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女排有哪些弱点?

一字蒸烟


世锦赛激战正酣,中国队渐入佳境,张常宁伤愈王者归来,实现新的三连冠目标可期。

但月盈则亏,骄兵必败。形势大好之下,我们还要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半决赛对手意大利队,唯有扬长避短,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若说中国队还有缺点的话,本人以为有以下几点:

1,朱婷的体能。对意大利、俄罗斯之战、二战美国队等几场硬仗,第一主攻手朱婷屡攻不下,得失分效率严重下降,多次使中国队处于下风甚至失利的险境。

究其原因,是朱婷的体力下降所致。朱婷的特点是弹跳高,弹速快,原地起跳就能超手进攻,这是她能成为世界第一主攻的主要原因。但这些需要有充沛的体能有保障,一旦体能下降跳不起来,朱婷的效率就会断崖一般下降。

为何朱婷的体能会这么差?第一个原因是过度使用,每当中国队其它得分点都被抑制,形成一点攻时,朱婷的体力就被快速消耗。第二个原因是作为超级主攻,朱婷的力量相对稍弱,尤其与艾格努,博斯科维奇,米哈等相比,力量明显偏弱,甚至弱于国内新秀李盈莹。一旦高度不够,扣过去的球打手之后多数形成有效拦网被防起。所以为确保成功,朱婷扣球每次都竭尽全力拼命起跳,体力的过度消耗自是不言而喻。

2,始终没有找到正确使用李盈莹的说明书,不是太晚就是时机不对。二战美国队时直到第三局17:22落后,大比分1:2落后已成定局,中国队站在悬崖边上时才被动换上李盈莹。当时场上的形势几乎是一边倒,美国队多点开花势如破竹,留给中国队翻盘的机会就剩一局了。可场上的中国队明星大腕们已经拼尽了全力,眼看就是一场惨败。此时换上李盈莹,教练组乃至全国球迷的期望都寄托于一个18岁小姑娘的身上。老实说,郎平心里也没有胜算,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电视观众心里无不捏了一把汗,有的甚至关掉电视不敢看了。可就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之下,李盈莹硬是挺了过来,23平后连续两记难度极大的调整攻硬是强攻得分了,活生生把中国队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对李盈莹的使用还存在时机不对的问题。昨晚对荷兰队首局轮到张常宁发球时换上李盈莹,教练的目的再明白不过,是想用李盈莹的发球冲击对方。这又是一个新的错误。一个普通球迷早就看出来的情况是,只有在上场一段时间、充分活动开了之后,李盈莹才能发出好球。果不其然,李盈莹上来的发球被荷兰队轻易接起来打快攻得分。接着就该李盈莹接一传了。谁都知道李盈莹一传是短板,这样岂不是把自身的命门完全暴露在对方的火力之下吗?可以说,这时换上李盈莹,除了给那些专门黑李的喷子们以口实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3,伤病隐患。张常宁、曾春蕾、颜妮都有伤在身。

4,接应进攻不稳,火力难以保障,右路进攻随时有哑火的可能。

以上四个弱点中,伤病隐患不只中国队有,其它各队也都不同程度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谁都回避解决不了。

接应位置的弱点,现有的龚翔宇,曾春蕾已是国内最优秀的接应,存在的问题暂时也无法解决。

唯有第一、第二项是现在可以解决的。

首先,朱婷体力问题。导致朱婷体力过快下降的原因一是自身技术特点造成的,已经无法解决。二是过度使用和一点攻局面造成的,这是可以避免的。

尽管张常宁状态恢复不错,一传拦网等后排技术已达最佳,但不可否认她的得分大多靠的是手法多变的巧打,强攻的硬实力不够。这样的打法面对弱队或在比赛的开始阶段效果不错,但一遇强队或在彼此适应之后往往很难下球,无法帮助球队获胜。这方面美国队被挤出四强就是最好的例子。正由于此,中国队往往一到较劲的时候就不得不靠朱婷的一点攻了,体力被快速消耗。

