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唐山往事之一:“黑金帝国”创业史,中国最牛企业当之无愧!

唐山往事之一:“黑金帝国”创业史,中国最牛企业当之无愧!

开平矿务局老照片

建百年企业,是许多人的梦想,实现者寥寥无几。

唐山开埠140周年之际,浭阳春喝了一壶小酒,跟大家一起聊聊这座英雄城市的百年创业史。

虽说2000多年前,《战国策》说这里有“枣栗之利,人皆千户侯”,可农业一直不是唐山的强项。直到清末民初,这里因“煤”而兴,成为北方工业重镇、近代工业摇篮,才吸引力世界的目光。

这里有一家企业,孕育了唐山、秦皇岛2座城市,雇佣18国503名洋匠,建立起煤炭、水泥、玻璃、纺织、陶瓷5大工业体系,修建了中国最早的铁路大动脉,滋养大半个中国,成为财政的“输血机”,她就是“开滦”。

风雨百年,往事历历在目,一切从“开平矿务局”说起!

01 少年立志,18年后你能做到如此牛B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21岁的安徽青年李二,进京备考途中写诗明志。18年后,他不仅如愿封侯,而且先后在军工、机械、纺织、电报、轮船、海军、留学、外交等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他就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

同一年(1843),在遥远的南方,孙中山的老乡——香山人唐廷枢,进入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读一年级,他立志从商。18年后,唐廷枢进入怡和洋行,代理生意。这个广东人学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当过拍卖助手、海关翻译,进入怡和洋行仅仅2年,就因经商才能卓著接任买办一职。此后他涉足金融、地产、生丝、航运、大米、食盐等多个领域,成为怡和洋行“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虽然10年后,他离开了怡和洋行,但在半个世纪时间里,怡和洋行买办一直由唐家人把持。

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鸡的梁启超刚刚出生,50岁的李鸿章和41岁的唐廷枢机缘巧合,走到一起,一不小心,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大幕。

促使二人合作的原因,无外乎李鸿章推崇“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梦想“富国强兵”;唐廷枢不甘寄人篱下,寻找更大舞台,意在实业报国。

风头正劲的李二先生,与经商奇才唐廷枢一拍即合,改组上海轮船招商局,由唐廷枢任总办,扩股增资,引进先进管理制度,生意日隆。如今,上海轮船招商局留下了两个赫赫有名的子公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

李、唐两位曾经的青年才俊,人到中年有如此地位,可谓功成名就,然而,他们并没有止步,封侯、立业、留名,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唐山,就在此二人的下一个计划中萌芽。

02 黑金帝国,创造工业史上的奇迹!

富国强兵,挽危局于累卵,是李鸿章的梦。洋务运动中后期,他的主张也逐渐由强兵向求富转变。

著名买办唐廷枢,组建开平矿务局,机械采煤,扬名立万,

一不小心缔造了一个姓“唐”的城市

1876年9月,李鸿章把唐廷枢派往滦州开平(那时候还没有唐山),与美国工程师马立斯一起勘测矿产资源。不久,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雇用洋匠,采用西法,开采煤铁,大有作为。”次年八月,唐廷枢受命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光绪四年(1878)六月二十五,靠募集来的20万两白银(原计划招股80万两),“开平矿务局”在乔头屯买地造房,购置机器,艰难起步,“黑金帝国”从此崛起。

唐山往事之一:“黑金帝国”创业史,中国最牛企业当之无愧!

开平煤矿1号井

3年后,中国第一个机械开采矿井建成,成为晚晴政府的“输血机”。这一年(1881),开平矿务局所在地乔头屯镇改名为唐山镇,为运输煤炭而修建的唐胥铁路通车,而牵引蒸汽机车,是煤矿工人们用矿井配件敲打而成的“龙号”机车。

到1898年,开平矿务局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年产煤由不足3600吨,猛增到730000吨,还有3000多产业工人,独家运输船队,成为北洋水师、船政局、机械局能源供应地,名符其实的“洋务运动发动机”,供养大半个中国。

这3000多产业工人,就成了最早的唐山人。而此时的秦皇岛,还是个小渔村。

秦皇岛港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干散货港,不过,这一切将成为历史。根据河北省发展定位,2018年秦皇岛煤炭码头将迁往唐山。其实,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早就提出过,在唐山建设北方大港,煤炭码头这次是“回家”了。

你也许不知道,如果不是1898年开平矿务局在秦皇岛修建运煤码头,根本就不会有这座城市!

