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白雲道長:做到這個字是你成功的基礎

白雲道長說:“孝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對於人們常說的“孝順”,曾仕強說過,“懂得孝道的人,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好事情,統統可以變成好事情。孝了,你就順了!”

白雲道長:做到這個字是你成功的基礎

一、父母者,人之本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從“孝”字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個“子”字,兒女雙手託著老人,就是“孝”。《說文解字》中說,“善事父母者”為“孝”。

孝,是我們考核人的第一個關卡。中國人有沒有孝心,對父母怎麼樣,會成為大家觀察你的第一點。第二點很簡單,就是你這個人是不是實事求是,是不是實實在在。如果你對父母很講孝道,做事情又很踏實,那麼,老闆不用這種人用誰?君子不交這種朋友交誰?

在被稱為“八德”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孝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個對父母親十分孝敬與順從的人,一定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決不會是一個為非作歹、棄善從惡的人。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講的是東漢時期黃香的故事。黃香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母親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哀慟萬分,終日思念母親,臉色憔悴不堪。

後來,他一直和父親相依為命。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蓆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

黃香還博覽經史,擅寫文章,他的美名傳到京師,洛陽人都贊他是“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江夏太守聽說了黃香的事蹟,將他徵召為“門下孝子”,為百姓樹立榜樣。

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一個對父母親毫無孝順之心或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孝順父母的人,就很難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孝於心,順於行

孝這麼重要,那什麼才算真正的孝呢?

《論語·為政篇》中記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贍養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馬都被養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麼贍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孟子也說過:“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二位先哲,寥寥數語就道出了孝的真諦,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孝於心,順於行。

所謂孝於心,就是說兒女對父母的孝心只要發自內心,盡心、竭力即可,不必強求物質的富足。古人講:“事父母,能竭其力”。盡孝,只要“竭其力”,力所不能及的也無須強求,量力而行足矣。

對於很多人來說,子女盡“孝”並非難事,但要做到“順”卻並不容易,由於經歷的時代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以及生活的習慣不同,子女和父母在處事上常常會出現矛盾,老人顯得有時比較固執,此時最好就順著老人。《弟子規》中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不無道理。

生活困難的的時候,子女辛苦掙錢,省吃儉用,寧願自己受苦,不讓父母挨飢受餓是孝順,身為大款,雖然不斷給老人財物,但經常惹老人不高興甚至生氣,也難說是孝順。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給父母買好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是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當然,孝順並不等同於愚孝,也不是一味的犧牲,要把握好分寸。父母的話要有選擇的聽取,要和父母多多交流,讓他們理解你的所思所想。能讓父母生前活得幸福,沒有任何的遺憾,這大抵才是真正的孝順。

白雲道長:做到這個字是你成功的基礎

三、越孝敬,越順利

一個孝順的人,才會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他將對父母的愛化為前行的動力,會更加地努力拼搏,希望能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一個孝順的人,才會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他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才會是一個懂愛的人,也才會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試想如果一個連他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奢望他會愛別人。

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曾報道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在河北唐山有一個做鋼材生意的老闆,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工作需要總是要經常出差,但是他的老媽媽七十多歲了,患有嚴重的小腦萎縮疾病,只要兒子一天不在家裡就犯病,不是打人就是罵人,根本不聽家裡保姆的話。

這可難為壞了兒子,在家裡照顧老媽媽吧,自己的生意會受到影響。自己出門去談生意吧,老媽媽在家裡可怎麼辦呢?後來,他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在開車出差時,帶著自己的老媽媽到處走,自己和客戶談生意也帶著媽媽,揹著媽媽上樓,和客戶吃飯也帶著老媽媽。

他的這個舉動讓客戶感動不已,客戶見了他這樣孝順媽媽,感動不已,說“就憑你的這份孝心,你肯定是個好人啊。我就願意跟你這樣的人做生意!”結果這位老闆的生意反而比以前更加風生水起。

有子,是孔子的一個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氣質樣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後,深受孔門弟子敬重。有子曾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敬父母不僅是做人的根本,而且也契合了天地之大道。天地輪迴,有因有果,自然不孝會引起不順。

成大事者,必是孝子。一個對父母好的人,才能有機會讓大家相信,其品格和人格的高貴。自身有吸引力,匯聚正能量,諸事自然順利。

白雲道長:做到這個字是你成功的基礎

白雲道長: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專家,中醫學專家、易學專家,書法、國畫、禪畫大師,為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做出了的貢獻。

中文名:李至龍

道號:白雲道人

道名:李興財

民族:滿族

信仰:道教

門派:全真龍門宗

人物生平

白雲道人:1961年11月21日出生於陝西西安,孤兒,後由養父蘇世傑收養,由於家庭貧寒1967年在陝西西嶽華山跟隨兩位老道人隱居山林,後拜華山老前輩李靜甫道長、曹祥貞道長為先師,開始道教生活,以廟為家,精心修練道教丹功,潛心學習中醫藥知識及周易文化。

1989年離開華山到陝西道教聖地樓觀臺拜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師,習《儒學》、《道德經釋義》、《周易參同契釋義》、《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等……從而做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無為而無不為處世哲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宇宙的自然規律為根基。

1992年離開樓觀臺到廣州羅浮山九天觀任住持,弘揚中醫藥文化,度世救人,傳播道教文化。

2003年在北京門頭溝妙峰山京西古道老爺廟任住持。

2017年任陝西中華女媧宮住持。

書法繪畫藝術

白雲道長自幼喜歡書畫,在道觀耳濡目染幾位大師的精湛書畫藝術。書法從師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認真揣摩師父的書法,深有體會。由於勤奮和反覆研習,並形成了自己的鮮明個性,具有大氣、流暢、自然的風格。出有《白雲道人書法作品集》。

繪畫曾受到終南山樓觀臺墨道人和華山玉溪道人的指點和薰陶。

現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中國禪畫研修班,因多年一直在外參訪學習道文化,對書畫藝術深入研習,所以最近幾年在道觀靜心學習書畫藝術,其書畫作品蘊含了道家的禪意,具有古、拙、雅的風格。出有《古道書香——白雲道人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