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在各類關於二戰的回憶錄中,人們總是可以發現那些倖存下來的德國老兵對英軍炮擊的描述,感覺出那種心有餘悸的僥倖之情。毫無疑問,英國火炮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號稱“日不落國”。二戰爆發之前,英國已經擁有強大的軍隊,尤其是英國的海軍,更是相當強大。而英國的陸軍,實力也相當可觀,編成了獨立的兵種,擁有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二戰初期,儘管英法聯軍有屈辱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英軍因而保存了陸軍的幾乎全部實力。在後來的北非戰役和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英軍都有不俗的表現。

二戰中的英國陸軍,兵種的武器裝備已經有了明確的區分,如步兵分隊中僅裝備有口徑為2英寸(51毫米)和3英寸(76.2毫米)的迫擊炮和小口徑的反坦克炮,不裝備野戰炮;而炮兵分隊裝備大口徑的野戰炮,作為支援火力使用。

要知道,英國的火炮技術還是相當先進的。熟悉坦克武器的朋友會知道,二戰後第二代坦克上裝的坦克炮,主流便是英國的L7型105毫米坦克炮,至今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仍在使用,可謂是“寶刀不老”。而L7型坦克炮的技術底蘊,便是二戰時期英國火炮技術的積累和提高。

本文重點介紹二戰中英軍的幾種著名火炮。需要事先說明的有兩點:一是二戰中英軍的火炮是以“磅”來區分,而不是以口徑來區分的,如2磅火炮、6磅火炮、25磅火炮等。“磅”是炮彈重量的單位。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在火炮發明之初,為無膛線的臼炮,炮彈多為球形彈和前裝藥,重量比較固定,而臼炮口徑的公差比較大,那個時候用炮彈重量來劃分火炮,有一定道理。

但是,自從槍炮有了膛線之後,便有了來復槍(線膛槍)和線膛炮。這時的步槍和火炮的口徑加工要求相當精確,槍膛和炮膛的壓力才能大幅度提高,槍炮的初速、射程和威力才能隨之大幅度提高。

同時,炮彈也出現了不同的彈種,同一口徑的炮彈,不同彈種的重量也會各不相同。顯然,這時候再用炮彈重量來區分火炮就不科學了。所謂的炮彈重量,僅僅是穿甲彈的重量而已。不過,英國佬固執、守舊,直到二戰結束後,英軍的火炮分類才“隨了大流”,以口徑來區分。

另一點是,英軍的步兵分隊也裝備有小口徑的反坦克炮,如2磅反坦克炮、6磅反坦克炮;而17磅以上的反坦克炮,僅裝備英國陸軍的反坦克團,步兵分隊沒有裝備。

2磅火炮

想當年,2磅火炮(口徑為40毫米)可以說是英國的“一代名炮”,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坦克——英國的Ⅰ型坦克上,裝的就是2磅火炮。英國的早期坦克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坦克,多數裝的也是2磅火炮。即使是二戰初期的英國坦克,多數依然裝的是2磅火炮,如“馬蒂爾達”步兵坦克、“十字軍”Ⅰ型和Ⅱ型巡洋坦克、“範倫泰”步兵坦克、“提特拉奇”輕型坦克、“丘吉爾”Ⅰ型和Ⅱ型步兵坦克等。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2磅火炮的研製廠商為英國的維克斯公司。這種2磅反坦克炮,是由海軍用的3磅火炮(口徑為47毫米)改裝設計而成。因為早期的坦克裝甲很薄,長身管的2磅反坦克炮的威力已經足夠。

維克斯公司為這種步兵用的2磅火炮設計了炮架、防盾等,1936年交付英國陸軍使用。這是一種牽引式三腳架式結構。行軍時車輛通過牽引鉤牽引前支腳使火炮行進,後部兩個支腳為車輪,裝載著火炮;射擊時,牽引鉤脫開,兩個摺疊式車輪平展開,士兵在防盾的後面操縱射擊火炮。這種2磅火炮還可以360度旋轉。火炮和炮架的全重為814千克,炮彈的初速為792米/秒,有效射程為1000米。配備的彈種有穿甲彈和榴彈,分別用於對付裝甲目標和非裝甲目標(殺傷有生力量)。

不過,由於它的火炮口徑較小,榴彈的裝藥量有限,殺傷威力明顯不足,還是以穿甲彈為主。到二戰中後期,隨著德軍坦克的裝甲增厚,2磅火炮的穿甲彈已經打不穿德國坦克的裝甲。這時候,英國才將反坦克火炮的主流轉向6磅火炮。

6磅火炮

6磅火炮,對應的火炮口徑為57毫米。裝甲和彈丸這一對冤家對頭,其發展過程是一個“水漲船高”的過程。同盟國的英國和軸心國的德國概莫能外。二戰初期到中期,德國軍隊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口徑,便從Pak.35/36型的37毫米增加到Pak.38型的50毫米。這和英軍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口徑從40毫米增加到57毫米如出一轍。

