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取經北滬深存量樓宇“轉改升”」深圳華強北:從“山寨王國”到創客之都

「取經北滬深存量樓宇“轉改升”」深圳華強北:從“山寨王國”到創客之都

對深圳華強北而言,這是一個屬於創客的鑽石時代。

今年5月18日,福田區人工智能城市創新中心成立暨深圳雲創智谷在華強北盛大開園。“全國雙創基地標杆”和“全球人工智能城市創新中心”由此揭開序幕。

從山寨王國到創客之都,華強北脫困與發展之路預示地方經濟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華強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未雨綢繆,促進產業發展向價值鏈中心邁進。

如今,華強北正希望憑藉其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成為全球創客與高新科技產業天堂。以賽格廣場、遠望數碼城、華強電子等為代表的商城已經從原來的直銷大賣場,升級成為現在集展示、銷售、創意於一體的綜合商業體,等待新的掘金客。

政府

善治善成 給政策開口子

深圳市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高衛民介紹,轉型升級道路上的華強北,堅持“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地位”不動搖,積極促進產業發展向價值鏈中心邁進。

2013年3月起,因深圳地鐵7號線施工需要,華強北路主幹道封閉。“從以前高峰期的80萬人次/天,到後來的30-40萬人次/天,客流銳減,空鋪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80%。”談起華強北封街打造這幾年,高衛民表示壓力不可謂不大。他認為,這個壓力來自多個方面——一是產品本身,在經歷了山寨手機紅火的高峰期之後,由於缺乏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品牌,當蘋果手機風靡之後,山寨手機的衰落是大勢所趨。二是渠道,電子商務對傳統批發市場衝擊很大。三是封街造成客流銳減,“這是壓垮華強北的最後一根稻草!”高衛民說。

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作為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華強北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並未衰減。高衛民認為,華強北的產業沒出問題,“只是原來的商業模式需要改變。”基於這樣的認知,在封街的四年多時間裡,華強北的商業形態和產業結構也實現了轉型升級。

「取经北沪深存量楼宇“转改升”」深圳华强北:从“山寨王国”到创客之都

華強北蛻變為商業步行街後,福田區委區政府經多方調研,於2017年10月出臺了《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計劃3年內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開展“十大行動”,從產業空間、業態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全方位扶持華強北創新發展,提升華強北商圈綜合競爭力,創造華強北新的活力與繁榮。

在這個以“曼哈頓+硅谷”為對標、以“金融+科技+文化”為特色的區域內,扶持的政策還有今年才出臺的《福田區供給側改革五大措施》。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裡,對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供應鏈產業發展、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等等方面,均有詳細的專項政策。

“為了引導產業發展,突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方向,扶持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我們專門成立了華強北工作小組,開展3年行動計劃。”高衛民介紹說,在產業政策方面,福田區實行“1+9+N”模式。“1”為投資招商所,“9”為產業部門,“N”則是制定的專項政策。“我們所有的綜合貢獻、投融資政策全部都在網上公開,做到政策透明,提高知曉度。”

高衛民說:“全區重視營商環境,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立了知產保護中心,去年福田區研發補貼發放了3000多萬元;二是加強招商引資工作;三是開展老城‘轉改升’。”

街道

善做善為 當好管家服好務

華強北街道更新辦——一個2012年才成立的新部門,負責城市更新、產業更新。羅棟成是這個部門的負責人,他介紹自己這幾年的工作。

2015年開始,羅棟成的工作重點是華強北街區風貌改造工作。根據區上的行動方案,在華強北步行街打造的過程中,要改造沿線建築外立面。街道辦先找到第三方公司對街區風貌進行整體設計,之後鼓勵和支持沿線的商家進行外立面改造。“我們給予裝修費用的20%作為引導。”如今,伴隨著步行街開街,兩側的樓宇外立面改造早已完成。

「取经北沪深存量楼宇“转改升”」深圳华强北:从“山寨王国”到创客之都

在老舊樓宇內部改造、申領補貼方面,也是街道辦委託第三方,對物業的租賃價格進行調查,再按調查均價給予補貼;鼓勵商家通過改造裝修打造優質產業空間,給予裝修費用補貼。

華強北有10萬常住人口、22萬從業人員,封街前平峰期有50萬遊客,現在是30萬遊客。面對如此眾多的人口,做好城市管理也是一門考手藝的活路。比如,地鐵施工對沿線商家影響很大,街道辦先期進行宣傳,採納商家的意見和建議,在封街的四年時間裡,沒有出現維穩的問題。此外,在老舊樓宇的“拆建”過程中,街道辦也要做好配合工作。

商場

嗅覺敏銳 對照前沿行業找契合點

賽格電子市場在華強北深耕細作了整整30年。這30年裡,賽格電子市場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低端走向了高端。如今,在國家“雙創”的政策背景下,賽格電子市場是全球高新技術產品的發佈中心,也是一個研發平臺,培養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賽格電子市場總經理顧猛說,“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顧猛指出,一是稅收方面的支持,對於新興行業,前三年有稅收的減免和優惠;二是提供工商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等一站式辦理,在市場內設了點,方便企業;三是對平臺給予資金扶持,比如對無人售賣給予補貼,支持力度較大;第四,在賣場改造方面,內裝由管理方主導,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燈光改造、裝飾美化等,基本上每年都改一次。外立面改造一般兩到三年改一次,由政府補貼。“在風貌打造這方面,由政府出方案,委託給市場管理方來具體執行。”顧猛說。“現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管理方只做房東肯定是不行了,而是要主導行業升級,管理方是站在行業升級的十字路口,對照最前沿的行業看能否尋找到契合點,將事情做起來!”

創業者

硬件硅谷 三個原因吸引落戶

深圳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集聚地。許許多多的創客從全球各地匯聚深圳,正是因為在深圳、在華強北,創新的效率能達到最高,成本能達到最低。

「取经北沪深存量楼宇“转改升”」深圳华强北:从“山寨王国”到创客之都

在深圳賽格創客中心,“許多米”的老闆許多正帶領著這個8人團隊在研發機器人。許多,85後淮安人,以前在上海騰訊公司工作,2017年4月來到深圳做極客。去年,公司拿到了一筆投資,今年5月,第一代機器人已經推向市場。“要做硬件,離不開華強北。”在他眼中,華強北的優勢一是客流量大,有集聚效應;二是有實驗室,可以供入駐的團隊免費使用,這也是許多將公司從上海遷到華強北來的直接原因。三是購物方便,“在賽格廣場,5分鐘就能拿到所需要的零部件,極大的縮短了研發的時間,這在其他地方是沒辦法辦到的。”在華強北,產品才能說話,市場喜歡什麼,櫃檯立刻找到工廠開模,以最快的速度擺上,華強北也因此成為硬件創客的天堂。

賽格眾創空間的運營主管楊傑介紹,賽格已經在華強北商圈內建起了5個眾創空間,服務超過250個創業團隊及中小企業。在眾創空間,有不少創業團隊是因為賽格提供實驗室,可以進行產品免費加工,基金也可以提供服務,此外還提供創客公寓,可以極大地縮短創新創業成本。“我們希望藉助硬件創新和創客孵化,從原材料的供應地變為創新產品創新企業的策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