成立的話,通過開普勒第三定律可以計算得出其半長軸為1.4光年。這樣每當它經過奧爾特星雲帶的時候,就會擾動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然後給地球帶來災難。但是也有人認為太陽的伴星不存在的,他們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中也是週期性運轉,可能運轉的過程中也會給小行星帶的行星帶來週期性擾動也說不定。而如果這個假說真的成立的話,那麼地球還有1300萬年的時間做準備,相信到時候就算真的有生物大滅絕,人類也能夠生存下來的吧!


鏡像科普


這顆星的名字可多了,俗稱X行星,也叫審判之星,更是蘇美爾人口中的尼比魯,它3600年迴歸太陽系一次,由於該星是一顆高溫岩石行星,從太空來看就是一個紅紅的火球,因此也叫大紅龍。目前這顆星被地球科學家稱作太陽系第十行星。該星由於質量巨大,引力強勁,磁場強度超強,它還帶有7顆衛星,並帶有範圍廣闊的隕石星群,它的每一次迴歸,都會給太陽系的各大星球帶來重生,特別是地球,由於它的引力巨大,磁場強度超強,當它經過太陽系時,會對系內的地球產生影響,比如現在的地球磁極發生移動,就是受它的影響,這個地磁的改變,俗稱極移!現在地球的亂象,氣溫異常飆升,火山地震頻發,大氣環流紊亂,兩極融冰,海平面上漲。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可能都與此星的接近有關。當然也可能是人類文明活動所造成的地球變動有關,由於全球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宣稱發現此星,都稱第十行星為假想行星,因此該星是否迴歸太陽系,是否被人類科學家發現?還未見官方發表,不過據說人類的上一次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就是毀於這顆行星的迴歸。當然了,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目前誰也不清楚。活在當下,平靜對待每一天,才是我們全人類該有的態度。


夜郎草芥李旭


這是一個子虛烏有的流言,也是杞人憂天。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個叫查德.穆勒的美國物理學家,在1984年異想天開的提出太陽有一個伴星的假設,並且把這個伴星命名為“涅墨西斯”星,這個“涅墨西斯”是希臘神話裡的復仇女神,因此人們就把這顆想象中的星叫“復仇女神星”。

事實上,查德.穆勒在提出這個假設的時候,沒有任何證據和計算依據,只是根據宇宙中恆星一半都有伴星的情況,結合當時美國有兩位古生物學家發現地球大約每2600萬年就會有一次大災難,導致生物大滅絕的情況出現,就提出了這個假設。而一些科學家也發現太陽會朝某個方向作加速運動,已知銀河系的引力不能解釋這種現象,就迎合了這個伴星的假設。但這個假設提出幾十年,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這麼一顆恆星存在。

有人認為這顆伴星是比較小的紅矮星,由於光度小,所以難以發現。但要發現一顆距離我們很近的恆星,並不只靠“看見”,還有很多手段觀測,比如引力攝動。

距離我們4光年的紅矮星-比鄰星可能存在一顆宜居帶的行星,科學家們雖然沒有直接觀測到,但通過這顆紅矮星的運行情況,就能夠計算出這顆行星的大概狀況;我們太陽系的海王星最早就是根據天王星軌道運行情況異常而預言發現的。如果太陽真的有一顆這樣的伴星,肯定會對太陽系的星體運行甚至太陽本身運行方式都會發生影響,幾十年來就應該能夠觀測出一些狀況,可惜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這樣一顆伴星的存在。

天體科學家們運用這個假設本身的錯誤就能夠推翻了這個假設。

如果真有這麼一顆伴星的存在,根據其軌道週期2600萬年計算,其軌道半徑近日點為50000個天文單位,遠日點為10000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為1.5億公里),其軌道半徑將在0.8-1.6光年,這樣一顆恆星這樣巨大運行軌道肯定會受到附近恆星的引力攝動,這個軌道就會改變,不可能會形成2600年的準確固定週期。因此如果真的是2600萬年有一次物種大滅絕的話,又真的有這麼顆伴星的話,這個大滅絕也與這顆伴星無關。

綜上所述,這個所謂復仇女神星毀滅論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流言,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即使真有其事,我們也無需杞人憂天。

地球上一次生物大滅絕現象出現在1100萬年前,如果真有這個2600萬年的規律,下一次大滅絕現象將出現在1500萬年以後。這樣人類就還有1500萬年的發展空間,而科學家們測算只需要5000年人類就可以達到恆星級文明(宇宙二級文明),這種文明的人類已經可以完全掌控和利用太陽系全部資源和能源,連太陽也可以控制了,何況一個小小的伴星?