要解决这一问题,落脚点还是在李盈莹身上,那就是如何使用李盈莹了。

对李盈莹的使用现在有两种观点:一是只能作为奇兵,只有在主力阵容遇到困难无力回天之时才能用。原因是她的一传保障差,用她不仅会拖累全队快变战术,更会增加朱婷一传压力,加速消耗朱婷体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二是作为首发主力使用。因为李盈莹每次登场,中国队就实力大增,很快扭转局面,说明她早已具备了中国队主力的能力。

本人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偏差。

第一种完全是在被动用人,往往会挖下深坑致中国队于悬崖边上的危险境地。持这种观点的人刻意放大了李盈莹的短板,忽视了她的优点。实际上李盈莹的一传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差,所缺的是历炼和信任而已。则者李盈莹上场后不仅没有加速朱婷消耗体力,反而大大节约了朱婷的体力。去前面所述,朱婷体力消耗最大的是扣球,每多扣一次球消耗掉的体力相当于接10次一传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一个体力下降了的朱婷在进攻稳定性上完全不如李盈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种观点又过于冒进。李盈莹一传不稳的确是其最大的短板,一开始就上李盈莹很容易被对方抓住短板猛揍,使全队陷于被动。既然张常宁已恢复状态,那就最适合首发上场,在对方未适应她的扣球线路之前最大限度的给予朱婷后排保障的支撑。等到对方适应,找到对付张常宁的办法之后,就立即换上李盈莹,这样就可以人尽其用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

最后,还需说的一点。世锦赛到了最后时刻,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冠军!为了达成目标就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不要再在身份地位,谁保障谁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了。到了这时就要学天津队做法,为了冠军不惜全队保障一人。必要时每局用张常宁换朱婷三轮后排保障,让朱婷始终有充沛的体力投入进攻。

半决赛两天后开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要中国队到时能够充分挖掘全队潜力,就一定能战胜强敌,最终实现新的三连冠!

以上是依据世锦赛的战况发表的一些看法,欢迎评论,不喜勿喷!





泥土dcx


1、二传位置还需要加强。丁霞已是国际排坛具备前三名水平的选手,但仍然不够全面。

例如,中国女排现在有多套战术体系,有主攻体系、副攻体系、接应体系、快攻体系等,二传手还不能在比赛场上通过调动,比较好的发挥出来。

2、世锦赛四强战,可以说是一个主攻和三个接应的终极PK故事,反映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战术体系的对抗,非常有看点。中国女排的主攻体系和欧洲女排的接应体系的这个对抗,是两种排球思想的交流,也是两种团队建设模式的探讨。

那么,决定胜负结果的,其实就是球队的进攻能力和保障进攻能力实现的能力。这一点,中国女排也存在不足之处。

3、郎导的年龄是中国女排的最大弱点。如果郎导现在是48岁的年龄,以获得上届世界杯冠军为起点,中国女排可以有称霸世界排坛三十年的光辉岁月。当然,郎导保重身体,带领中国女排称霸世界排坛二十年,看来是有可能的。

珍惜郎导,爱护郎导,是中国排球之福!是中国女排之福!是中国女排的球迷之福!


ALLen姑苏香帅


|


沙漠王子110300266


个人观点,勿喷哟!要战胜意大利队,什么一传、脚下慢这都是定了型的,一天两天也解决不了。但有一项小技术必须预先有备案,那就是拦网与反拦网(扣球)的问题。拦网针对不同的攻手(有弹速快、能快打但有时滞空,有时又不滞空的塞拉;又有准备时间长但击球点高的埃格努),应准备不同的拦网方式。是早早跳起先给手(常用)?,还是跳与伸手同时(如李盈莹拦阿金与荒木绘里香)?还是先给手后再在空中移位(如副攻拦对手4号位切小斜线)?怎样判断对手没法发力而平打指尖(如希尔与洛维打我们)?

虽然这些问题很难解决,但总得想着尽力而为的解决,有所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也是常识。

另外,就是我们针对不同的拦网手,怎么变换手法打下球去?