6磅火炮的全重為1140千克,彈丸的初速增加到892米/秒,有效射程達到了1500米。利用中學物理中著名的動能公式(E=1/2MV2)不難計算出,6磅火炮穿甲彈的動能為2磅火炮穿甲彈動能的3.8倍!即,炮口動能一下子提高了2.8倍!相當可觀。從火炮身管的結構來看,不僅身管碩長,而且在炮口處加裝了胡椒瓶式炮口制退器,這說明它是應對火炮的膛壓大、後坐力大而採取的措施。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這種6磅火炮的穿甲彈,不僅可以擊穿德軍Ⅳ型坦克的主裝甲,距離合適、運用得當時,還可以擊穿德軍的“黑豹”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所以,一直到二戰後期,它仍然和後來使用的17磅火炮混合使用,直到二戰結束。特別是二戰後期發明了脫殼穿甲彈(APDS),6磅火炮也用上了APDS,威力大增。

除了英軍步兵分隊使用的6磅火炮之外,這種6磅火炮也廣泛地作為英軍坦克和裝甲戰車的主要武器使用。

由於6磅火炮的出色設計,二戰中美國還引進了它的全套設計圖紙,加以改進後,於1943年設計出著名的M1型57毫米反坦克炮。這種M1型反坦克炮從1943年起大量生產並裝備美軍步兵部隊,作為步兵的中型反坦克武器使用。

17磅火炮

6磅火炮的後繼炮種,便是英軍中名氣更大的17磅火炮。17磅火炮於1940年開始研製,1942年上半年開始生產。研製的初衷是,盟軍的情報部門已經獲悉德軍正在研製“虎”式重型坦克,為了能擊穿“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必需要有穿甲威力更強大的火炮。據稱,德國研製“虎”式重型坦克的詳細情報,還是蘇聯方面提供的,這很正常。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得到了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的援助,也都是無償的。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17磅火炮的口徑為76.2毫米,身管長為58.3倍口徑,在二戰坦克炮和反坦克炮中,這已經是相當長的炮管了。發射穿甲彈時的初速為880米/秒,最大射程為1800米。作為地面反坦克武器使用時,它有兩腳支撐架、防盾,外形比較低矮。但是,由於它的重量較重,已經不適合步兵分隊使用,所以,這種17磅反坦克炮,只配給炮兵分隊使用。

在1943年初的北非戰場上,隆美爾的德意軍團已經用上了新研製的“虎”式重型坦克,而英軍只有這種17磅火炮能擊穿“虎”式坦克的裝甲。於是,英國國內緊急製造了一批17磅反坦克炮,併火速運抵北非。倉促之下,甚至連炮架也未造出來。17磅炮運抵北非後,臨時將火炮裝到25磅榴彈炮(口徑為87.6毫米)的炮架上,成為北非戰場上唯一能擊穿“虎”式重型坦克主裝甲的反坦克武器,深受英國大兵的歡迎。

讓17磅火炮揚名立萬的事,是將它裝到M4“謝爾曼”中型坦克上,製成了“螢火蟲”坦克。原來,二戰中後期,英國軍隊得到了大量M3/M4中型坦克。英國軍方認為,M3/M4坦克的主炮威力不如17磅火炮。於是,英國軍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17磅火炮裝到M4中型坦克上,以進一步增強它的威力。這就是“螢火蟲”坦克的來歷。

“螢火蟲”坦克上的17磅火炮,可以發射普通穿甲彈、被帽穿甲彈、彈道穩定被帽穿甲彈、脫殼穿甲彈和榴彈等,以發射穿甲彈、與敵坦克作戰為主。彈藥基數為87發。發射威力最大的脫殼穿甲彈時,在914米的射擊距離上,可以擊穿30度傾角的172毫米厚的鋼裝甲,擊穿虎式重型坦克的主裝甲不在話下。不過,脫殼穿甲彈的彈重較輕,受橫風的影響較大;在較遠距離射擊時,宜採用穩定性更好的被帽穿甲彈。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螢火蟲”坦克的識別特徵是長長的炮管,加上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應對射擊後坐力的增加)。這使得它可以很容易地和M4“謝爾曼”中型坦克區分開來。

1944年1月,改裝後的第一批“螢火蟲”坦克交付英軍。到1944年5月,完成了324輛改裝任務,改裝後的“螢火蟲”坦克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到1945年5月德國戰敗時,共改裝了2139輛“螢火蟲”坦克,數量相當可觀。在西歐戰場上,“螢火蟲”坦克也相當露臉。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的戰鬥中,英軍第7裝甲旅的“螢火蟲”坦克曾創造了擊毀4輛“虎”式重型坦克的記錄,名聲大噪。要知道,被擊毀的“虎”式重型坦克,那可是德軍“王牌坦克手”魏特曼中尉所率領的SS第101重型坦克大隊第2連的納粹猛虎,不可一世的“王牌坦克手”魏特曼也灰飛煙滅。“螢火蟲”成了“伏虎利器”,一時被傳為佳話。

