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2018年,對黃梅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國字號”的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將在這個月27日隆重揭幕,許多戲迷早就引頸期待了。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海報

今天,文化和旅遊部在京舉行藝術節新聞發佈會。按照“三年一大節”的舉辦週期,今年是“大年”,藝術節呈現不少亮點:

來自皖、鄂、蘇、贛、粵5省16市的劇團捧出31臺新戲申報參演,創歷史新高,其中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創排的《鄧稼先》和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創排的《老支書》作為開閉幕式大戲亮相;不光大戲餘音繞樑,皖江8市的黃梅戲小戲展演風頭很勁。在傳承這邊,首屆中國(石牌)戲曲論壇、安慶稀有劇種(聲腔)展演也會熱鬧登場。

10元惠民票價、黃梅戲全國巡演、全國戲迷“八方賀黃梅”, “白天看景、晚上看戲”,100多場活動匯聚成真正的“黃梅熱”。

今年也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年份。

今年是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逝世50週年,早在年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專門製作了節目《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紀念人民藝術家嚴鳳英》。黃梅戲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嚴鳳英時期”迎來了解放後的第一個春天,它的芳香時至今日仍在飄逸。

1978年,在經歷了藝術的荒蕪之後,於1969年解散的安慶黃梅戲劇團重新恢復。也在這一年的5月,中共安徽省委為嚴鳳英平反。秋天,安慶黃梅戲劇團新招收訓練班學員,如今已成為黃梅戲新一代領軍人物的韓再芬被破格錄取。恰巧的是,韓再芬出生在嚴鳳英去世的1968年,成名也都在小小的16歲之齡。許多人充滿善意地將韓再芬比作嚴鳳英的“轉世靈童”。

改革開放的80年代前後,正是黃梅戲的“第二春”,那是黃梅戲揚眉吐氣的年代:古裝劇、電影、電視劇黃梅戲爭奇鬥豔。

歷史輪迴到今日,作為黃梅戲發祥地的安徽,正賦予它更多的使命。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要求推動黃梅戲“強起來”,省長李國英要求“推動以黃梅戲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唱起來、走下去、走出去”。

千百年來,搭臺唱戲,曾是中國社會一道獨有的文化風景線。如今,安徽大大小小的黃梅戲劇團下鄉,傳統戲曲重又成為鄉風文明的連接紐帶。

戲曲無國界。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韓再芬表演黃梅戲《徽州女人》

2010年、2018年,韓再芬的表演藝術史和她所代表的黃梅戲藝術形式,兩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永久保存,這是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後的第二位。

2017年8月,就在中國的“七夕”,由安徽演藝集團董事長董慶率隊的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在希臘當地古老的文化節上演出《天仙配》,“七仙女”第一次走進西方古典戲劇的故鄉。

一個多月前,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給安慶市委市政府發來感謝信,今年7月12日—15日,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創排的黃梅戲《玉天仙》作為中國唯一受邀劇目,參加首爾第三屆韓國戲劇節,榮獲“最佳國際劇目獎”。

而現實,更會湧現出哪些新的期待?

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從“梨園佳子弟,無石不成班”到“戲曲達沃斯”,是全新的舞臺。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實景航拍全景圖

8月,冒著酷暑,安慶懷寧縣石牌鎮的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啟動了如火如荼的建設,先行起步的是戲曲創新區和小鎮客廳項目。

“徽班昳麗,始自石牌”,石牌被稱作中國戲曲的聖地,是聞名遐邇的“戲曲之鄉”。嚴鳳英、丁永泉等一大批黃梅戲前輩均學藝併成名於此。“出門三五里,處處黃梅聲”一直傳承至今,這些年,當地的新聲、金義黃梅戲劇團等民間劇團十分活躍。

2017年9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做出批示:“積極推進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完善規劃設計,注重特色塑造,促進戲曲傳承創新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融合推進。”

同年9月,省長李國英到石牌調研特色小鎮建設,他要求石牌充分挖掘和開發得天獨厚的戲曲文化資源,加強戲曲人才培養,推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打響戲曲文化特色小鎮的品牌。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虞愛華多次到石牌具體指導工作。中宣部、國家發改委、文化部等部門的領導也相繼踏訪石牌。

石牌,正掀起中國戲曲界新的旋風。

目前,石牌正按照“詩意漫生活 戲曲達沃斯”的概念打造中國乃至全球的文化地標。

今日的石牌,街道斑駁,當年的繁盛幾近湮沒,但可以想象,幾年之後,這裡會矗立起一座座新的文化建築。擬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除了石牌黃梅戲藝術中心、嚴鳳英大舞臺、韓再芬工作室外,還涵蓋延伸到中國戲曲的所有方面,顯眼的就包括:徽班進京文化長廊,高朗亭、程長庚、楊月樓紀念館,旌寧、江西、湖北會館,地方戲曲文化傳承中心、戲曲梅花藝術中心……

徽風皖韻,真正規劃了一處面向世界的群體性的燦爛舞臺。

千年小鎮,將再創新千年。

今日石牌的再生,不能不說是因了黃梅戲如“天仙配”一樣引來的“姻緣”,而站在石牌展望未來的黃梅戲,又多了一份從容和驚喜。2013年春天,時任安慶市委書記的虞愛華參加全國“兩會”,在會上發言說,“我有個很大的夢想,把安慶打造成中國戲曲之都”。他其實表達的是許多市民的心聲。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首屆“京黃故里”石牌戲會

2015年8月,安慶出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重點支持戲曲創排和展演展示對外交流。這一年,中國五大劇種第一次齊聚安慶;也在同一年,安慶市黃梅戲研究院加大了黃梅戲起源、聲腔等研究工作,當地的嶽西高腔、潛山彈腔、宿松文南詞、太湖曲子戲、懷寧懷腔、望江龍腔、桐城歌等19個稀有劇種掀開了保護傳承發展的新樂章。

今年,作為中國黃梅戲發展基地、中國地方戲曲劇種傳承發展基地,安慶又將《安慶市黃梅戲保護和傳承條例》列入立法計劃。

當石牌、當安慶真正成為“戲曲之都”,呈現百花齊放、兼收幷蓄的繁榮景象;當黃梅戲不光標榜自己是文化名片、更是城市鄉村共享的文化生態;當黃梅戲走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階段,進入“文化搭臺、文化唱戲”的里程,安徽會帶給世界怎樣厚重的文化財富呢?