常青树144244367


围绕核心球员展开的一点攻大尾巴战法失败了。现在是双星对角攻初战告捷。这一变化的优点是让我们进攻顺畅灵活,同时也存在弱点。那就是稳定性。对角攻虽然提升了效率,但还很难说这就是我们成熟的战术武器,因为我们甚至未曾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演练。二传的调度,就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另外我们二传多数传出高调球,而一个成熟球队更需要直塞球。为了稳定我们的发接扣拦防体系临危不乱,首先还要加强进攻。只有进攻掌握着一半的拿分机会,即便其他环节有失,也可靠进攻来掌握平衡。要是关键时刻,可否考虑同时使用3个主攻手,直接把对方战术体系砸乱,逼迫对方出错。中国女排是一只胜利之师,有着优良的传统作风。相信她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再创佳绩,光耀赛场!


Alan169063755


一传。现在的一传对战术的支持太重要了。每个队伍对一传的要求都很高。

快球不快。如今的中国队的快球都是软趴趴的,听不到定地板的声音。而且,很多的时候节奏都不能配上。尤其是小苹果的快球。

小球串联。小球的串联没有连贯性。自己接着接就失误了。同时,推攻球的进攻性很差,没有起到很好的压制作用。

其他的都还可以,还有待提高!


李厚泽


中国三大球,唯有中国女排能站上世界之巅!

排球是团队作战,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视。排球场上有5个位置,分别是主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和自由人。赛场上,一传是球队的生命线,二传是球队的大脑,没有一传和二传的保障就算再好的攻手也不能挽救球队!同样的,就算球队的一传和二传都很完美,但是攻手很差,这样子球队也不能走远。

中国女排虽然获得过多次世界冠军,但是目前还不能稳住世界前茅的位置!伦敦奥运会周期间是中国女排二十一世纪的低谷期,中国女排从世界一流球队直降世界二流,郎平接手教练职位后,中国女排成绩好转,世界三大赛都进入了前三名,并且还获得了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的冠军!随着里约奥运会周期结束后,中国女排队内的几位老将先后退役,也有因为受伤病困扰退役的,退役的多名球员大多都是球队的顶梁柱,副攻、二传、接应和主攻都有退役的球员,中国女排后面也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这也是导致中国女排在2018年世锦赛没能进决赛的主要原因。中国女排虽然能拿到好成绩,但是可用的人才并不多,每次入选集训大名单的都是那么一批人。

我觉得中国女排最薄弱的是接应和二传这两个位置,目前中国女排能拿的出手的二传也就丁霞、姚迪和刁琳宇,接应还是龚翔宇一人苦苦支撑,虽然老将曾春蕾也在努力,但这二位都不足以稳固中国女排接应位置的薄弱。二传虽然有三个人选,但是除了丁霞外其他人的状态都不是很稳定。除了二传和接应,其他位置都有多个年轻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来继承中国女排薄弱的位置。

此次U23女排亚锦赛中国女排获得了冠军,愿年轻队员们快速成长,以成为未来中国女排的顶梁柱!希望中国女排越来越好!







正义说球


主力首发的七人,几乎完美。但替补队员有提升的余地。

主攻李盈莹中美第二战中确实表现不错,但要作为首发,一传必须要有长足的进步。

接应曾春蕾在中美交锋中也有上佳表现,但毕竟年龄偏大,应该培养年轻有为的选手。

二传丁霞本次比赛表现亮眼,但没有好的替䃼轮换。

以上三点若能解决,中国女排的实力必将明显提升。


姚沪生


中国队最弱的还是接应位置,龚晓宇不稳定,时好时坏,袁心玥在三号位这一点始终打不出来,要好好学习一下美国队塞尔维亚队副攻手的站位,尽量往二传的身边靠,打短快球,而不是长平快。这样还可以吸引对方的拦网往右边靠,让四号位形成单人拦网,为朱婷强攻创造条件。


乔哥1223


我认为中国女排由于高大化之后,缺少了轻灵之气,这是客观因素决定的,但是身高有身高的好处,由于身高臂长,相应地控制范围增大,只要多加训练,完全可以弥补防守不足的问题。比如朱婷的个人保障能力就同样很好,另外小球串连、防守反击的组织上,我们还有条件做的更好,不过这需要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