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華為管理哲學

30而立,華為已從一家小微企業成長為世界500強,華為之路極具借鑑意義。任正非說:是什麼使華為快速發展呢?是一種哲學思維,它根植於廣大骨幹的心中。……並不是什麼背景,更不是什麼上帝,而是灰度哲學。

華為管理哲學

華為的灰度哲學

毫無疑問,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都是其管理哲學的成功;任何一家企業的興衰邏輯,與其領導人的思維模式密切相關。華為也毫不例外。究竟什麼才是華為的企業管理哲學之根?筆者認為,是灰度哲學。灰度哲學,是華為管理思想和實踐的根本方法,是其哲學層面的管理方法論,是任正非和華為的價值觀、經營哲學、管理理念的精神實質。任正非講過:“一個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從本質上講,灰度哲學是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情況的思維模式。灰度思維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維,也不是“白加黑”的並存思維,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思維。任正非曾經說過:“在變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在黑白之間尋求平衡。”

灰度哲學符合事物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方面,從聯繫的觀點看,灰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種狀態,也是事物發展的一種結果。任正非說:“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因素,在一段時間內的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另一方面,從發展和變化的視角看,灰度是事物未來的預期目標和執行過程。就目標而言,“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就過程而言,“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並不是一條直線,也許是不斷左右搖擺的曲線,在某些時段中來說,還會畫一個圈,但是我們離得遠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緊緊地指著前方。”

進一步講,均衡是灰度哲學的最高表現形態。“均衡——失衡——再均衡……”是企業發展的循環往復過程和趨勢。均衡是為了避免組織體系的崩潰;打破均衡,又是為了防止組織“靜悄悄地死去”。有時表現得激進,目的在於打破均衡;有時表現得穩健,目的在於推進均衡。

當然,灰度哲學也不是普遍真理和萬能鑰匙,自有其適用範圍。華為20多年的實踐證明,灰度哲學要對症下藥,“黑白分明”也能夠對號入座。其一,戰略、戰術可以講“灰度”,多些辯證分析和隨機調整;核心價值觀卻是華為15萬人最高的“形而上學”,不能有絲毫的扭曲和變通。其二,對人講“灰度”,用“兩分法”,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去看,以激發信任、釋放潛能;對事和運營流程講“黑白分明”,要堅持“形而上學”,容不得一點“灰度”和弄虛作假,以真正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卓越績效企業的管理邏輯

按照史蒂芬·柯維完人思維的觀點,人的本質是四維的統一體,具有四個方面或者要素——頭腦、身體、心靈和靈魂。進一步,“組織如人”,完人思維也適用於一家組織,因為從本質上看,組織行為是不存在的,組織擁有的只是在組織中集體化了的個人行為。所以,一個組織也包括頭腦、身體、心靈和靈魂四個方面。

如何對企業這一“完人”實現完整、有效地管理呢?按照完人思維來理解企業,企業的四部分需要分別對應不同的綜合管理領域,比如:企業的頭腦對應於戰略、創新、願景、績效管理等;企業的身體對應於組織結構、流程、人力資源等基礎結構,以及兼併和合作等資本增值方式等等;企業的心靈對應於領導力、組織幸福度等;企業的靈魂對應於企業文化、企業公民行為等。結合國內外最佳管理實踐研究,筆者化繁為簡,構建出卓越績效企業的管理體系框架。

上述管理整合框架涉及四個領域:領導力、企業文化、戰略以及組織和人力資源,四者跨越了部門的障礙和職能管理的侷限性,將管理職能擴展到企業級範疇、提升到戰略層面,構成了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從行動上講,一個完整的領導和管理過程包括四個步驟:領導力上,釋放潛能;企業文化上,激發信任;戰略上,明確目標;組織和人力資源上,整合體系。一般地,在各個綜合管理領域,卓越績效企業要遵循以下重要準則:

1.領導力方面,要心無旁騖、釋放潛能

·創業者成功轉型,並儘量選拔內部人才擔任中高層領導

·設計並持續推動一流的領導力開發與管理體系

·鼓勵管理層強化及早發現機會和問題的能力

·鼓勵管理層加強與各層級員工的關係

·完善治理結構,確保領導團隊的報酬與績效密切相關

2.企業文化方面,要恪守核心價值觀、以績效為導向

·建立並恪守明確的公司價值觀

·創造充滿挑戰、令人滿意又有趣的工作環境

·鼓勵人人全力以赴

·以讚美和金錢獎勵員工成就,且要以績效為導向,並持續提高績效的標準

3.戰略方面,要簡單、清晰、專注

·戰略定位要基於清晰的客戶價值主張

·尊重客戶、員工、股東等利益關係人的意見,由外而內製定戰略,並透徹溝通戰略

·保持警覺,隨市場變化來調整戰略

·持續強化核心業務,謹慎、適時地進行核心業務的擴張或者轉移

·持續提供符合客戶期望的產品和服務,並不斷努力提高生產力

·創造能夠改變整個產業的創新,並適當通過兼併和合作獲得增長

灰色背景下的華為管理方法論

華為管理哲學

作為一家最受人尊敬的企業,除了完全符合上述卓越績效準則外,華為必然還要技高一籌。下面,按照卓越績效企業的管理整合框架,筆者對灰色背景下的華為管理方法論進行一次發現、分析和探索之旅。