三、“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從《天仙配》《女駙馬》到《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到《大清名相》《鄧稼先》,黃梅戲弘揚的,其實是“安徽風骨”。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黃梅戲《大清名相》和《鄧稼先》劇照

安徽、安慶之所以成為京劇、黃梅戲及其他劇種唱腔的肇始之地,是同它悠久燦爛的人文地域文化相輔相成的。安慶曾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開端位置,桐城派領一代文風。

京劇、黃梅戲曲調或慷慨悲壯、或婉轉悠揚,能夠直擊人心、繞樑三日,無不是拜這片神奇土地的滋養所賜。

黃梅戲經久傳唱的曲目《天仙配》,它唱出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它呼喚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恰恰映照了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的內心:淳樸善良、聰穎靈秀。

因而,人們常常以“兩黃”(黃山、黃梅戲)來表達對安徽的美意。

2015年韓再芬憑《徽州往事》的演出,第二次獲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成為黃梅戲藝術領域“二度梅”第一人。連同此前同樣由韓再芬演出的《徽州女人》,黃梅戲濃濃的徽州文化情調,表現出的,始終是對徽風皖韻的致敬。

2015年,由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排演的《大清名相》在第七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開幕式上亮相,劇中主角張廷玉由省黃梅戲劇院藝術總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扮演。這部戲表現了安徽桐城走出的“大清名相”——張廷玉嚴於律己、嚴懲貪腐的故事。該劇榮獲中國戲劇文學最高獎——第22屆曹禺劇本獎。而安慶即將創排的另一部黃梅戲《六尺巷》,講述的是張廷玉的父親、文華殿大學士張英流傳下來的桐城“六尺巷”故事。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虞愛華主持召開黃梅戲《鄧稼先》創排研討會

自2016年起,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開始籌備新戲《鄧稼先》,講述了安慶走出的“兩彈元勳”鄧稼先矢志報國的情懷。劇本先後十多次易稿、兩年時間反覆排演,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到現場觀看指導,這部戲被列入安徽省重點文藝品牌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當鄧稼先、張廷玉從記憶中走出,當安徽藉助黃梅戲,將這方水土所孕育的鄉風家風、人文精神傳頌,得到的,一定是更多的關注和掌聲。安徽正站在崛起的大地上,文化的復興,給予江淮兒女的,是一份更多的自信,是對腳下土地的認同,是對根和魂的溯源。

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把舞臺讓給年輕演員,讓黃梅戲看到未來”!

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青春版《天仙配》上演,AB兩組,主演都是90後:江李匯、錢霖;潘檸靜、謝軍,連飾演傅員外的周海峰也才26歲。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再芬黃梅的校園文化之旅

這是2016年的12月9日,這個冬天的演出流淌著青年演員的熱血。20歲的江李匯演出結束後,她發了朋友圈:“6歲那年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一場嚴老師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一顆小小的黃梅戲種子在我心中發芽了。真的沒有想到,20年後的今天我能夠有幸站在安徽大劇院的舞臺上做一回屬於自己的七仙女!”

之前的10月國慶,再芬黃梅推出的“今日頭牌,青年名角個人專場”粉墨登場,首推青年名角王澤熙,隔年又推出餘平、張恆專場。

臺上英氣逼人,臺下亦是青春勃發。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別報道」黃梅戲,你是徽風皖韻最響亮的表達

“有戲安徽”首屆全國戲迷春晚海選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舉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安徽省委宣傳部、文化廳、教育廳舉辦的“徽風皖韻進校園”,安慶市相關部門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還有“全國黃梅戲戲迷嘉年華”,省市院團都格外看重:跟大劇場演出一樣的行頭、一樣的舞美燈光。用韓再芬的話說,只有讓年青一代欣賞到真正的黃梅戲藝術,他們才會真正喜歡上。韓再芬堅持校園演出要收5元、10元的門票,她說,付出才會珍惜。

這些年,當其他一些傳統劇種臺下白髮蒼蒼一片,安徽黃梅戲的年輕受眾卻越來越多,形成了特有的“黃梅戲現象”。

韓再芬的“韓粉”、黃新德的“黃粉”、餘淑華的“餘粉”......

2017年9月22日,在虞愛華的大力倡導下,安徽演藝集團推出的超清iTV和iTV 手機客戶端“有戲安徽”專區上線,對在安徽大劇院上演的黃梅戲“紅梅贊”進行現場直播,這一全國首創之舉開了傳統戲曲的新型直播之路,當天有2萬多名用戶收看直播。

安徽演藝集團再接再厲,又在線上線下敲鑼打鼓地舉辦“首屆全國戲迷春晚”。

在線、在“手”,相比銀髮一代,弱冠之輩的欣賞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他們熟悉的表達是“彈幕”、點贊。

當傳統戲曲真正找到自己與現代生活的交匯點,它的前途必會更加光明響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