所以奉勸擔心這個問題的人們放心睡你的安穩覺吧,你的子子孫孫都不會被這個復仇女神星所“復仇”,相反,如果“她”真的到來,也不過給你的子孫後代們送來了一個能量球。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理性討論點評發表高見。如喜歡本文可以轉發轉載和收藏,但需註明出處,尊重作者原創版權。多謝朋友們的關注支持和理解。


時空通訊


答:復仇星又叫做黑暗伴星,是某些學者假設的一顆太陽伴星,完全屬於猜測天體,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復仇星的存在。


某些研究學者,為了解釋地球歷史上的週期性生物大滅絕現象,假設存在一顆紅矮星或棕矮星,質量小於0.08倍太陽質量,但是大於13倍木星質量,稱作復仇星。

這些學者猜測,復仇星距離太陽5萬至10萬天文單位(大約1光年),與太陽形成雙星系統,相互公轉週期2600萬年,由於矮星的溫度低,所以很難觀測到。


學者還解釋道,復仇星每2600萬年達到近日點,會帶來許多奧爾特雲的彗星和小行星,這些天體對地球造成嚴重威脅,引發了歷史上的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如果仔細考量復仇星的說法,會發現根本不靠譜,完全是牽強附會的解釋,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復仇星的存在,所以大家沒必要當真,甚至可以當做謠言來看待,理由:

(1)紅矮星或棕矮星的表面溫度,雖然相對於太陽的較低,但是也達到500℃~2000℃,目前人類的紅外線望遠鏡,已經可以觀察到數光年內零下150℃的天體,要發現1光年左右的復仇星並非難事,但是所有尋找都一無所獲;

(2)如果在一光年左右存在一顆矮星,那麼它對太陽系的引力影響將是非常明顯的,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太陽系內各大天體受到未知引力懾動,所以復仇星的假設有點不切實際;

(3)地球主要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如果復仇星假設屬實,那麼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必定是2600萬年的整數倍,但事實並非如此。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首先要說明的是,問題中所謂的復仇星,即復仇女神涅墨西斯星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假說,並非確鑿的事實。

談及復仇女神,我們還得從地球週期性物種大滅絕說起。縱觀地球歷史,似乎存在一個恐怖的事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全球性物種大滅絕,週期大約為2600萬年。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地球週期性物種大滅絕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理查德·A·穆勒提出了復仇女神假說。

該假說認為,太陽實際上是雙星系統的一員,與一顆伴星相互環繞,而這顆伴星會以2600萬年的週期接近太陽。當這顆伴星靠近太陽,從奧爾特雲穿越而過時,產生的擾動會使大量彗星進入內太陽系,使得地球被撞擊的幾率大大提高,造成物種大滅絕。

復仇女神假說曾經一度非常流行,但由於始終無法找到實質性的證據而逐漸日薄西山。

話說回來,就算復仇女神真的存在,其迴歸太陽系對地球上的生物(比如人類)來說可能是災難,但卻也難以對地球本身造成毀滅性影響,要不地球為何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


三體迷


太陽伴星假說困擾人們也已經有30多年了,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這一假說。他們認為太陽有一顆紅矮星或者褐矮星的伴星,每隔25000萬-26000萬年環繞太陽一週。他們用希臘神話中"復仇女神"的名字,把這顆推想出來的太陽伴星稱為"復仇星"(Nemesis)。但是這會產生一個問題,既然太陽有它假設伴星存在,那這隻能是一個目視雙星系統或4叫物理雙星系統,它們會圍繞一共共同點質心旋轉,而不是伴星圍繞太陽旋轉這麼簡單。這樣不僅是2500萬年發生一次的災難了。

奧爾特星雲被認為是圍繞太陽、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一個巨大的球形外殼。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圍繞著我們的太陽系的大氣泡。奧爾特星雲中的冰體可以和山脈一樣大,有時甚至更大。

在20世紀80年代,太陽的另一個伴星被假設了。這個以希臘女神“Nemesis”命名的天體,被用來解釋地球上週期性的物種大滅絕。涅墨西斯星球會沿著高度橢圓形的軌道運行,大約每隔2600萬年就會擾動奧爾特雲中的彗星,並向太陽系內部發射一簇彗星。這些彗星中的一些會撞向地球,給生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最近的科學分析不再支持這樣的觀點:地球上的物種滅絕是週期性的,重複的。因此,Nemesis假說不再需要了。然而,太陽仍然有可能在一個更圓的軌道上有一個遙遠的、看不見的伴星,它有幾百萬年的時間——這不會對地球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為了將這個物體與惡毒的“復仇女神”區分開來,天文學家們選擇了希臘神話中“復仇女神”的名字“Tyche”。

這張圖展示了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的位置。


紅色天空001


應該說這種觀點目前來看只是猜測,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理論上的切實依據!

“復仇星”被認為是一種紅矮星或者褐矮星,是太陽的伴星!有些科學家之所以給出這樣的推測,是因為宇宙中大多數恆星都是紅矮星,同時很多恆星都有自己的伴星!

同時,科學家們發現每隔2600萬年,地球上就會經歷一次生物大滅絕,於是科學家就猜測可能就是這種所謂的“復仇星”惹的禍!具體是怎麼“惹禍”的呢?