25磅火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研製的既能直射、也能曲射的名牌野戰炮,是25磅火炮。25磅野戰炮的口徑為87.6毫米,也有人稱之為88毫米火炮。不過,二戰中德軍有一款非常著名的“88炮”,所以,英國大兵往往稱這種25磅火炮為“我們的88炮”。

在北非戰場上,德軍用88毫米高炮平射當反坦克炮使用,擊毀了不少英軍的坦克,名聲大噪;而英軍的25磅火炮,本質上是榴彈炮,在北非戰場上,也曾平射發射穿甲彈用來打坦克,但這只是“臨時客串”彌補反坦克炮的不足,當榴彈炮使用才是它的“老本行”,發射榴彈時的炮彈初速為532米/秒,比起穿甲彈的初速要小得多,但由於是曲射炮,最大射程達到了12250千米。德軍的Flak.36/37型88毫米高炮,那可是“二戰中的明星兵器之一”,對此,電玩高手們應當不會陌生。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25磅火炮有的有炮口制退器,有的沒有炮口制退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是兩種不同改進型的25磅火炮。不帶炮口制退器的是Mk.1/Mk.2型;帶有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的為Mk.3型,主要用來發射穿甲彈打坦克。

在Mk.3型上,為了提高穿甲威力,增大了裝藥量,穿甲彈的炮口初速也提高到609米/秒,在365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在北非阿萊曼戰役中,英軍的25磅火炮主要是作為壓制兵器來使用,在遠距離上轟擊德意軍團的陣地,發揮了重大作用。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25磅火炮在英聯邦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軍隊中仍在廣泛使用,特別是印度軍隊。在1962年中國軍隊對印度軍隊的自衛反擊作戰中,印軍曾緊急調往藏南地區一個裝備25磅火炮的炮兵旅,結果,在中國軍隊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印度軍隊被打得屁滾尿流。在印軍慌忙撤退中,一些25磅火炮翻下了山谷,整個裝備25磅火炮的炮兵旅全軍覆沒。直到20世紀80年代,印軍中的25磅火炮才被從瑞典引進的FH77式155毫米加榴炮所取代。

5.5英寸火炮

5.5英寸火炮也是二戰中英軍的一款名炮,口徑為140毫米。這是一款加榴炮,既可以曲射當榴彈炮使用,也可以直射當反坦克炮使用,1942年研製成功並生產,一般配屬給英軍的軍師炮兵團。火炮的全重達到了6190千克,發射榴彈時的初速為590米/秒,最大射程為16.55千米。採用分裝式彈藥,即彈丸和發射藥藥筒是分開的。

這是一種牽引式火炮,射擊時要放下兩腳支撐和駐鋤。在北非戰場上,為了防止沙塵,各部位都加上了防塵套。英國軍方規定,在北非前線,只要前方炮兵觀察員觀察到合適的目標,便可以直接射擊,用不著請示上級。射擊權限的擴大,使得英國大兵大量使用這種5.5英寸火炮,在北非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其它著名的自行火炮

二戰中英軍的自行火炮上面介紹的幾種二戰中的英軍火炮,多數是步兵用的牽引式火炮,而且是以反坦克炮為主。

二戰中,英軍的自行火炮不多,主要有“副主祭”坦克殲擊車、“復仇者”坦克殲擊車和“箭手”自行反坦克炮等。這三種自行火炮,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

威名遠播,二戰英國火炮竟如此強勁,秒殺德軍坦克理所當然

副主祭是宗教職務。以宗教職務或神職人員來命名坦克裝甲車輛的,還有美國的M7“牧師”自行榴彈炮、加拿大的“雪克斯頓”等。“副主祭”坦克殲擊車是輪式底盤的,1942年製成,裝一門6磅火炮,僅生產了175輛,用於北非戰場。

“復仇者”坦克殲擊車於1943年研製成功,裝的是17磅火炮,共製成了230輛。

無疑,二戰中英軍最著名的自行反坦克炮,當屬“箭手”(也譯作“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1944年製成,裝一門長身管的17磅火炮,共製成了665輛,在二戰後期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由上面介紹的二戰英軍火炮來看,對德軍的反坦克作戰是一項主要的任務。

在本文的最後,再來對二戰中英軍著名的17磅火炮發射穿甲彈時的炮口動能,和當今主戰坦克坦克炮發射穿甲彈時的炮口動能,做一縱向比較。

利用動能公式可以計算出,17磅火炮發射穿甲彈時的炮口動能,二戰中,在意大利前線的英軍5.5英寸火炮大約為3兆焦。而20世紀60年代的M60坦克105毫米炮的對應數值為6.55兆焦,比起17磅火炮的相應數值提高了一倍。到了“豹”2和M1A1主戰坦克時,相應數值更提高到10兆焦,是17磅火炮的3倍。坦克炮穿甲彈威力的成倍提高,給人以“鳥槍換炮”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