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A股暴跌之沉思錄

經常會聽到些關於市場暴漲暴跌的議論,以此來作為A股市場不成熟的依據。仔細一想,對於悽風苦雨的熊市來說,能漲一漲畢竟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好像黃梅天見了太陽一樣。真正使投資者義憤填膺的,恐怕是緊接著的暴跌。本以為是牛市要來了,或者乾脆只想搶一把反彈,但接下來慘痛的事實,毫不留情地將剛剛燃起的一點希望的火苗完全撲滅:又是暴跌,進而陰跌不已,將其深深套牢——令人呼天搶地、撕心裂肺。

無論熊市還是牛市,暴漲暴跌的現象存在,背後具有相同的機理。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系統存在“政策阻力”。何謂政策阻力呢?它來源於每個投資者的有限理性,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會監控、觀察一些系統重要變量的變化態勢。投資者將基於自己的預期和目標進行對比,如果存在差異,每個人都會採取一些措施,試圖扭轉當前的局勢,使其符合自己的預期和目標。一般來說,實際與目標之間的差異越大,行動的壓力和強度就越大。當各個子系統的目標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變革的阻力。

很遺憾,處於熊市(牛市)階段的市場,就是一個具有政策阻力的系統。由於眾多投資者不同的目標,任何一方增強的努力,都將導致其他所有的努力也得到加強。你想搶反彈,我只想撈回本金,趁著難得漲一漲,奪命狂奔。所以只要系統的模式不變,現象就很難改變。人們前赴後繼的努力,但都於事無補,徒勞無功。儘管“看得見的手”擁有足夠的權力,可以行使權力去壓制它,如放出消息、修改規則,但權力一旦放鬆,就可能帶來爆炸式的反彈:有經驗的投資者對熊市中的“暴漲暴跌”的現象一定不會陌生。

那我們就徒呼奈何、束手無策了嗎?幸運的是,相對於壓制,贏得政策阻力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放棄廢除無效的政策,設法將各個子系統的目標協調一致,建立一個更大的總體目標,讓所有參與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雖然並不是每個系統都能找到一個和諧的總體目標,但股市這個系統能:讓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到盈利的可能。只有股市在漲,投資者在不停的盈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才可能持續不停的漲,從而形成一個增強迴路,打破熊市的囚徒困境。但資金的松與緊、信息傳遞的快與慢,都與大環境有關,需要一個階段性時間的恢復,通常人們將其稱之為“週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投資者的耐心與堅持,真比黃金還可貴。

理性的長期投資者當然更希望慢牛的狀態,慢慢漲,會更好。如果大盤橫衝直撞,奪命狂奔,如同一頭紅了眼的公牛,那麼它很快將陷入另一個陷阱,離崩潰的日子不遠了。(作者:千秋邈矣獨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