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老人秋補五原則

老人秋補五原則



老人秋補五原則



我國傳統養生文化裡一直都重視進補,其中就有“秋冬進補,來年打虎”的俗語,很多老年人秋天也張羅著進補,那麼,具體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食物種類要多樣

不同食物營養各有千秋,所以食物多樣是老人秋季進補的第一原則。主食粗細搭配能補充老人容易缺乏的B族維生素;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能保證攝入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充足的奶類和大豆能更好地補鈣,預防骨質疏鬆;紅肉能提供優質蛋白,同時可以補鐵;富含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的堅果和海魚可改善老人心血管健康。


老人秋補五原則



食物數量要適當

羊肉是很多老人秋季進補的首選。不過老人普遍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痛風等慢病,羊肉富含飽和脂肪酸和嘌呤(豬牛肉也一樣),不利於血壓、血脂和尿酸控制。所以建議老人每天攝入畜禽肉40-75克,魚蝦肉40-75克,至於其它食物的量也要有度,如每天喝1-2包奶,每天吃1次大豆及其製品,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谷薯類250-400克。由於老人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所以還可在飲食基礎上每天補充一粒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

食物顏色要多彩

五顏六色的食物富含多種抗氧化物質,比如紅色番茄富含番茄紅素,紫色甘藍、黑色黑豆富含花青素,橙黃色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它們都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所以老人秋季進補的食物最好要“五彩繽紛”。另外,白色食物入肺,秋季又是養肺的季節,建議用白蘿蔔、百合、山藥、藕、梨、茭白、薏仁煲湯、做粥。

食物烹調要清淡

秋季天干氣燥,很容易引起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所以滋補需以潤燥為主;建議烹調清淡,少用辛辣調味料,少煎炸燻烤,炒菜少油少鹽,油控制在25-30克(一小白瓷勺為10克),鹽控制在6克以下(相當於一啤酒瓶蓋),每頓飯最好都有液體食物,湯、粥或奶均可。


老人秋補五原則



藥膳滋補要慎用

人參、鹿茸是我國傳統滋補藥材,養生節目也會推薦這些藥材入食的滋補藥膳,很多老人會按照方子給自己進補。事實上,沒有一款藥膳適合所有人,而普通大眾又難以判斷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吃某藥膳,所以想吃藥膳進補的老人,建議就醫後讓醫生開藥膳處方,並按照醫生要求定時複診和更換藥膳方。

掌握以上5點食補原則,老人就能在胃口逐漸好起來的秋天享受美食,獲得充足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