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会为曹魏设置五个首都?跟他的性格有关吗?

如上所述,这还远远不是邺城最要命的地方。

再来复习下洛阳盆地地形图,我们发现,邺城恰好处于河北地区与河内地区在太行山脉的夹角上。从邺城沿太行山经卫河(永济渠)往西南方向,恰好就是河内地区。对于洛阳盆地来讲,北部防线隔黄河相望,首当其冲就是河内地区。河内之于洛阳,就相当于河东之于关中,都是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仅仅依靠黄河天险分开。于是,有邺城这个政治经济军事堡垒在,就会时时威胁到洛阳的战略安全。我们前文提到的西魏权臣宇文泰(见第一章第三节),和东魏权臣高欢,就曾经在黄河岸边的邙山展开大战。双方各自倚重的战略据点,就是洛阳和邺城,面对黄河以北河内边缘的邺城,黄河南岸不远拒险而守的洛阳,在军事灵活性上相当被动。所以在当时的邙(mang,二声)山之战中,来自于邺城的高欢,取得东西两魏对抗的完胜。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会为曹魏设置五个首都?跟他的性格有关吗?

正因为如此,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祖禹说:“宛不如洛,洛不如邺也。”(《读史方舆纪要》)也就是说,洛阳可以向南控制南阳盆地(治所宛城),而邺城则又可以向南控制洛阳盆地。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邺城这个位置对于黄淮海大平原的重要意义。

邺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闪光,是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几千年前,西门豹治理漳河的“引漳十二渠”,至今还有遗迹存在。西门豹治邺的很多轶事,很早被选入了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后来邺城真正开始发家,是在三国时代的曹魏。当时的曹操,充分考虑了中原布防四面受敌的尴尬处境,为了能够东西兼顾,南北无忧,精明的曹操同志索性搞出来五个首都,分别是——长安、谯(安徽亳州)、许昌、邺、洛阳。(“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其中的邺城,是唯一一座坐落在黄河北岸的陪都。邺城的存在,就是为其他四个城市,提供来自于北方的心理安全。

从曹操开始,连续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选择定都邺城。邺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如果中国北方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则邺城和长安,经常成为东西方向上,割据双方政治军事的重中之重。不仅西魏东魏,还有前文提到的北周北齐的对峙,都是以邺城和长安为双方的首都。而夹在邺城与长安之间的洛阳,则就会不幸成为双方交兵的战场,进行反复的你争我夺。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