“復仇星”被認為位於距離太陽1.5光年得罪位置(平均距離),每隔2600萬年就會經過龐大的太陽系邊緣區域-奧爾特雲,那裡有數量龐大的冰狀體,也就是彗星。“復仇星”的到來破壞了奧爾特雲的秩序,它強大的引力造成大量彗星飛進內太陽系,給地球帶來威脅!發生在6500萬面前的恐龍滅絕事件甚至都被認為與“復仇星”有關!

不過由於“復仇星”過於昏暗,科學家們很難發現它們的存在,目前的一切推測也都只是一種假說,“復仇星”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復仇星”十分暗淡,很難直接觀測到,但以目前人類科技水平,不需要直接觀測也應該能發現“復仇星”的存在(前提是真的存在),比如通過“凌日效應”,還有“復仇星”影響太陽及其行星的運行軌道等都能判斷“復仇星”是否存在,天文學家們尋找更加昏暗的地外行星就是經常用這兩種方法!但科學家們並沒有發現“復仇星”真的存在,所以它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的恆星,並不存在!

即使真的存在,真的會每隔2600萬年光臨一次太陽系,我們也不必驚慌,因為讓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大約1000萬年前,也就是說下一次生物滅絕遠在1600萬年後,如此遙遠的未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那時候人類早已走出太陽系!


宇宙探索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吳苡婷

復仇星這個詞其實是科學家的一個猜測,還沒有被確切證實。

為什麼會有這種猜測呢?是因為有個名叫有些生物學家發現地球上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生物的大滅絕。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的周邊有一圈奧爾特星雲,那裡有很多不活躍的彗星集聚。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存在著一顆伴星的假說。太陽是不是還有一個伴星,在它每隔2600萬年運行到奧爾特星雲帶時,就會干擾這些彗星的運行,導致百萬計的彗星群進入到太陽系內部,導致它們與8個行星碰撞的幾率大大提升。科學家把這顆想象中的太陽伴星命名為“復仇星”,他們猜測6500萬年前的導致恐龍大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也與這顆復仇星的運行規律有很大關係。


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彗星規律性地大掃蕩,不是因為伴星引起的,而是因為太陽系定期會在銀河系平面上上下襬動,觸動了奧爾特星雲帶上彗星,導致彗星大面積向太陽系內部飛奔。



事實上,chard A. Muller的猜測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天文學家在宇宙中發現有一半的恆星都有伴星,一般都是一顆亮的主星,加上一顆暗的伴星。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太陽有伴星,那應該是一顆紅矮星或者是黑矮星,也就是老年時代的恆星。


天文學家們為了驗證這個假說也進行大面積的觀測,想找出太陽系附近的這顆伴星,他們已經拍攝了幾千張相關的暗星照片,至今依舊沒有精準鎖定太陽伴星的存在。我們等待著是科學家最終解開這個宇宙謎團。


科壇春秋精選


復仇星,又叫涅墨西斯星,是一顆以希臘神話裡的復仇女神命名的,企圖解釋地球上週期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假想的“黑暗太陽”,迄今為止,未有確鑿證據證明它的存在。

這顆星體稱得上是我們太陽的一個兄弟,它可能是一顆低光度的紅矮星。引入這樣一顆星體,除了解釋個大滅絕事件的週期,這也很符合科學家的意願。因為我們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大部分的恆星都是成雙成對,甚至三星,四星都有,從這方面來看,太陽有個兄弟並不奇怪。


為什麼可能存在的復仇星會給地球帶來災難呢?這得和太陽,甚至是幾乎所有恆星系特別的結構談起。

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奧爾特為了解釋太陽系50億年的時間裡一直有源源不斷的彗星衝向內太陽系和彗星壽命不長的矛盾,以及有些週期特別長的彗星,首次提出了奧爾特雲的概念。

這是一個假想的包圍太陽的球體雲團,裡面有大量的彗星天體,它們中的有些受到擾動就會衝向內太陽系,威脅著內太陽系的安全和穩定。

而傳說中的復仇星就是扮演著一個“搗亂”的角色。

科學家通過2600萬年的大滅絕週期推測,復仇星的可能也就是沒2600萬年的週期穿過假想的奧爾特雲。這顆低配版的太陽雖然比我們的太陽小了一些,但它的質量也不小,巨大的引力能攝動大量的奧爾特雲彗星體在短時間內,向內太陽系飛來。

這對地球來說,被撞擊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很容易發生生物大滅絕事件。

題主問地球是否能逃過此劫?準確點應該是人類能否逃過此劫?地球麼,沒個個頭差不多的來撞肯定會沒事的。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先認識到引發這個2600萬年一次大滅絕事件的兩個主要條件是奧爾特雲和復仇星都存在。

而根據現有的科學觀測,奧爾特雲很可能存在,至於這顆黑暗太陽的存在,就沒什麼確鑿的證據了,很可能我們的太陽就是“獨生子”。

除了條件的不足,人類的手段也有很多的,我們是一種稱得上智慧的生物,和6500萬年前的恐龍不一樣的,豈會坐以待斃?


所以我們的擔心基本是多餘的,只是我們對未知的恐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