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市中區悅來鄉學校教師 張瑞芳

我叫張瑞芳,現年47歲,擔任悅來鄉學校數學教學工作。我在1994年7月重慶師範學院數學系本科畢業,同年9月來到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鄉學校工作至今,已從教24年。在這24年中,我一直擔任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還兼任過政治、地理、生物、物理等課程的教學,班主任工作17年。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圓我的教師夢

90年高考結束後,一張滿是師範院校的志願書送到了高校錄取場,我有幸被宜賓師專數學系錄取,我認真學習,兩年後專升本到了重慶師範學院數學系繼續學習,九四年大學畢業。在當時的我有足夠的機會留在重慶、成都兩個城市工作,由於我當年回母校實習,感受到農村學校教師的缺乏,農村的貧困和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深深振撼了我,實習回校後,我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回到我初中的母校,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

24年的教壇生活,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只有一顆平常的心,伴著我平常的工作,我每天過的忙碌而充實。我把自己的每一份光、每一份熱、每一滴汗水都灑在那幾十平方米的教室裡。我也曾有幾次調動的機會,都被我放掉,我難捨這裡純樸的鄉情,難捨那些可愛的學生,也難捨那些質樸的學生家長。回顧自己走過的歷程,我問心無愧,我沒有辜負家鄉人民對我的期望。在我所帶的96屆、2001屆、2004屆、2007屆、2011屆、2014屆、2015屆畢業班都寫下了我的教育教學歷史,記錄著我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可我也真正品嚐到了教師生活的酸甜苦辣,飽嘗了許多艱辛。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教師生活的一天

24年教壇生活,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只有一顆平常心,伴著我平常的工作,每天過的忙碌而充實。清晨,住校生起床鈴聲響起的時,我便來到操場,向著我班的學生寢室喊:“起床了,起床了,跑步了,跑步了”,當學生們陸續來到操場時,我和他們一起跑步、出操,之後去教室,指導學生上好早自習,檢查、輔導學生的作業;夜晚,常陪學生上晚自習到十一點,為學生解答疑問,或找學生談心交流,或解決學生白天沒來得及解決的問題,夜深了萬家燈火已熄,我常還在備課、批改作業,也常藉著朦朧的月光、披著一層薄薄的霧霜回到寢室,躺在床上,滿腦子裡還是習題和學生……睡夢中常出現我與學生談話、做題、討論的情境;教室裡、操場上常出現我和學生的身影,留下我和學生的足跡,伴著我與學生的歡聲笑語;花草樹木傾聽了我與學生的談話;辦公室目睹了我對學生的輔導。

不知有多少個節假休息日,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放棄休息,安於寂寞。有時為了備好一堂課,認真鑽研教材一遍又一遍;有時為了讓學生做更有效的練習,親做習題一道又一道;有時為準備一篇材料,翻閱書籍一本又一本;有時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任務,加班加點。勞累了一週後,還常把教材、備課本、作業帶回家;週末在家裡,心裡總不能安寧,還有一份牽掛。這一切,都因為我是一名教師,選擇教師,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

當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如今我成為了教師,我倍加珍惜,渴望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傳授給學生,每天除了睡覺時間都是我的工作時間,利用這些時間備課、寫教案、思考教法、找學生談話、輔導學生、批改作業、積累資料等,總之感覺時間不夠用,有做不完的事情,和學生處在一起,我也從不感覺到累,覺得自己很快樂,很幸福!可能這也緣於我對教師工作的喜愛吧。事業心、責任感驅使我埋頭苦幹,置個人利益而不顧,忘記了煩惱,忘記了疲憊,忘記了我還是一名妻子、一名母親。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我是一名“班媽媽”

17年的班主任工作,磨練了我的忍性與慈性,我天生愛教育,所以我愛學生——愛他們的聰明,也愛他們的遇笨;愛他們的乖巧,也愛他們的玩皮;愛他們的善良,也愛他們的私心。我常和學生們呆在一起,一起學習討論,一起畫面,一起唱歌,一起晚飯後漫步,一起走到河邊、溪旁,一起爬山打鬧……每一屆學生的離開都會讓我心中不捨。

與學生朝夕相處,使我和他們產生了深厚感情,那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因檢修線路停電,住校生正在教室裡點起蠟燭上自習,我也正準備到教室裡陪他們上自習,突然我班上兩個調皮鬼闖進了我的辦公室,哭著跪在了我的面前,說讓我救他們,我被他們的突然舉動驚呆了,半響回過神來,忙扶起他們,問他們怎麼回事?原來是他們在上一週嚴重違反學校紀律,並傷害到一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學校已通知雙方家長到校,對此事進行了協商處理,由於家長對他們的行為非常氣憤,在孩子放學回家吃飯時,孩子的父親拿起棍子打他,無奈之下他跑出了家門,天又黑,他跑到學校找到和他一起犯錯的同學,便一起來到我的辦公室,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此時我才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的份量,我不僅僅是一名教師,還是一位母親,一位親人。