“有了开滦煤矿,才有了铁路,进而有了秦皇岛港,有了秦皇岛这座城市”,人们如是说。其实,何止唐山、秦皇岛,就连天津五大道现存的小洋楼,也大多是唐山早期工商界巨头的寓所。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还斥资修缮或新建了天津、塘沽、上海、牛庄(营口)、香港等地煤码头,极大地促进了这些码头的航运发展。

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在唐廷枢主张下多业并举,广开财路,建有焦炭厂、砖厂、细棉土厂(水泥厂)、发电厂,还开办了机器垦殖的农场,建平金矿,承平银矿,中国铁路公司、天津煤气公司等一些新兴企业中投股参股。包括著名的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纱厂,吸引了大量晚清官僚、民国政要、津门士绅投资其中,同时,也受到了洋人的觊觎。

国家虚弱之际,企业日进斗金,无异于“孩童执金于闹市”,一场争斗在所难免!

03 开滦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

实业救国,南有张謇,北有唐廷枢。

李鸿章撑腰,唐廷枢苦心经营下的开平矿务局,一时风头无两,建铁路、买轮船,效益蒸蒸日上。就连唐廷枢亲自起草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也成为各国商学院争相学习研究的对象

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

唐山往事之一:“黑金帝国”创业史,中国最牛企业当之无愧!

开平矿务局股票

1881年,开平煤矿修铁路,造机车的消息给了保守派一个攻击李鸿章的绝佳借口。朝廷大员连连弹颏,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上奏皇帝,铁路一度被“奉旨查办,勒令禁驶”,只准用骡马拖拉煤车。

唐廷枢心急如焚,一方面赴东陵勘察,写出“无碍陵寝”的报告,请来官吏、大臣,亲自乘坐机车验证,解除疑虑。另一方面,通过李鸿章,托请主管海军的醇亲王奕儇说情,禀明:“修铁路不动官币,不借洋债,且北洋兵船、机器各局实赖此煤”,得以上奏准许修建。此后,在李鸿章支持下,唐胥铁路两端逐步延伸,向南到芦台、大沽、天津,向东修到山海关,形成津榆铁路,成为连接东北与京津的大动脉。中国铁路网自此展开,延展全国。

1892年10月,商界奇才唐廷枢,病故于天津。开平矿务局由张翼接办,也随之步入多事之秋。

张翼,通州人,16岁入神机营,被醇亲王奕譞收在身边,后保举为江苏候补道。张翼没有唐廷枢的经商头脑,筹资吃力,为了修建秦皇岛港,扩大经营,开始借洋债。这不难理解,因为他

身边最为倚重的是两个洋人:会办是德璀琳,技术顾问胡佛。正是这两个洋大人从中作梗,开平矿务局落入英国人之手长达半个世纪。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京。张翼躲到天津寓所养鸽为乐。两个洋人演了一出双簧:先是让人以“养鸽为拳民通信”为由把张翼抓走,后又出面作保救出张翼,条件是,把开平矿务局置为英资旗下,以保万全。随即,由德璀琳代表开平矿务局,由胡佛(即后来的美国第31任总统)代表英商墨林公司,以8万英镑的白菜价私签“卖约”,墨林公司又迅速转手以 25 万英镑将开平煤矿卖给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后者以开平煤矿在伦敦发行股票,公开上市。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袁世凯三次参奏张翼,清政府责令张翼收回开平矿务局。张翼带人跑到伦敦打国际官司,陈述洋人骗购开平矿务局事实,历时日久,虽然胜诉,却无法执行,无果而终。弱国无外交!

打官司不成,难道坐视开平矿务局的银子大把大把被外国人赚走?

1906年,袁世凯命周学熙创办滦州煤矿,紧邻开平煤矿,竞争围堵,意图达到以滦收开之目的。1907年3月,由周学熙发起成立“北洋滦州矿务有限公司”,次年增股改称“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资本200万两,主要股东包括袁克定、周学熙、龚仙舟、李士伟、李颂臣、陈一甫等人。两家公司开始了激烈竞争,但开平公司实力更为雄厚,低价倾销,让滦州官矿举步维艰,不得已,双方同意联合经营,成立开滦矿务局,至此由“以滦收开”演变成为“以开合滦”。1912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批准滦州、开平两个煤矿合并,成立中英合办的开滦矿务局,盈利按照“滦四开六”分配。

此后,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冀东划为非武装区,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开滦矿务局又被日军强取豪夺,直至唐山解放,才回到祖国人民手中。

开滦,孕育了唐山、秦皇岛两座城市,奠定了煤炭、陶瓷、水泥、铁路等多个工业体系,形成了最早一批产业工人,成为唐山、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然是唐山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特别能战斗”的开滦人,你们觉得如何?

下一篇,讲讲唐山的钢铁,敬请关注,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