1.領導力:輪值CEO、領導力素質模型

華為的高層治理極具灰度特色,既借鑑了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的治理經驗,又融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智慧。華為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輪值CEO制度,輪值CEO在輪值期間作為公司經營管理以及危機管理的最高責任人。輪值CEO由三名副董事長輪流擔任,輪值期為6個月,依次循環。8年的實踐證明,輪值既是培養接班人的實戰方式,又能避免個人長期執政帶來的“左傾” 或“右傾”的極端化,亦可防止山頭主義。

對領導力素質的要求,其一,思維模式上,領導者最可貴的思維品質是灰度思維——在黑白之間尋求平衡,不是“非白即黑”的兩極思維,也不是“白加黑”的並存思維。任正非說:“灰度是常態,黑與白是哲學上的假設,所以,我們反對在公司管理上走極端,提倡系統性思維。”其二,知識結構上,華為多年來一直倡導高中級幹部要有“寬文化背景”,即各門類知識大雜燴,什麼都懂一點。其三,品格上,既強調嚴以律己、又注重寬以待人,即堅持自我批判和寬容相結合。

2.文化:廣譜型、鐵三角

華為的文化體系是混沌的、多元的、灰色的。17年前,任正非路過迪拜,寫過一篇文章,“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華為文化有什麼特色呢?八個字三句話:非馬非驢,亦中亦西;以理想主義為旗幟,以實用主義為綱領,以拿來主義為原則。古今中外,皆為我用,兼容幷蓄,有揚有棄。任正非的思想中沒有什麼不變的圖騰,華為是那種“食五穀雜糧,壯自身肌肉”的廣譜型文化物種。

華為的成功是核心價值觀的勝利,亦是辯證法的勝利。2010年12月,任正非曾給歐洲某大客戶的高管們上課,授課的題目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他說:“這就是華為超越競爭對手的全部秘密,這就是華為由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三個根本保障’。”“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鐵三角”的辯證思維。這三個方面,有內在聯繫,而且相互支撐,是一種拉力(以客戶為中心)、推力(長期堅持艱苦奮鬥)與動力(以奮鬥者為本)有機結合的動態均衡。

3.戰略:競爭與合作、專注與均衡、擴張與精細化

形勢判斷上,“戰”與“和”是一對辯證關係,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華為早期崇尚“狼道”與“狼狽文化”,強調進攻性,但當內外環境都發生變化時,任正非基於灰度思維,又倡導對內對外的妥協精神。這種合作——競爭的戰略,使得華為與幾大競爭對手之間基本達成了動態的戰略平衡,“共同瓜分世界”至少成為一種不穩定的共識。

戰略定位上,戰略聚焦和均衡發展是華為的戰略優勢所在。縱覽華為的26年,似乎只做一件事:通信製造。華為數十年心無旁騖,不越雷池半步,不向多元化和投機 低頭。同時,華為善用“壓強原理”:要集中所有資源形成局部突破,逐漸取得技術的領先和戰略制高點。目前,華為的戰略充滿均衡,既關注經營,又關注管理;既關注企業外部,同時也關注企業內部。

戰略執行上,擴張和精細化管理並不矛盾,要把兩者有效結合起來。華為在前期10年左右的發展階段,將企業的重點定位於經營擴張,集中資源於“微笑曲線”的兩 端——研發和市場。1997年以後,華為轉換了戰略重點,以強化內部為重頭戲,通過引進世界一流企業的管理體系,在管理上與全球化企業接軌,通過管理的效率來促進經營效益的提高。

4.組織和人力資源:人性假設、績效責任、激勵原則

華為承認人性的灰度並加以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一方面,華為“求同”,即基於華為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統一。比如,“以奮鬥者為本”是建立在對人性認知的基礎上的:既奮鬥,又共享,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公司、為國家。另一方面,華為正視“存異”,即認可、保護和欣賞人性的差異性。千人千面,既然無法參透,倒不如認可、容忍乃至於欣賞。

在管理者的職責上,華為倡導“高層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基層要有飢餓感”。其一,“高層要有使命感”。他們不能以物質利益為驅動力,而必須有強烈的內在動機——事業心、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其二,“中層要有危機感”。作為主管,凝聚不了隊伍,完不成任務,鬥志衰退,或自私自利,將被調職或降職。其三,“基層要有飢餓感”。對獎金、股票、晉級和成功的渴望,構成了團隊中每個個體的“狼性”精神。

灰度哲學指導下的激勵原則是,讓員工食利,但不讓他們成為完全的食利者,更不能形成食利階層;讓員工艱苦奮鬥,但又不讓奮鬥者吃虧。一方面,華為堅持“利益共享”,與員工分享發展成果。創立初期,華為就設計了“銀手銬”激勵制度:工者有其股。另一方面,華為恪守“以奮鬥者為本”,不讓資本束縛了公司發展。任何人,只要離開公司,不再為公司奮鬥了,就必須放棄手中的股權。而且,華為一直不上市,因為在任正非看來,公司上市之日,就是企業奮鬥精神委頓之時,戴金的翅膀是飛不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