又是一個濃冬季節,綿綿冬雨下個不停,我班一名叫小利的學生突然沒來學校,找同學瞭解情況,說是不讀書了,我聽了這個消息心中充滿了糾結,她怎麼不想讀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天又下著雨,已經好幾天了,她家離學校很遠,要過河、爬山,全是崎嶇山路,我還是決定一次長途家訪。中午吃過午飯後,我和學校另一名老師張志強向學校請了假,冒著嚴寒,撐著雨傘,踏上了一次難忘的家訪路,一路上我們爬山涉水,不顧山路的泥濘,不顧寒冷與飢餓,在崎嶇的山路上迂迴返轉走了八個多小時,鞋子溼透了,褲腳打溼了,沾滿了泥土,幸好天快黑時我們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好心人,他找來電筒給我們當嚮導,在晚上10點過才到達,否則我們那晚不知要到何時才能走到。當我們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走到小利家門前時,她和她的家人都震驚了,忙給我們燒了熱水,拿來鞋子,隨後又下來兩碗熱騰騰的麵條,在我們曖和後向她及家人瞭解情況,講明瞭一些道理,也許是她和她的家人真的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也許是她們為我們真誠所感動,第二天,小利同學隨我們回到了學校,走進了她的教室,又開始了她的讀書生涯。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不忘初心,堅守講臺

24年的教壇之路走來,我也曾有年輕氣盛的躁動、有淺嘗甘霖的欣喜、有屢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慮,更有病痛的萬般折磨……從2005年到現在,我每天都在飽嘗著風溼骨病的折磨,全身各大小關節腫痛,從頭到腳,每一塊骨頭,每一個關節都很痛,一種沒有希望沒有盡頭的痛,嚴重的摧殘著我的身心……有時真是疼痛難忍,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四方求醫,與各種風溼藥打交道,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每天必須靠止痛藥和激素藥來維持,以減輕它的疼痛狀況。

面對病痛的折磨,我也曾脆弱過,我想過放棄,放棄我的學生,放棄我心愛的事業,甚至想過放棄自己的生命,可是孩子們清純的眼眸給了我力量,領導關切的話語給了我動力,同事們的微笑給了我鼓勵,家長的信任給了我信心。我不再抱怨,振作起來,用微笑,用陽光般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右手抬不起來,我還有左手,可以用左手寫字;左手抬不起來,我還有學生, 可以請學生代替我板書。曾今有一學期,我的右手完全抬不起來,我時而用左手在黑板上畫,時而讓學生替我板書,這樣一天又一天,師生相惜,我也真正體驗了教師生命的真諦,做一名教師的幸福所在。當我忍著疼痛送走了2015屆畢業班後,類風溼的併發症已嚴重影響到我的喉嚨、眼睛、心臟、脊柱等部位,本想立即住院治療,可我還有初一的地理,我在心裡不斷的對自己說再忍一忍,堅持兩週,等到上完最後一節課我才離開,住進了醫院。

我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我就堅持到最後”“堅強地活著,堅持我心愛的工作”這是我今後每天對自己說的話。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我心裡的“蜜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段話特別震撼我的心靈:“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於什麼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要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老師,以後我們把您回家的路給您修好,讓您回家走路好走些”。原來我住在農村,每次下車後還要走近一個小時的山路。“老師,您休息一下吧!隨即有一根凳子放在我跟前”。那一次我感冒發燒,不想耽擱孩子們的學習,便堅持上課,不想被細心的學生看出。“老師,您調到哪裡,我們就跟您到哪裡”。有一次我將被調走的消息被學生們無意中知道了,晚飯後我寢室裡來一群學生,他們遞給我一張張紙條,上面都有著一句相同的話。“老師,這個星期天一定要來我家,我和爸爸媽媽等著您,我奶奶也盼著您呢”。原來是小李家殺過年豬,邀請我去做客。“老師,您真好!”,“老師,謝謝您!”,“老師,您就像我們的大姐姐”,“老師,我們喜歡您”,“老師,我們愛您!”……一句句稚嫩的話語,一句句真誠的語言,一句句充滿溫馨的話語,讓我內心無比感動,這些珍貴的話語來自於學生的心裡,它們就是我內心的蜜糖,溶解我心中所有的煩惱與痛苦,我感謝他們,感謝他們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屆學生的離開都會讓我感到無限的不捨。

樂山市中區悅來學校張瑞芳:如果我還能堅持,那就堅持到最後

愛思考的教師

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對教材的處理能力,注重課堂駕馭能力,注重教法設計能力的提高,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以人為本,注重學生主動發展,教學中切實體現“三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能力為主線)和“三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創建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髮展知識,讓學生總結歸納,讓學生體驗成功。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堅持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育學生要理論聯繫實際,要捨得鑽,要捨得想,充分體會數學知識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和作用。課堂內以導、議、練為主進行活動,通過課堂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了教學效益,調動了大部分同學的積極性,所教學科成績一直處於市中區三十六所學校的前十名內。

我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新問題、研究教育教學規律,並擬出對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作為教師,我認真參加學校、教研組的各項理論學習、公開課教學,積極參加區上和教研室的各類學習提高,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課堂上,我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和體現,站在整個初中數學的高度來進行教學,使知識更具有體系化、網絡化。便於學生記憶和掌握。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我的教育、教學能力取得了良好口碑,很多家長都要求把孩子轉入我的班上,這也是我工作24年來的最好回報。

過去的悅來學校,邊遠貧窮,很多人都不願來,來了的也陸續走了。24年前我就把自己紮根於此,以校為家,每天除了睡覺呆在寢室裡,其餘時間都和學生泡在一起,和他們討論問題,和他們談心,陪同他們學習,幾乎每晚都是十一點後才回到寢室裡。我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教書育人,一切都很平凡,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我沒有虛度,我所付出的、失去的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每年所教學科都在市中區取得優秀的成績,所帶班級受到學校的好評,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的肯定,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我雖然愛教育,並執著於教育,但上天並沒有眷顧我,由於自己病情越來越重,身體也越來越差,今後的路對我來說是越來越艱難,我將不忘“初心”,在“堅強”與“堅守”中做好一名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